
本网讯,名家经典黄宾虹山水书画艺术展亮相武汉美术馆。获悉,自8月16日展览启幕以来,暑期平均每天来访2000多人。
名家简介: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黄宾虹语录
山水画家,对于山水创作,必然有着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四:一是“登山临水”,二是“坐望苦不足”,三是“山水我所有”,四是“三思而后行”。此四者,缺一不可。
“登山临水”是画家第一步,接触自然,作全面观察体验。
“坐望苦不足”,则是深入细致的看,既与山川交朋友,又拜山川为师,要心里自自然然,与山川有着不忍分离的感情。
“山水我所有”,这不只是拜天地为师,还要画家心占天地,得其环中,做到能发山川的精微。
“三思而后行”,一是作画之前有所思,此即构思;二是笔笔有所思,此即笔无妄下;三是边画边思。此三思,也包含着“中得心源”的意思。
画山水要有神韵,画花鸟要有情趣,画人物要有情又有神。图画取材,无非天、地、人。天,山川之谓;地,花草、虫鱼、翎毛之谓,画花草,徒有形似而无情趣,便是纸花;画人最复杂,既要有男、女、老、幼之别,又要有性格之别,更要有善、恶、喜、怒之别。
据了解,此次展览展品是在浙江博物馆馆藏精品中精选,挑选了包括山水(以晚年精品力作为主)、花鸟、书法作品、文献资料共80余套,配套完成了艺术年表、著述目录、重要语录节选,以及对晚年八幅重要山水作品写了简短的作品品读,便读者更好的理解。
据悉,本次展览以“参悟内美”题冠“黄宾虹作品展”。展览开篇后历数围绕黄宾虹的“内美说”为主题展开探究当代艺术,相关学术研讨。并列数黄宾虹大师艺术实践和理论建树种种,尤以“参悟内美”之见识最为深刻,取古人之精髓,直窥艺术之真谛,参以己见,高屋建瓴,为此展增添无限能量华彩,为当今艺术界道夫先路,极具启迪意义。
(编辑: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