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记者熊文胜 刘丹生 通讯员江正响 周旭红)8月2日,采访人员在麻城市宋埠镇了解到,宋埠镇镇委镇政府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积极探索党建和扶贫融合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党建+扶贫”融合聚力、“重点+难点”精准用力、“焦点+亮点”强势给力,全面做实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文章。
全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宋埠镇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发展党员、锤炼党员,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让党员示范在创业岗位上,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每年评选一批“模范党员”“致富能手”,在社会上进行广泛宣传,激励他们带头发家致富做示范、带头脱贫奔小康。发动党员与贫困群众结成对子,在信息、资金、技术、就业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帮扶,激励贫困群众心热起来、手动起来。
彭店村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动员党小组长肖明兆牵头创办兆至蔬菜专业合作社,将党小组建在合作社,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带头致富,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带领致富,在全省叫响了“麻城辣椒”的品牌,兆至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7个乡镇3000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喻河村党支部书记喻良友牵头创办的良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设有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其中养殖基地占地近200亩,建有标准化猪栏近20栋,可年出栏6000多头育肥猪;建养鸡棚1000余平方米,年出售土鸡蛋20多万枚。种植基地约1000亩,每年可产有机蔬菜100万斤,可产茶油5000斤,可产优质大米10万余斤。合作社每年生产建设用工1000余人次,带动近200家贫困户就业,贫困户按“四种类型”享受土地分红及生产务工家庭年增收达8000元以上。
全面激发内生动力
一是“不厌其烦式”劝导。镇党委书记熊孟元和镇长高红文亲自带头,组织精准扶贫入户大调研大调查,驻村工作队和600多名帮扶干部定期上门走访,及时把党的扶贫政策传达给贫困户,为他们制定帮扶计划,让他们树立起脱贫信心。二是“排山倒海式”宣传。定期开展“脱贫示范户”和“脱贫光荣户”评选,宣传自主脱贫户事迹,加大表彰力度,让贫困户对照典型想脱贫。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镇政府对胡耀进等10名“脱贫示范户”和陈凤珍等16名“脱贫光荣户”予以了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并发放纪念品)。通过表彰活动,进一步激发了贫困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进了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三是“潜移默化式”熏陶。充分挖掘电影、歌舞、摄影等文化艺术的熏陶感染作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宋埠镇精准扶贫业绩,让贫困户接受教育谋脱贫。在镇扶贫办和文化站的协调组织下,每逢大型节日,以精准扶贫为基调的快板段子、广场舞等文艺节目在各村文化广场相继上演。农闲时节,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村里的文化广场上,唱上一段,舞上一曲。精准扶贫、文化先行的理念已深深地植入每一个村民的心中。
全面聚力脱贫攻坚
宋埠镇坚持“外来人才”活起来,“本地人才”用起来,集聚助力脱贫攻坚的人才队伍。
一是“外来人才”活起来。扎实开展“一派两聘”,从机关、企事业单位精准选派63名干部组成21个驻村工作队,全覆盖驻村,助推精准扶贫。长塘村扶贫工作队长熊胜利驻村刚刚“满月”,就成功地引进他市集花卉苗木种植、销售、园林绿化、旅游休闲开发于一体的长喜园艺有限公司。截止目前,该公司在长塘村投资近7000万元,流转土地近千亩,每天安排贫困务工人员30-40人。今年以来,在工作队的继续努力下,该村又成功引进了河南蔬菜专业大户,流转土地1700多亩,雇请了当地贫困群众50多人进行种植管理,村民们从闲置的土地中再次受益。
二是“本地人才”用起来。定期召开返乡人士座谈会,在各村推荐有威望、有品德、有能力的乡贤组建了民间帮扶组织,充分发挥乡贤名人的威望和人脉,帮助教育引导困难群众,募集帮扶项目资金,带领贫困户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偏远的谢店古村因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群众脱贫难度很大。该村袁德、袁锋、罗先进、罗先明4名乡士能人主动捐资修路、挖塘、栽树。村委会借势建设美丽乡村,引进市场主体发展乡村旅游。经过1年多的建设发展,山清水秀的“水乡谢店”已迎接了近万名游客,十几家贫困户通过农家乐发家致富,顺利脱贫。
宋埠镇紧扣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这个主题,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整镇提升、整村夯实”,主动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激发调动党员群众内生动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