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天游峰遇雨
题记:2010年4月19日游武夷山,大雨连绵,擎伞披衣游天游峰。
沉重的天空让我无法仰视
激情竟会如此肆意抛洒
竹叶参与了制造嘈杂的雨声
对面金色的亭子翅膀久久展开
脚下的竹筏随波逐流
河水一直透明到我心里
一个擎着红伞的白衣女子
轻轻走过色彩斑驳的古渡口
我正坐在倾倒的树木上
回想它葱郁的模样
车过金沙江
躲躲闪闪的江水紧紧追逐
穿越一个个隧洞的列车,忽明忽暗
白天和黑夜,在这里变换不同颜色
河滩上,凌乱不堪的石头
从容地把自己交给流水
浑浊的浪花里,面容忽隐忽现
把根深深扎进河岸的村庄,
和树木枝叶、水稻田埂,纠结在一起
炊烟升起,牵住游荡的白云
崖壁上,一掠而过的花说开就开
千万只举起的杯盏,接住残阳如血
杜鹃声声,雨滴般坠落
奔流的江水,跳动着激荡的月光
推开崇山峻岭,把日锥峰拥入怀中
那是蓦然回首,深情的凝望
行色里匆匆的过客,就像金色的沙粒
被窗外一段段蜿蜒曲折的水声
裹挟着前行,身不由己
鸣沙山印象
题记:尘归于尘,土归于土,我,归于我们!——三毛
千万年的阳光,一次次盛开凋零
散落成五彩的沙粒,堆积成山
四季来去的风云,不断变幻容颜
翻过沙脊,到达另一个遥远
百丈黄沙,催动浊浪滔天,
湮没了胡笳声声,羌笛幽咽
沙尘最终会还原自己,退回时光的根部
曾经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家园
沙丘隆起的弧线,那些闪亮的琴弦
千年以前,被一双手轻轻弹拨
是谁走进沙漠,成为最后归来的砂粒
席地而坐,能够心领神会
既然是山,就注定历经沧海桑田
守候一个永远无法放弃的诺言
阳关故址
西出阳关
一樽闪亮的金杯
盛满七彩的阳光
倾出万顷沙漠瀚海
绵亘千年
峰燧站在墩墩山上
眺望历史的深处
东进西出的商贾
身后跌落的驼铃声声
积沙成丘
一支羌笛吹寒了
汉唐峰峦上的月光
一地如霜的苍凉
远处月牙泉的眸子
熠熠生辉
客栈里如豆的烛光
斟进透明如玉的碗里
照亮一匹花团簇拥的丝绸
还有瓷器光滑的胴体
美人一样曲线起伏
胡马嘶鸣的狼烟
传递烽火连绵
风霜雨雪腐蚀了
深陷泥泞的兵戈鸣镝
最终归于尘土
鼓荡而来的东南风
穿越红色的山口
走出一日千里
带来雷霆万钧的雨季
和催开的花朵
孔庙·拜谒孔子
你身后,长袖翻飞的阳光
散尽了金色的喧嚣
门前的树老了
院里的花落了
皱褶满面的松柏
银发披散的月光
高大瘦削的身影
断断续续
忽短忽长
跨过泛着微光的门槛
你沉静到波澜不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夜风游弋,拍遍相望的雕栏
凌空展翅的飞檐
落下的风铃叮咚作响
声声透彻了二千年
龙的子孙仰首而立
层层递进的院落并不空洞
盘虬卧龙,重檐叠角
挑起一片历史的天空
你的面容,一再被虚构
风云般诡谲多变
十四年周游的路,车声碌碌
你的双手,合在袖中
长衫沾满悲悯苍生的泪痕
一条涸辙之鱼
找不到容身之处
谷风习习,幽兰猗猗
身姿挺拔的荠麦,还在田野
一身将老的贤者,
止车援琴,蓦然醒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金匾,最终会腐弃为朽木
龙柱,经不起风化成尘烟
你手中沉甸甸的竹简
才是洞达天下
生生不息的火焰
☆出自《幽兰操》又名《猗兰操》,相传为孔子所作,琴曲似诉似泣,如怨如愤。
这个秋天的陶渊明
你的桃园有些荒凉
那一棵从小离开桃花源的树
现在,和你一样苍老
皴裂的皮肤,黝黑透亮
天色晚了,你还站在树下
我分不清你和树的影子
你长满老茧的手
捋了捋雪白的胡须
抹过额头上深深的沟壑
就把这个秋天的雨水分开
你轻轻咳了一声
满园的叶子就落了
竹篱下,菊花们穿着绿色的裙子
她们围在你身边追逐打闹
仰起颜色清亮的笑脸
后来,聚在一起交头接耳
打趣你的瘦骨嶙峋
比黄花还瘦
秋风割下的茅草躺在院里
墙上的草鞋,闪耀着阳光
松下的石桌上,酒已微凉
落满霜色的宣纸,墨迹未干
你转过头来,看看我又看看南山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几朵不安分的雏菊
翻过你低矮的东篱
金色的花朵,落进我的家园
你举着酒盅冲我拱拱手
“我醉欲眠卿可去”
然后把整个秋天,一饮而尽
【作者简介】:杨继超,笔名易水、长风当歌,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乌苏人。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在全国各种报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90年代中辍笔,2003年后拾笔撰文写诗,作品散见于《诗歌报》、《西部》、《民族文汇》、《绿风》诗刊、《伊犁河》文学、《石油文学》、《齐鲁文学》、《塔城文艺》、《新疆日报》、《伊犁晚报》、《塔城日报》等国内各种报刊以及各大文学网络平台,有诗文先后被选入《中国新诗百家选》、《西部盛典》、《绽放的新疆》、《永远的歌手》等,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