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襄阳网站>襄阳文化
襄阳也有花鼓戏 襄阳娃唱到省里去
2018-01-21 10:38:13   来源:襄阳政府网

  “我送九贤弟来到山洼,山洼里长了一块好庄稼,高的长的是桃黍,那矮的长的是棉花……”昨日下午,昭明小学五(1)班的8名学生身着古装、手持油纸伞,在老师的指导下排演襄阳花鼓戏《梁祝——十八相送》。 
  谈到为何教学生学习花鼓戏,该校音乐老师刘茜说,襄阳花鼓戏曾在襄阳地区广为流行,最初被称为“地花鼓”“花鼓子”,是中华梨园里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戏种之一,也是我市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花鼓戏不光为了传承家乡优秀文化,更为了培养孩子们爱家乡、了解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花鼓戏进校园需要有师资。今年暑假,刘茜等音乐老师参加了我市组织的戏曲培训,其中包括花鼓戏。然而,光靠本校老师还不够,他们又请来了市艺术剧院的编导、原宜城市花鼓戏剧团团长王晓毅授课。“学校有个京剧社团,大多为五(1)班的孩子,他们有比较扎实的戏曲基础。于是,就先从该班挑选了8名学生排演花鼓戏《梁祝——十八相送》。”刘茜介绍,从9月24日开始,孩子们每天下午从6点半练到8点半,都很刻苦。 
  学生周刘彤告诉记者,在排演花鼓戏时,他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比如,花鼓戏的唱腔与流行歌唱法不同,“那芝麻稞里带打瓜,先长藤来后开花”中“稞”“藤”不能按普通话发音,他们练了一遍又一遍。 
  最近,该校排练的花鼓戏《梁祝——十八相送》经过录播后,被推荐参加全省中小学生戏曲展演,我市同时报送的还有大庆路小学的黄梅戏《女驸马》、湖北文理学院附属中学的豫剧《花木兰》和市24中的豫剧《抬花轿》。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