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襄阳网站
让优秀传统文化根深叶茂
2018-01-21 10:38:27   来源:襄阳政府网   分享:
0

  11月13日下午,襄阳市艺术剧院的演员们走进襄阳四中东津校区(金源中学),开展戏曲展演,京剧演员盖国宪还向学生们传授了京剧基本功。这是我市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生动场面。


blob.png


  10月19日,市大庆路小学学生在学戏曲表演。当日,市“戏曲进校园”活动演出小分队来到市大庆路小学,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戏曲演出。活动中还安排了学、唱环节,让学生感受戏曲的博大精深,品味其悠长的韵味。

  今年以来,我市已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550场,受益学生超过60万人次。记者近日在我市部分中小学采访“戏曲进校园”活动时切身感受到,襄阳加快推动戏曲振兴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通过“戏曲进校园”活动,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秀戏曲进校 传统文化入心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而襄阳素有“戏窝子”之称,传统戏剧种类众多,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宣传部“戏曲进校园”活动“八个一”的要求,为市区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每年列支专项资金150万元,并责成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教育局、市文体新广局、市文联等部门制订了《关于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的落实方案》,提出了“戏曲进校园”活动年底覆盖市区和襄州区全部大中小学校、覆盖其他(县)市80%的中小学的工作目标。各县(市)区根据市里的目标要求,分别制订了落实方案。截至目前,我市采取流动舞台车进校园、演出小分队进校园等方式,已组织全市8家专业戏曲院团、15家民间戏曲社团共300多名演员,深入全市550多所学校开展戏曲演出。

  市大庆路小学六年级学生吴逸群在“戏曲进校园”活动中观看了黄梅戏《夫妻观灯》后兴奋地写下作文:“看到戏中的女主角,以轻盈娇态的步子出场时,我们热烈地鼓起掌来。她圆润动听的歌喉在晴空中吐芳,戏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优雅的手绢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上一颗颗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我们的心里……”

  除了让戏曲进校园外,我市还组织学生走进襄江剧场、襄阳剧院等观看戏曲演出,并邀请湖北省京剧院、省地方戏艺术剧院来襄举办京剧名段演唱会和演出黄梅戏《五女拜寿》等剧目。

  今年7月,我市组织部分学生开展了全省首次“戏曲体验夏令营”活动,将“讲”“演”与“体验”相结合,为学生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种艺术造型,提高了他们对戏曲艺术的感知与兴趣。

  7月23日,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体新广局联手,在全省率先举办了全市中小学戏曲知识师资培训班,来自市区和各县(市)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和教研室音乐(艺术)教研员等共124人进行了为期3天的戏曲通识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了老师的戏曲指导水平。

  夯实传承基础 助力戏曲发展

  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目的,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戏曲素养,推动戏曲传承发展。为此,我市成立了襄阳市戏曲传承演艺中心,致力于襄阳花鼓戏、湖北越调及京剧、豫剧、曲剧等戏曲剧种的保护、挖掘、传承、展演。

  市艺术剧院花费60多万元将原市豫剧院小剧场改造成功能完善的襄江剧场,每场戏曲演出观众都爆满,赢得了戏迷的交口称赞。另外,在老河口市豫剧团和谷城县剧团的基础上,分别成立了老河口市湖北越调剧团和谷城县湖北越调剧团,为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业剧团建设的加强与“戏曲进校园”活动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更拉近了中小学生与戏曲这门传统艺术的距离。市米公小学三年级学生王一诺说:“以前我只是在电视上看过戏曲节目,觉得就是演员咿咿呀呀地唱一些听不懂的歌,脸上抹一些五颜六色的妆。但是,今天我近距离欣赏到了市艺术剧院的演员们带来的京剧、豫剧、川剧等传统戏曲表演,其中的川剧变脸十分精彩,让我们连连称奇。”

  鼓励精品创作 丰富文化生活

  为振兴地方戏曲,助推文化繁荣,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剧本文学评奖等活动,为戏曲院团、戏曲人才、戏曲作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

  在市第九届剧本文学奖征集活动中,共征集到剧本25个,在此基础上组织召开论证会,邀请省、市专家对获奖剧本进行攻关打磨和梯级开发,逐步将优秀剧本“立”上舞台,极大地提升了全市戏曲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扶持戏曲专业人才和戏曲作品,通过“隆中文化名家工程”评选出一大批戏曲名家、戏曲拔尖人才,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了广大戏曲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热情。

  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襄阳市支持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的实施意见》,由市财政列支1000万元基金,每年对大型戏曲和获国家级、省级以上奖项的戏曲及文艺作品给予资金支持,推动精品戏曲的创作,繁荣我市戏曲文化,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