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频道: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襄阳网站
唯一保存老戏楼的樊城会馆
2018-01-21 10:36:21   来源:汉江网-襄阳晚报

抚州会馆戏楼

位于樊城陈老巷东侧的抚州会馆

 

开栏语

为加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管理,完善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继承和弘扬我市优秀历史文化,日前,市政府公布了我市第一批保护性建筑名录(包括广德寺多宝塔、米公祠等22处古建筑)。这份名录中既有众所周知的习家池、米公祠、古隆中,也有鲜为人知的戏楼、谯楼及萧楚女烈士执教处等建筑,其中尤以明清时期的建筑居多。这些古建筑是襄阳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它们记载了城市的历史,也传承了城市的文脉。从本期开始,《襄阳晚报·城事周刊》开设“襄阳保护性建筑探访”栏目,组织记者采访专家学者,深入实地,挖掘这批保护性建筑背后的故事,延续城市的记忆。

江西会馆、小江西会馆、抚州会馆是清代江西省在樊城所建的三所会馆。抚州会馆位于樊城沿江大道中段、昔日樊城最为繁华的商业文化街区陈老巷南口的东侧,是清代江西商贾设在樊城的工商行帮机构。1992年,抚州会馆被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它坐北朝南,现存戏楼、正殿、后殿,总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它的建筑精美,巧夺天工,是襄阳明清时期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的物证。汉戏四大发源地的主流襄河派艺人也在此成名。”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赵蔚霞说。

会馆戏楼为木构二层四柱五牌楼式建筑,面阔12.4米,进深8.4米。楼下中间有通道,两侧为厢房。戏楼面向正殿。正殿、后殿尺寸及式样一致,四柱三间,各面阔16.4米,进深14.1米。正面匾题额“峙若拟岘”,背面(即今会馆正面)石匾书“抚馆”二字。“最为神奇的是戏楼大大小小数以千计的木作构件,不用钉卯,只用榫卯相接,一一相扣,分毫不差,咬合紧密,严丝合缝,使戏楼历经数百年,虽显老气横秋,却仍见风姿绰约,古代工程设计精准可见一斑。”市文物管理处黄健赞叹。此外,会馆现存石碑一通,是嘉庆七年禁止骡马进入会馆的告示。

会馆的装饰、陈设显示了两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黄健介绍,抚州城东旧有一座著名的古建筑“拟岘台”,是北宋抚州太守裴材所建。抚州和抚州籍官员为拟岘台和襄阳岘山撰写过大量诗文,在宋代最著名的有裴材、曾巩、王安石、陆游等,他们通过诗文赞美襄阳岘山风景,仰慕羊祜的为人为官。几百年后,抚州商人利用这些文化底蕴在襄阳抚州会馆戏楼撰题“峙若拟岘”匾额,意在加强沟通,拉近抚州和襄阳的距离。

抚州会馆是襄阳明清时期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的物证。赵蔚霞介绍,从火星观至迎旭门,顺着十里长堤一字排开十几座会馆,抚州会馆居中,处在最繁华的地段。它的前面是汉江码头,装船运货近在咫尺,后面是江西商人经营的瓷器一条街,再后面是经营骡马生意的马街,乘马驾车十分便利。商户到会馆办事也只有一步之遥,距其东面50米处是一座砌有“江西会馆”文字砖的九进仓储式院落,转运货物,可以在这里存放。“商路也是戏路。”襄阳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的李秀桦介绍,抚州会馆戏楼是樊城会馆中唯一保存的戏楼。抚州会馆本为江西抚州商贾行旅的聚集地,因为戏楼临近中山前街,于商民熙熙攘攘之地,首创了襄阳的歌市。本地文化学者邹演存回忆:在京戏崛起时期,侯少波京戏班在襄阳一炮打响,以后的华家班的京戏也唱炸了襄阳,民国十三年的尚家班也在这座会馆站住了脚。汉剧、越调等各种声腔也荟萃于“南船北马”的樊城。

在上世纪20年代,抚州会馆还做过电影院。陈涛石在《襄樊电影业的沿革》一文中回忆:“1923年夏天,我跟随父亲到樊城抚州会馆看电影,一进大门穿过老戏台,再进就是殿前的大院子。院子的中间竖着两根木杆,张挂着一块六七尺见方的白布单(事后父亲告诉我那是银幕)。我一进门感到新奇有趣的是两边悬挂的红绿电灯,真是晶莹璀璨,光彩耀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抚州会馆由市政府接管,交房管部门保护管理,一直由市房管局租赁公司使用。会馆院内逐渐被简易民房挤占,住满了原襄樊商城职工,仅留一过人小路。由于年久失修,抚州会馆破损严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会馆的管理工作统一移交给市文物部门。

目前,市文物管理处已制订了修缮方案,今年上半年已拆除会馆内影响文物安全和环境风貌的搭建民房,妥善安置了租住的居民。抚州会馆的修复工作将于近期开工,计划作为戏曲博物馆对市民开放。(记者张亚婷/文 王虎/摄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