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景观廊道的建设,将改变以往游客直奔目的地的‘快餐式’出行方式,让人们放缓脚步,实现一路走一路游的城市慢游模式。”11月10日,全市生态廊道建设现场会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召开,副市长周正英出席会议并讲话。今年,宜昌市将重点打造“滨水、环山、连城、串景、安全”的“双十二”旅游景观绿道,即城区12条休闲绿道系统和市域12条旅游绿道系统。
串珠成链城市乡村处处成景
今年4月,市政府提出打造景观廊道理念,计划依托现有的交通基础,通过道路整治和景观优化,完善导向标识,配置观景平台、临时停车带、环卫设施及相关服务,使宜昌至各县市区、各县市间主要道路沿线面貌焕然一新。
五峰结合创建全国自驾游基地契机,以全域旅游为核心,以生态景观廊道为轴线,绘就三百里武陵画廊的大旅游战略。目前351生态景观廊道一期工程已经完工。远安规划建设连接鹿苑寺、鸣凤山、金家湾三大核心景区与荷当路形成环线全长56公里旅游休闲绿道,目前已经动工建设金家湾至鸣凤山10公里的田野马拉松绿道,明年3月将迎战第二届国际田野马拉松赛事。夷陵区依托小鸦路城乡统筹示范带、宜兴宜莲路发展轴及6条乡村旅游线路,规划了“百里峡江”“田野牧歌”“三峡茶谷”等8条旅游生态景观廊道。
全域可游24条线路步步皆景
“这‘双十二’景观廊道,将更多地突出休闲旅游、健身、分享等功能,让游客不论是在城区还是在县市区,都能更好地实现快旅慢游,亲近自然,娱悦身心。”市旅游委党组书记孔磊如是说。
据介绍,城区12条休闲绿道由垂直和平行于长江“五带七廊”组成。“五带”为5条滨水休闲景观带,依托城区五条水系,结合河道整治工程,构建全长116公里的5条滨水休闲绿道。“七廊”指7条城市运动休闲绿道,依托沿江大道、小鸦公路等城市主干道路和快速路网,突出休闲运动功能,构建全长335.5公里的7条城市运动休闲道。
市域12条休闲绿道依托现有的水陆交通,优化沿线景观,配置观景平台、临时停车带、环卫设施及相关服务,构建“两环十带”。其中,“两环”包括全长183公里的城郊休闲景观廊道环和全长723公里的生态旅游景观廊道环,串联起当阳、枝江、宜都、五峰、长阳、秭归、兴山等外围城市。“十带”即10条外围旅游生态景观廊道。以城郊中环为起点,依托现有国道、省道、县道、乡村公路、滨水路,向周边县市放射形成10条外围旅游绿道,连结中心城区和外围县市,沿途串联起三峡大坝、清江画廊、三峡大瀑布、柴埠溪、车溪等若干重要景区,全长1156公里。
建成后的24条景观廊道,将配套慢行系统、交通衔接系统、服务设施系统和标识系统,打造“滨水、环山、连城、串景、安全”的旅游体系。
廊道要美配套设施更要同步完善
高质量的旅游体验背后,是完善的配套设施在做支撑。今年,我市出台《绿道系统建设实施规划》,要求对二级以上旅游公路实现全线刷黑、通讯4G网络、WiFi全覆盖,同时还需完善沿线标识标牌、停车场、旅游公厕、咨询服务中心、观景平台建设。
“明年,我们还将开通城市观光巴士,推介步游线路,不断丰富城市旅游产品。”在当天会议上,副市长周正英还提出了旅游发展的新任务。
她强调,要采取属地负责建设管理模式,严格参照建设标准,力争2017年打好攻坚战,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她提出了明年的旅游工作重点,要坚持重保护、慎新建,重自然、慎人为,重整理、慎拆改的原则,以建设更高水平更加丰富的旅游目的地为重点,扩大宜昌旅游影响力;以建设生态景观廊道为重点,提升全域旅游满意度;以建设度假基地设施为重点,实现旅游发展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