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8月24日,《网贷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落地。当日一篇《P2P已死,有事请烧纸》的文章在业内流传,并一起了部分人士共鸣。那么,在一年的过渡期中,网贷行业将何去何从?针对业内争议最大的六大焦点问题,本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采访了50家网贷平台高管,他们给出的答案或许更有合理性、前瞻性。
■本报记者 刘 琪
8月24日,《网贷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发布后引发业内热议。那么,在一年的过渡期内,《暂行办法》将对网贷行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产生怎样的影响?《证券日报》记者对50家网贷平台的高管进行了问卷调查,看看P2P平台高管们的判断与预测。
1
未来会有90%以上平台倒闭?
会
不会
无法判断
网贷行业的“野蛮生长”早已成为过去时。近两年行业风险逐渐暴露,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行业洗牌再所难免,并断言90%以上的平台将会倒闭,有的甚至称将有97%的平台倒闭。如今,《暂行办法》的落地,势必将淘汰不合规的平台。那么,在网贷平台的高管眼中,淘汰数量是否会达到90%以上呢?在《证券日报》的调查中,持“会”和“不会”的观点数量仅相差一人,分别占比48%和46%。
对于为何会做出90%以上平台将会倒闭的判断,微贷网副总裁汪鹏飞对本报记者表示,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迅速崛起的网络借贷行业也不例外。P2P平台的大量倒闭有内部运营不善的原因,也有行业监管正在起作用的因素。“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行业监管细则的完善、落实,监管的加强会使得行业优胜劣汰将会加速,行业倒闭潮即将来临。”
理财范CEO申磊也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在政策门槛和市场门槛同步提升的情下,大量的平台都将出局,或者倒闭,或者被并购,或者转型。政策方面,随着监管的完善,资金存管、ICP证和金融办备案等都提出了要求,特别是资金存管是个很大的门槛;市场方面,也跟监管有一定关系,在限额的要求下,资金端和资产端作业半径的受到限制,会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可能会有新一轮的价格战,最后剩下来的都是大平台。
同时,还有业内人士认为会倒闭90%,不过倒闭之后还剩几百家。“虽然信贷需求体量很大,但目前的网贷资金成本高,借贷成本更高,加上经济大环境的因素,所以市场容量未必有之前预估的那么大。”
而在金信网副总经理李玉维看来,并不会出现90%以上平台倒闭的情况。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暂行办法》出台后,在未来网贷行业发展中,平台一定要特别明确信息中介定位,发挥好信息中介功能,做好银行业的有益补充。当然,随着资金存管、机构备案、信息披露等配套制度陆续出台,优质资产向更低成本的机构资金聚集,大平台面临转型,不合规平台会陆续退出。但12个月的过渡期其实是给平台一个自省和调整的时间,毋庸置疑,一些平台现有业务后续如何转型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平台、监管层甚至传统金融机构的多方合力。
2
限贷、存管、ICP是平台倒闭的三大主因?
是
不是
无法判断
在《暂行办法》中,尤其值得关注的就是借款限额,根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待还金额在20万元以上的平台数量占比达到72.74%,人均待还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为46.06%。同时,P2P平台需要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作为资金存管机构是硬性要求。此外,在《网络借贷资金存管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网络借贷平台应获得通信主管部门认可的电信业务经营许可”。ICP证成为开展资金存管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借款限额、银行存管和ICP证都将限制部分平台的发展,这是否就是淘汰平台的三大主因呢?在《证券日报》记者的调查问卷中,有56%的网贷平台高管认为是,有36%的平台高管则认为不是,还有8%认为无法判断。
首金网常务副总裁戈矛锐认为,这三点是网贷平台倒闭的主要原因。“三个要素对于一般平台确实比较难以达到,首金网在对接银行存管的时候,从审核到系统对接前后共花费了1年的时间才达到标准,目前仅有12月的整改期,所以一般平台很难按时完成整改”,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ICP证也加强了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审核要求,想通过审核需要经受较长时间的考验审查和审核。同时借款限额目前多数平台也很难达到。“所以我们觉得这三项对于中小互联网金融平台来说,短期内想顺利转型确实要克服比较多的困难。”
融贝网CEO司书甲则认为,这三个因素不是网贷平台倒闭的主要原因。他分析道:第一,平台是否会倒闭,要看是否符合市场需求、风险把控是否到位,互联网金融其实从整个市场需求和定位来看,本身定位还是作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方向是小额分散,无论借款限额的规定是否合理,但这个方向肯定是对的,是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第二,以上所说的其实是行政、备案的要求,该要求的提出,必然会有一些因不符合要求,或者风险把控不到位的平台倒闭。但如果因该要求造成大批平台倒闭肯定不是监管层政策落实的初衷,也不是平台和整个互金行业所期望的,更与国家力推的市场化是不相符的;第三,关于备案等目前的一些规则制定是否合理、是否适合整个互金行业,他相信监管层会和行业有更多的互动,在大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可能还会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