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洋上洋,两条枯岗;山上无林,地下无矿;振兴上洋,没有希望……”
这是青树垭山下一个风高云淡的清晨。20年前,一个32岁的青年离开小村,外出创业。亲友们送别时的这段顺口溜,在他心里低徊。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的亿万富翁——刘祖海。
20年后,他又回到上洋村。想留住儿时的美好,更想改变山乡的穷貌。
在宜昌市夷陵区,一批和他一样富起来的老板们,先后回来了,带领村民共同创业。
他们也被心怀感念的乡亲取了一个共同的名字:乡贤。
乡贤能否改变山乡?乡贤能否守护乡愁?
6月下旬,记者走访了这个群体。
亿万富翁回乡当“园长”,村民学说普通话
“种过蔬菜、桑树、李子,都以失败告终。”说起曾经的上洋,夷陵区统筹办主任赵华也透着无奈。
还是有人不信邪。
此时,外出做房地产工程的刘祖海,年销售额已达3亿多元。
逢年过节,惦记老家的他都会捎上礼物,看望父老乡亲。“区里鼓励资本上山下乡!”2014年,村干部找到城里,动员他回乡投资旅游。“上亿投资可不是小数目。”“你有钱,可以移民,可以投来钱快的行当。”
半年后,当刘祖海决心回乡时,身边仍有不少人反对。“年年回家,老家都是那个穷样子,心里不是滋味。即使赔光了,基础设施好歹能让村里受益。”刘祖海说,半年思考,他已做好一切思想准备。
当年10月启动建设,今年3月,一个秀美的三峡奇潭生态观光园开门迎客。
上洋村以辖区内的8000亩山林入股景区,预计今年村委会可实现分红100万元。景区固定员工108人,全是本地村民。“景区建设前,村里只有一家餐馆,现在有农家乐63家,一到双休节假日,家家爆满。”
改变不止于此。
上洋村村支书杨治清说,村民喝上自来水、走上水泥路后,随处乱丢垃圾的少了。为了做生意,都学说普通话了。
看着乡亲们走上富裕路,虽然上亿投资可能要20年才能收回,刘祖海觉得,这一切值了。
【微评】三产融合靠政府引导推动,最终还靠市场主体担当。夷陵已有600余名乡贤回乡,创办休闲农业、农旅融合等三产融合项目,带回社会资本约89亿元,带动该区贫困村由45个减少为26个,贫困人口由6.1万人减少为3.1万人。
“羊门女将”带万人致富,生态新风进山野
“恭喜!起新房子啦!”
见到朱吉权时,他正在新房的工地上忙活。
朱吉权是夷陵区黄花镇背马山村有名的贫困户,40多岁了,还未成家,父母年迈多病。
2014年,朱吉权成为宜昌成祥养羊专业合作社社员,开始脱贫。“得感谢理事长!”朱吉权说,他去年卖羊纯收入1.5万元,今年预计翻番。
他口中的理事长,叫李红艳,41岁,当地农村妇女,村民心目中的“羊门女将”。
10年前,在餐馆打工的李红艳和丈夫看到羊肉供不应求,感觉是商机,决定返乡养羊。
成立合作社、建白山羊良种繁育基地、办加工厂、开羊肉餐馆,他们一路摸索,一路壮大。
去年,合作社旗下746户社员户均养羊收入3.86万元,辐射带动的3000家农户总收入过亿元,万余乡亲脱贫致富。
收入变了,思想观念也在变。
羊吃草,连根拔。“环境要爱护好!”李红艳走到哪,都不忘交代这句话。
为减少山羊户外放养对环境的破坏,她组织流转6000亩农田种植黑麦草等,改良近3000亩天然草场。
朱吉权家对面是一大片山坡,草地漫山遍野,长势旺盛。
“可以放养200只,但我只养100只。”朱吉权说,理事长有交待,环境是大家的,发展要适度。
在李红艳的影响下,做梦都想脱贫的朱吉权,始终坚守生态底线。
“新房子盖好了,再跟理事长学烤全羊,办农家乐。”朱吉权早有打算。
“那就不愁媳妇喽!”工地上的邻居跟他打趣。
【微评】乡贤回归,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全区农产品加工年产值达570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6%。“羊门女将”不仅探索三产融合,更传递生态新风尚。
建筑老板救活一个产业,传承峡江丝绸文化
张会蓉不曾想过,自己会拿起绣针。
她是夷陵区三斗坪镇农民,听说银罡公司招聘绣娘,每月底薪1200元,还有作品提成,心动了,“收入怎么也比种地强”。
三斗坪镇雾河村、头顶石村、柏果淌村、暮阳村是4个省级贫困村,有2000多户村民靠养蚕为生。“以前,蚕六七元一斤都卖不出去。”三斗坪镇党委书记望华说,因没有深加工,只能靠商贩收购,价压得特别低。“不做产业链,养蚕业就垮了。”镇里邀请在外做建筑工程的本地老板高新章回乡投资。
消费在升级,蚕丝产品有需求;又能为乡亲做点事情。一琢磨,高新章回来了。
他投资900万元,成立宜昌银罡桑蚕科技有限公司,主攻蚕丝系列产品。
念念不忘儿时一件精致的真丝刺绣小背褂,他决定复兴丝绣。
相传,西陵峡畔是嫘祖娘娘摘桑养蚕之地,丝绸文化在峡江区域源远流长。
2012年,三斗坪镇邀请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湘绣代表性传承人江再红团队,到银罡公司系统培训绣娘。
3年多来,和张会蓉一样的骨干绣娘,已有30余名。
烟波浩渺的山水,白墙黛瓦的民居,撑船放歌的姑娘……一幅幅浸润峡江风土人情的丝绣,在她们手中,栩栩如生。
山还是那片山,蚕还是那些蚕,新力量激活了产业。
望华说,为提高产品附加值,银罡公司正投资兴建桑蚕文化产业园,峡江丝绸文化将传承不绝。
【微评】农业是财富不是包袱。看准消费需求,尊重市场规律,就能吸引人才的回流。回流不仅带来资金,更带来乡土文化、地域文化的传承。这是三产融合的新境界。
尾声
在风景秀丽的三斗坪镇码头旁边,有一座火爆网络的民宿客栈——锦时客栈。
客栈老板是镇上人、80后女青年高桢。
2013年,高桢辞去武汉的工作,筹资百万元,买下一栋民宅装修改造成民宿。
在高桢的带动下,三斗坪镇涌出40家特色民宿。
前不久,民宿发展论坛上,她代表年轻一代做了“记住我的乡愁”的演讲。
她说:“一直有个客栈梦,原以为只能在丽江这样的地方才能圆梦。不曾想,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家乡也可以,漂泊远方不如扎根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