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盗他人身份证→办银卡、电话卡→发布虚假低价售物信息→一个多月诈骗10万元为何屡屡得手,落网骗子自述行骗“窍门”
本报记者陈义超通讯员杨元媛
恩施宣恩男子杨某盗窃他人身份证办理电话卡、银行卡,随后在网络发布虚假信息,诱骗受害人“交易”后牟利。今年4月以来,先后骗取五峰、武汉、上海、黄石、重庆等地多名受害人钱款近10万元。
5月22日,五峰警方向媒体透露,经过多地公安机关合力,将嫌疑人杨某抓获并依法刑拘。杨某向警方讲述了网络诈骗的全过程。
网络低价售物多名群众上当受骗
今年4月以来,五峰公安局渔洋关派出所连续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在某同城网上购买二手物品被骗走钱财。
警方调查显示,该镇居民阿龙(化名)4月底曾通过某同城网寻找二手摩托车。一位“卖家”发布的信息显示,原本近万元、九成新的摩托车,标价仅为几千元。阿龙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卖家”联系,按照对方要求,先后以订金、交易金等名目打款8000元。然而,对方收到钱后失去联系。居民老刘(化名)的遭遇与阿龙类似,他被“卖家”骗走23000元。
接警后,该所迅速组成由副局长、所长邹建华、教导员何健、常务副所长尹庆锋、副教导员谢洋等4名所领导牵头的专案组开展工作。“卖家”在与受害人联系时的银行卡、电话成为侦破线索。
一位办案民警向记者介绍,调查发现,电话卡、银行卡户名为恩施籍男子冯某。然而,冯某在今年4月初就已到公安机关挂失、补办身份证。涉案银行卡、电话卡均为冯某挂失身份证期间办理,冯某对此并不知情。
恩施蹲守抓捕一举端掉诈骗窝点
冯某虽不是嫌疑人,但这些银行卡、电话卡办理地点为恩施宣恩。5月17日,专案组民警根据前期排查线索,赴恩施宣恩县进行进一步调查。
民警调阅视频发现,今年4月,一男子持冯某身份证在宣恩多个金融网点开设账户,多次在宣恩当地ATM机取款,取款时间均为深夜至凌晨。对方反侦察能力强,无论是前往银行还是在ATM机取款,均用帽子、口罩等对五官进行遮挡。在宜昌市公安局、恩施州公安局及宣恩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珠山派出所全力协助下,专案组民警发现,视频中该男子虽然五官不清,但每次取款都会在宣恩县城某小区路口出现。
5月19日一早,专案组民警在该小区路口开始便衣蹲守。当天下午6时许,一名与视频中体型、行为特征相似的男子出现,民警上前将其控制。经现场询问,该男子当场承认,他就是实施诈骗的作案人。民警对其租住屋搜查,收缴作案用电脑3台、手机3部、银行卡10余张、手机卡8张及快递物流单若干。
网上发布虚假信息行骗环节步步为营
26岁的杨某仅有小学文化程度,平时全靠网络打发业余时间。今年4月以来,杨某通过网络发布低价销售摩托车、相机等物信息,诱骗受害人交押金、货款、运费等实施诈骗,先后骗取五峰、武汉、上海、重庆、恩施等地多名受害人现金近10万元。杨某将所得用于赌博和“把妹”。
杨某为诈骗成功可谓不遗余力,他对行骗过程的自述让市民能对此类案件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1、张冠李戴干扰视线
杨某多次前往网吧,盗走他人未及时收纳的身份证,利用这些身份办理多张银行卡、手机卡。他在县城特意租了一间房屋,为其行踪打掩护,目的在于干扰警方视线,避免身份暴露。
2、释放诱饵广泛撒网
杨某发布“信息”时,先通过网络搜索物品照片,将其标注为市场价一半甚至更低,这些低价信息能够吸引眼球。杨某住所内3台电脑用于和“买家”交流。每天,他要做的就是发布信息,静等受害人上钩,同时准备好“台词”应对受害人的提问。
3、步步为营获利失踪
杨某从物流公司拿到不少空白发货单,又从网上搜索到一些商品打包视频。在与受害人商定“交易”后,将这些视频发送给对方,造成发货假象。
当受害人迟迟未收到商品,杨某又将随意填写的发货单照片给对方看,借此进一步骗款(如追加货款、运费等)。他正是利用了受害人相信“有图有真相”的心理,不断设套。一旦对方打款2次以上,便将受害人电话、网络ID拉黑。
参与办案的民警谢洋强调,网络诈骗隐蔽性强,侦破难度大。此类案件利用的是网友贪图便宜的心理。网络上的钱款交易便捷,犯罪嫌疑人提现和转移迅速,个人之间网络交易需格外谨慎。同时,市民对身份证需妥善保管,一旦遗失要及时办理挂失,谨防被不法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