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日傍晚,2名少年扶着一名行动不便的老人通过北山坡BRT天桥,本报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将事情经过发布后,数百网友纷纷为少年的行为点赞。
27日下午6时许,记者经过北山坡BRT天桥,在市十四中一侧下天桥时,看到阶梯处1名少年正扶着1名行动不便的老人下天桥,前方有1名少年手提一个手推车下天桥。当记者尝试着上前询问其姓名和班级时,遭到了少年的婉言谢绝。现场多位市民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其中1位市民将照片交给记者:“这些照片我独家提供给三峡晚报,希望通过三峡晚报好好表扬下这几个好孩子!”
刘宜苏扶着老人下天桥。图片由市民提供
28日,本报新浪官方微博、“三峡晚报天天向上”微信公众号和本报“名医坐诊”微信公众号联合发起“寻找宜昌最美少年”,将少年扶行动不便老人过天桥的事迹发布出去并配发图片。微博和微信发出后,立即引来大量宜昌网友关注并提供线索。根据网友“梅先生”提供线索,昨日下午,本报记者多方辗转联系到扶老人的“宜昌最美少年”——杨岔路小学五年级学生刘宜苏。
刘宜苏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天下午,他和同学李博文在北山坡BRT站台下车,看见老人被一男子从站台扶上天桥,“那位叔叔可能有事,离开了。”于是他和李博文立马上前,李博文接过老人手中的手推车,“我就扶着老爷爷把他一直扶到天桥下。”
同时,刘宜苏还表示,微博、微信上热传的照片中只拍下了他一个人,“其实参与帮忙那个老人除了我和李博文,还有薛祥毅等几个同学。我们一直把他扶到天桥下,我和李博文想把老爷爷扶到家,可是老爷爷坚决不同意,只让我们送到天桥下!”
截至昨日晚上8时30分,本报官方微博阅读量超过1万次、近百名网友转发评论、181名网友点赞;微信上相关文章阅读量超过2000次、超百名网友分享文章至朋友圈、125名网友点赞。
点睛
孩子扶老人 街头平常事
由今天孩子们扶老人的热心举动,想到即将到来的3月5日学雷锋日。
记得小时候读书,到了学雷锋日,学校发出学雷锋号召,要求同学们每人做几件好事。同学们领了任务后,纷纷想辙。有的人故意掉了钱,捡到后交给老师;有的人在马路边看到老人,不管人家愿不愿意,马上跑过去扶……。
当学雷锋成为一种任务,或者为了获得表彰而学,是对雷锋的大曲解。
读雷锋的故事会发现,雷锋特别爱帮助“大娘”。有一个故事讲雷锋从沈阳去抚顺,一路帮助一位同行的老大娘。雷锋把自己的面包分给大娘吃,大娘很感谢,说“孩子,俺不饿,你吃吧!”
故事说,雷锋听到“孩子”这个称呼,感觉像母亲叫着他的小名一样亲切。
雷锋在7岁就失去了母亲,成为孤儿。过早体验了人世的苦难,对于弱者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发自内心地想去帮一把。
雷锋精神,就是人性中的善良!
这几位扶老人的孩子,看到他们稚气未脱的脸,有一种由衷的欣喜。他们看到负重的老人,由同情而付诸帮助的行动,就是一种善良。生活中,这样有爱心的孩子越来越 多,这是家庭、学校爱与善的教育的结果。
孩子扶老人,街头平常事,但是为善点赞,我们不惜笔墨。
本报评论员 喻植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