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活起来才能活下去 水南湾村民护民居留“乡愁”

黄石日报

2018-01-21 10:22:59

古井深邃,青石古道……12月26日,雨雾蒙蒙中的大冶市大箕铺镇水南湾村挂上了古村落研究站牌匾。当日,该村村民还捐款7万多元,用于古村落保护。

这是水南湾村村民自发引进湖北师范大学,利用高校资源参与开发保护古村落的一次全新尝试。

水南湾村400多户2000多村民聚族而居,其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有400多年历史。然而,由于年代已久,村落建筑破败严重,该村的古物、古民居、古建筑一度出现“散落乡间无人识”的状态。

“古村落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古村落只有先活起来,才能活下去”。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发展,水南湾村有识之士奔走呼告。

近年来,水南湾村古村落名声日渐响亮,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如何将美丽村庄建设与古村落保护相结合,让游客在水南湾村记住乡愁?在水南湾村“两委”的支持下,该村组建新农村建设理事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向上争取项目、收藏家中古物、修缮破落宗祠、建设配套设施。从此,沉寂的水南湾村村民动起来,自发保护开发古民居、古建筑、古文物、古风俗村。

村里的敦善堂破烂不堪,村民胡宝心、刘冬心等四名妇女约定,无偿从事卫生保洁,敦善堂的木梁有倾斜,胡宝心又带着家人用木料一一将其撑起;前年秋的一个晚上,村民曹树华起床收拾棉花,发现有人偷割承志堂里的木雕,他一边喊人报警,一边只身追出村外,将嫌疑人准备偷走的木雕全部追回;去年5月,村民曹茂雄花费800元钱,追回了多年流失的谷砻(脱谷壳的器具),后主动捐出,存放在村里的敦善堂……

挖掘古村落文化,让更多村民参与。去年水南湾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改组为古民居文化发展理事会,出台了古民居保护措施,出版了《水南湾经纬》等书刊,完成了乡村旅游规划,收集存放200多件乡村古物等。

去年底,大冶挖掘和梳理文化旅游资源,海选“新八景”,村里30多名青年志愿者自发奔赴黄石城区、大冶、阳新等地造势。

眼下,理事会成员正分工协助湖北师范大学承办中国“古民居文化研究现场会”,协助村委会申报“中国传统村落”,自筹资金修建烈士故居,帮助4个农户筹建农家乐等。

记者手记

变“要我保护” 为“我要保护”

“人人参与、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些年,水南湾村村民一直自发保护开发古村落资源。如今,引来了不少游客,引来高校学术资源。

“五条规矩、两代人接、一湾人呵护”,大冶金湖街办佘家畈村民自发保护古宅院。如今,古宅院修缮一新,挂牌“市保”。

尚平,湖北师范大学副教授,从事古村落文化研究多年。他认为,保护开发古村落,民间行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

目前,黄石已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古村落有6处,不少古村落疏于保护。阳新阚家塘是全国传统村落,许多的古民居破败不堪。

我们还有许多的古建筑、古民居或是没有人过问,或是未挂牌保护。湖北省第一座火车站——老下陆火车站楼,已超百年历史,现已破损严重。

我们习惯性认为,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年代太久,保护开发缺人、缺钱、缺政策。而水南湾村、佘家畈村的民间行动告诉我们,民间力量势不可挡!

随着乡村游的兴起,农民对保护家园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这是积极的信号。因此,古村落的开发保护要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尊重百姓的意愿,发挥村民的积极性,让村民从“要我保护”变为“我要保护”。

正如尚平所说:“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不管是市保、省保,还是国保都是不够的,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村民自保。(记者 梁坚义)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