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尖互动”到“服务直达”:政务新媒体的进阶之路

今日湖北

2025-08-28 15:20:45

在数字化浪潮重塑信息传播格局的当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给出关键注脚:网民规模从1997年的62万人跃升至2024年的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78.6%。当民众生活与网络深度绑定,“网上办事”不再是选择而是刚需,政务新媒体也从早期单纯的“指尖互动”窗口,加速向“服务直达”的核心载体转型,成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数字化纽带。

然而,政务新媒体的“进阶赛道”上仍有些许“绊脚石”,部分账号还在“原地打转”甚至“跑偏方向”:有的长期“不言不语”,沦为信息沉睡的“僵尸账号”,错失与民众沟通的契机;有的“自言自语”关闭评论区,切断反馈渠道,让“互动”沦为单向灌输;有的靠“胡言乱语”博眼球,偏离政务属性,既浪费政务资源,更损害政府公信力。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未能跳出“信息发布”的传统思维——要实现从“指尖互动”到“服务直达”的跨越,核心必须锚定民众需求,将“规范运营”与“功能落地”深度绑定,让政务新媒体真正成为“能办事、好办事”的服务平台。

若将政务新媒体的发展比作一场“服务升级赛”,那么其轨迹早已从“发通知、等留言”的“指尖互动”初赛,跑进了“能查询、可办事”的“服务直达”决赛:早期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以“信息推送+留言互动”为主,完成“指尖互动”的初步探索;如今,覆盖短视频、直播、小程序的“政务新媒体矩阵”,已突破单一沟通功能,向“查询-办事-反馈”全流程“服务直达”升级。比如多地人社部门的官方视频号,不再是简单解读社保政策,而是用动画演示、实景操作,将“养老金测算”“失业金申领”等流程拆解为“一步一图”,看完就能上手;政务公众号开通“一键办”入口,民众无需跳转平台,在对话框内就能完成公积金提取等业务,实现“指尖点一点,业务全办好”;部分地区更通过新媒体开展“在线问政”,民众留言反映的“社保转移难”“就业岗位匹配”等问题,能实时跟踪办理进度,让政务服务从“被动等待咨询”转向“主动对接需求”——这些实践,正是“服务直达”的生动体现。

放眼全国,已有不少政务新媒体跑出“从互动到直达”的“加速度”,用鲜活案例勾勒出进阶蓝图:“国资小新”构建多平台矩阵,依据不同受众需求定制“互动内容+服务入口”,让政策解读与国企招聘、便民服务无缝衔接;深圳卫健委以医疗短剧破圈,在趣味剧情中嵌入健康资讯与就医指引,实现“互动吸睛”与“服务落地”双赢,这些案例均印证了“指尖互动”向“服务直达”进阶的可行性。在国家战略引领下,自2014年政务新媒体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地方政府加速布局“三微一端”,推动传播向服务转型;“十四五”规划明确数字政府建设方向,更为政务新媒体的“服务直达”指明路径。武汉市的实践尤为典型:2020年至2024年,连续开展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专项抽查,覆盖全市726家账号,以规范运营倒逼服务升级:从强化政务公众号“办事入口”的精准度与便捷性,到升级视频号“政策解读”的实用性与易懂性,再到落实网站信息发布审核、优化整合低效栏目、深化大数据技术应用以提升服务能力、完善网民留言互动回应机制。每一项举措都紧扣“服务直达”目标,与国家战略形成同频共振,让民众无论是指尖查政策、办业务,还是线上提诉求,都能感受到更高效、更贴心的政务服务温度。

政务新媒体的进阶,从来不是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以民为本”理念的深度落地。从“指尖互动”打破沟通壁垒,到“服务直达”解决实际难题,这条路需要更多像武汉这样的主动探索。未来,随着规范化管理的深化与大数据、AI等技术的赋能,政务新媒体必将进一步打通“线上服务最后一公里”,成为构建服务型政府、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力量,让民众在“指尖轻触”间,就能享受到更高效、更暖心的政务服务。

(武汉市江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徐翌)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力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咨询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