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名家朱熹的生活情趣——赏石
朱熹对石头的研究颇有建树。世界上第一个辨认出化石的人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其《中国对科学技术的贡献》一文中说,朱熹是世界上第一个辨认出化石的人。朱熹对地质变化、海陆变迁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分析,作出了富有想象力的推测,曰:“今高山上多有石上砺壳之类,是低处成高。又蛎须于泥沙中,今乃在石上,则是柔化为刚。天地变迁,何常之有”。认为这是沧海桑田,非神之力。
他特别喜欢武夷山的奇石胜景,对山水间的奇石更是厚爱有加,武夷山九曲溪上五曲的石岛最为朱熹所钟爱。他曾与陆游和辛弃疾一起在石岛煮茶论道,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茶灶石”故事。当年武夷精舍落成后,朱熹欣喜若狂,为“五曲十二景”一一赋诗,拟集成《武夷精舍十二首》。他回想起“三翁聚首”情景,挥笔写下赞颂“茶灶石”的五言绝句:
武夷精舍杂咏 茶灶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朱熹热爱武夷山中的每块奇石,看到山涧中的美石还会主动去清理、抚摸、欣赏,有时为证:
石濑 五言绝句
疏此竹下渠,漱彼涧中石。
暮馆绕寒声,秋空动澄碧。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朱熹还喜欢赏玩奇石,而且能玩出花样、玩出意境。
一般人玩奇石,无非摆在书桌、几案上,闲暇时经常用手抚摸把玩一会,偶尔用水来浸润奇石,凸显石上纹理、筋脉,或者搜集一些小型奇石藏在袖中,得空时拿出把玩,或者找一些雨花石放在盆中欣赏其美丽的图案、纹理,有条件的挑选一些大型奇石在花园中置景,也仅此而矣。
但朱熹是一位赏石高手,方法也与众不同,我们从朱熹留传的诗作中可以发现一些端倪。据朱熹自述,某日曾“汲清泉渍奇石置熏炉,其后香烟被之,江山云物,居然有万里趣,因作四小诗。”可以看出,朱熹平时欣赏奇石时,不仅用水来浸润奇石增强观赏效果,而且还会专门熏香造景,提升赏石心境。这次还突发奇想,将奇石放在燃香的香炉上欣赏,并且用干净的泉水来浸润奇石,结果水受热后产生的蒸气与香的烟气混合在一起,袅袅烟雾形成了特别的意境。估计朱熹当时赏玩的是一块山水画面的璧石,才会形成“江山云物”(“物”通“雾”)的奇景。这种奇妙的景致令他倍感兴趣——“居然有万里趣”,并引发了无限遐思,乘着兴致连作四首赏石诗作。
其一 五言绝句
晴窗出寸碧,倒影媚中川。
云气一吞吐,湖山心渺然。
其二 五言绝句
一水渺空阔,群山中接连。
寒阴白雾涌,飞度碧峰前。
其三 五言绝句
隐几对寒碧,忘言心自闲。
岂知宜寂士,灭迹青峰间。
其四 五言绝句
吟馀忽自笑,老矣方好弄。
慨然思古人,尺璧寸阴重。
可见,朱熹不仅是一位饱学大儒,而且是一位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充满闲情逸趣,善于在物资贫乏的生活中寻找乐趣。他和普通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一样喜欢赏石、玩石,但毕竟是高于普通人的理学宗师,他没有沉迷在精美奇石的搜寻网罗之中,只是闲暇时借石排忧、托石抒怀,他在赏玩奇石中体悟到武夷山水的美好,也感受到作为一代宗师的寂寞。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