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看财经3128:从昆明托管磨憨镇看武汉托管小池镇的可行性

今日湖北

2025-10-09 10:39:11

开车听广播,了解到600多公里以外的磨憨海关由昆明海关所属的勐腊海关进行管理。这种高效的管理体系,特别是智慧海关建设和一系列通关模式创新,共同推动磨憨口岸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

昆明与磨憨的距离:

乘坐中老铁路的城际动车全程约605公里,最快的一班车(如C381次)运行时间约为4小时47分钟,能实现半日直达。二等座票价约为324元,一等座约为518元。

如果选择自驾,可以沿昆曼国际公路的国内段行驶。根据不同的路线规划,距离大约在665公里至680公里之间。在不考虑堵车等情况下,驾车预计需要89个小时。

通过deepseek,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也是我最希望看到的“武汉托管小池镇”的最有力证据:

20225月,云南首创省会托管口岸机制——由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州磨憨镇,共同建设国际口岸城市。

此举能破解昆明市有产业、缺陆路口岸和西双版纳州有口岸、产业弱的瓶颈,也让昆明成为全国唯一拥有边境线和边境口岸的省会城市。

昆明市托管磨憨镇采用的是全面、整体、长期的方式,磨憨镇域内经济社会事物交由昆明市长期托管,要一年见成效、两年有突破、三年大发展

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刘洪建称,我们推动资源向磨憨集中、政策向磨憨倾斜,以再造一座新城的魄力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打造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支点。

一系列举措陆续出炉。

比如,搭建扁平化指挥体系,统筹推进规划编制、空间布局、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再比如,从昆明全市经济发展、城镇规划等多个部门择优比选熟悉业务工作的领导干部投身磨憨开发建设,还有,强化资金保障支持,优化政策扶持和营商环境环境等。

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

2022年底,昆明5城区和安宁市帮带共建磨憨镇6个村,按照每区(市)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帮带资金的标准,构建了结对、规划、双向联动、产业招商、产业营销等七个一工作模式。每个区(市)选派3名工作人员驻村进行常态化帮建,点对点推动共建幸福村工作高效落实。

如今,磨憨从昔日的边陲小镇逐渐变为了国门明珠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磨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6亿元,同比增长224.6%

2024122日至3日,受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委托,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来到磨憨镇看望基层干部群众。他说,要建设好守护好祖国的边疆。此次在磨憨镇,王予波到磨站村开展了入户调研,并与村民代表座谈交流。调研了磨憨国际商贸街、磨憨公路口岸和一线国门建设等,充分肯定托管以来阶段性显著成效。

他指出,昆明市和省级部门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集成资源力量,谋划实施更多优质项目,一体推动磨憨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打造云南省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平台。

我不好自吹自擂,还是委托deepseek梳理一下:

问:湖北叶青教授建议武汉托管黄梅县小池镇,与对面九江合作,把过程说一说,不要表格,特别是光谷第九科创园小池分园

答:叶青教授关于武汉托管黄梅县小池镇,并与对岸九江合作的建议,是一个旨在打破行政壁垒、激活省际边缘地区发展潜力的战略构想。其核心是希望小池能借助武汉的辐射带动能力,与九江形成深度协同,从而将地理交界的劣势转化为区域枢纽的优势。

下面我将为您梳理这一构想从提出到逐步落地的关键过程。

——战略构想的提出与背景(2009年)

叶青教授的这一建议最早可追溯至2009年。当时,国务院发布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叶青教授敏锐地察觉到,位于湖北、江西、安徽三省交界处的小池镇,正处于长江经济带与京九线经济带的交汇点,区位独特。

他提出,可以将小池镇建设为特别经济区,甚至可以作为武汉的飞地”——武汉市小池区,借鉴深圳和昆山的发展经验,使其成为湖北向东开放的桥头堡,以及促进鄂赣两省合作的试验田。其初衷是希望通过飞地经济模式,让武汉等发达地区的产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跨越行政区划,直接赋能小池发展。

——从地方实践到省级战略(2012年起)

叶青教授的建议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小池镇的发展逐步从地方探索上升为省级战略。

纳入省级战略:自2012年起,湖北省将小池镇的开放开发正式列为省级战略,并连续制定和实施了多轮三年行动计划,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

跨省合作机制建立:与此同时,鄂赣两省的协同合作也开始破冰。2023年,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黄梅县签署了《共建小池江北工业园框架协议》,为两地的产业协同明确了方向和机制。双方还探索在民生领域实现同城待遇,例如医保异地结算、公积金互认、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等,努力削弱行政区划对人员往来的阻碍。

——核心载体:光谷第九园小池科技产业园

在叶青教授的建议中,产业协同是核心,而光谷第九园小池科技产业园的落地,正是这一构想最关键的实践和标志性成果。

挂牌成立:2023618日,光谷第九园小池科技产业园在黄梅县小池滨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前面八园都在光谷)。这标志着小池镇正式被纳入武汉东湖高新区(光谷)的产业辐射圈,成为光谷创新体系的第九个成员。

运营模式:该产业园采用研发在武汉,转化在黄梅;总部在武汉,生产在黄梅的协同发展模式。小池园区主要依托其现有的江北工业园,聚焦于光电新材料、新能源设备制造等产业,积极承接光谷的产业配套和转移,旨在成为武汉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集群的重要配套基地。

初步成效:这种模式已经吸引了近30家光通信材料企业在小池形成产业集群,自我配套率高达90%,正朝着百亿产业集群的目标冲刺。例如,湖北科普达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深度融入光谷产业链,其产品可实现当晚发货,次日送达武汉的客户生产线。

——合作领域的扩展与深化

小池与武汉、九江的合作已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交通互联互通:除了依靠现有的九江长江大桥,两地还在积极推动过江通道的扩容升级,例如规划新增公铁两用桥,并探讨取消过桥费等举措,以进一步提升物流和人员往来的效率。

政务服务优化:为了优化营商环境,小池滨江新区成立了全省首个乡镇行政审批局,推行一窗受理、容缺审批等创新机制,将项目建设审批时间从330天大幅压缩至45天,效率提升超过85%,为企业落地提供了极大便利。

叶青教授关于武汉托管小池、联动九江的建议,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以飞地经济跨省协同来破解省际边界地区发展难题的思路。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学术建议到政策落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推进的漫长演变。

如今,小池镇已从中部百强镇的第38位提升至第15位,其发展成效初步验证了这一构想的可行性。未来的挑战在于如何进一步突破深层次的行政壁垒,推动小池从产业配套基地区域创新节点升级,真正实现从地理交汇点区域增长极的华丽转身。

在省内居然到了第六。

在跨江合作的基础上,叶青教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鄂赣皖三省跨省合作区”的更高层次构想。他建议将龙感湖南岸至长江边的鄂皖相连区域,包括小池滨江新区以及对岸九江的部分区域,划定为一个协同发展的合作区。希望中央能够接受。

这一构想希望借鉴豫皖叶集—固始“一河两岸”合作区(该合作区于2024年9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成功经验,争取国家层面的认可和政策支持。然而,与已经获批的豫皖合作区相比,“九江-小池”合作区涉及三省,协调难度更大,目前尚未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其未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九江方面的合作意愿以及更高层面的协调推动。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小池取得了显著成效。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32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10亿元,税收收入从8000万元增加到3.9亿元,综合经济实力稳居湖北乡镇前列。在2024年的湖北省百强镇排名中,小池位列第六,反映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

展望未来,叶青教授希望小池能从一个成功的“口子镇”和跨江合作示范区,进一步升级为国家级产城协同省际合作区。其核心挑战与机遇在于能否真正突破深层次的行政壁垒,将合作从鄂赣双边提升到鄂赣皖三边,从而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节点作用。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