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看财经3123:孝感可以建立“共享博士”平台

今日湖北

2025-10-04 21:55:59

成都市新都区探索推行的共享博士制度,是一种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用才理念为核心的人才创新模式。该制度旨在破解中小企业高端人才引不进、养不起、留不住的困境,通过促进高校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有效激发了区域创新活力。

——基本情况

2024年探索以博士共享计划纾解企业高端人才紧缺困境以来,成都新都区已成功吸引超190名各领域博士加入。

了解产业是基础。新都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邓涵予坦言,针对人才问题的对接会、联席会不少,但若干部专业知识不足,企业诉求难免听不明、解不了。聚焦新都区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邓涵予和同事们走出办公室,访高校、走企业,研读行业报告、论文专著,慢慢成了内行。

过去新都区产业园区、部门等多方都在助企纾困,信息却并未完全互通;依托新都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如今将掌握人才信息统一归口,建立起动态更新的博士资源池企业技术需求库二者之间可以通过AI技术实现智能匹配,企业与博士也能自行查阅信息,寻找合作伙伴。邓涵予介绍。

为激励博士参与共享,新都区创新建立以薪定才+自主评价+赋权积分的市场导向评价体系,联合高校将博士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情况纳入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中;担任共享博士岗位还能申领补贴。

研究课题有了适用场景,成为共享博士后我找到了更多研究方向,正在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项目。门正兴为新都区多家企业提供了工艺改良、专利申报等方面的科研服务,自身学术水平也有了进步。

学校与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学生们也有了实习、就业的好去处。门正兴说。

截至目前,新都区共享博士计划已促成校企合作项目38个,攻克航空发动机叶片研发、复杂零件3D打印等工艺技术难题16项,带动产业链新增产值1.2亿元。企业研发周期平均缩短30%

——特点

新都区的共享博士制度,本质是让博士人才在不脱离其高校或科研机构主体岗位的前提下,以灵活方式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其成功运作依赖于几个关键环节:

政府搭台,精准匹配供需:新都区政府主导搭建了连接高校与企业的桥梁,系统梳理了区内190余名博士的专业特长和技术服务方向,并定向收集园区重点企业的技术需求。通过建立动态更新的博士资源池企业技术需求库,并借助AI技术进行智能匹配,实现了人才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模式灵活,阶段性派驻项目制合作:博士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阶段性派驻企业或针对特定技术难题进行项目制合作。

例如,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的门正兴博士作为共享博士,深入新杉宇航公司生产车间,帮助企业优化3D打印技术,将大型薄壁零件的打印精度提升了12%

激励与保障,激发参与动力:新都区创新建立了市场导向的评价与激励体系,将博士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贡献纳入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范畴,并给予相应的补贴。同时,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保障了博士和企业的权益。

——实施成效与全国相似实践

湖北黄石:黄石市实施的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计划,通过本地高校引进博士,并同步选派至重点企业服务。例如,复旦大学的胡校兵博士通过该计划帮助瑞视光电公司解决了触摸屏材料的技术难题。该计划已选派多批博士,推动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

浙江嘉兴:嘉兴市试点校企博士共享工程,支持高校博士入驻企业研发机构,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高校兼职,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山东曲阜:曲阜市探索博士人才共引共享计划,采用企业提需求、学校出编制、政府给支持的思路,实现博士人才在校企间的一人双岗

——对武汉借鉴意义的思考

武汉作为科教资源富集的城市,完全具备学习和推广共享博士模式的优势条件,并可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搭建协同平台,促进资源互通:可考虑由相关政府部门(如人才办、经信局等)牵头,联合在汉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建立武汉校企人才共享服务中心。该平台负责系统梳理高校的可共享博士资源库和企业的技术需求清单,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智能匹配和对接。

创新机制设计,强化政策激励:借鉴新都、黄石等地的经验,制定专门政策,对参与共享的博士,将其企业服务成果纳入职称评审和业绩考核体系,并给予适当补贴。对积极引进共享博士的企业,可给予人才项目申报倾斜或一定的研发费用补贴。同时,明确共享期间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规则,减少合作障碍。

聚焦重点产业,试点先行:建议优先在光芯屏端网、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武汉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开展试点。选择一批创新需求迫切、合作意愿强的龙头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作为首批载体,形成示范效应后逐步推广。

926日在孝感市孝南区参加论坛。孝感有一所大学,湖北工程学院。

湖北工程学院坐落于湖北省孝感市交通大道272号,地处武汉都市圈,距离武汉市区约50公里,乘坐城铁至武汉天河机场约18分钟,交通颇为便利。

——主要学科优势

学校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其学科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材料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教育学、植物学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

优势学科群:生物质基功能材料特色农业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两个学科群获批湖北省十四五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

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学科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该学科领域已具备较高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学科布局:学校坚持建强工科、厚实农师、发展医科、多元协同的发展思路,实现了经、法、教、文、理、工、农、医、管、艺等十大学科门类的交叉融合。

——师资队伍与博士情况

根据学校官方数据(截至20253月),湖北工程学院的师资队伍结构如下:

博士学位教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22人,其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为369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

理工科博士占比:搜索结果中未明确列出理工科博士的具体人数。但考虑到学校的学科布局以工学、农学、理学等理工类学科为主导,且省级重点学科中也以理工科为主,可以推断博士教师中的大多数应分布在理工科相关学院,如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等。就算一半。

如果湖北工程学院200名左右理工科博士走出校门,服务企业创新,一定是一股力量。

送给孝感胡书记和新上任的林市长。

胡书记在仙桃时,我提了“武仙新区”的建议,他邀请我到仙桃考察。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