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看财经3119:彻底解决大桥坠冰问题

今日湖北

2025-10-01 17:28:38

928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大桥桥面距水面625米,高度超过北盘江第一桥近60米,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大桥主桥跨径1420米,居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可谓“横竖”都是世界第一。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的桥旅融合项目,代表了贵州将交通基础设施转化为深度旅游体验的探索。它不仅仅是一座连接两岸的通道,更是一个集观光、运动、休闲、科普于一体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世界级工程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与以往桥梁建设仅侧重通行功能不同,花江峡谷大桥在设计之初就系统性地融入了旅游、运动等业态规划。项目将大桥及周边约5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统一规划,旨在打造一个“桥上吸引游客、桥下带动产业”的桥旅融合综合体。

多元业态满足不同游客需求:大桥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确保不同兴趣的游客都能找到乐趣。

——极限运动与高空体验:大桥设计了高空竞速跑道、高空蹦极、低空滑翔伞等多种项目。

——休闲观光与特色打卡:追求休闲的游客可以乘坐高速观光电梯直达桥塔顶部的玻璃观光大厅,将壮阔的峡谷风光尽收眼底。塔顶还设有“云端咖啡厅”,游客可以在此享受独特的“空中下午茶”。

——文化研学与浪漫体验:大桥所在的花江峡谷是全球三叠纪古生物研究的重要地点。周边的云渡服务区融入了贵州龙、鱼龙等古生物元素。此外,大桥还设置了“高桥民政婚姻登记点”,为新人提供在“世界第一高桥”见证下宣誓的独特体验。

带动区域发展的“黄金纽带”:

——天堑变通途:大桥作为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其通车将两岸的通行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大幅缩短至约2分钟。

——串联黄金旅游带:大桥有效联动了黄果树瀑布、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贞丰双乳峰等著名景区,形成了一条极具吸引力的“一小时旅游圈”和黄金旅游带。

——激活乡村经济:大桥带来的客流直接促进了周边乡村的发展。许多当地村民将自家房屋改造成精品民宿。

我更关心的是,全球首创将“智慧神经”植入主缆,新的世界第一高桥全天候自体检。

这套系统的核心创新在于,建设者将带有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特殊索股像“神经”一样编织进了大桥的生命线——主缆之中。

感知与传输:在组成主缆的217根索股中,有3根是特殊的“智慧索股”。它们内部的光纤能够实时感知温度、湿度和应力变化这些关键数据。

分析与预警:所有数据会自动化传输到后台的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生成主缆的“心电图”。一旦监测数值超过安全阈值,系统不仅能自动报警,还能启动除湿系统,主动确保主缆处于干燥健康状态。

这一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依赖人工的桥梁运维模式:

从被动到主动:传统方法需要技术人员定期“开窗”检查或通过外部变形反算内部应力,既低效又存在盲区。现在,大桥可以实现实时感知、主动预警的智能监护。

从抽样到全貌:以往的检查像是“抽样调查”,而“智慧神经”实现了对主缆全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状况掌握。

因此,这是全世界首个成功实现主缆数据实时传输的系统,在应用光纤测试应力应变方面属于“首例首创”。

如果,能够加温,结冰问题解决了。

武汉冬季桥梁缆索结冰形成的冰凌,是一个困扰市民出行和威胁桥梁安全的现实问题。

武汉地区冬季空气湿度较大,特别是江面上的水分容易在高空斜拉索上凝结成冰。当气温回升,冰凌融化脱落,便会对桥面通行安全构成威胁。例如,二七长江大桥因其A字形内收索的设计,斜拉索正好位于人行道和机动车道之间,增加了冰凌掉落桥面的风险。这类事件可能导致车辆受损,甚至引发交通拥堵。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已经涌现出多种解决方案,各有特点:

智能除冰机器人:湖北工业大学的团队研发的机器人,融合了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它能在低温环境下通过超声波、热力和机械复合方式除冰,除净率高达90%,并且支持远程一键除冰

铁链环除冰系统:这套系统通过在拉索顶端预装特制铁链环,在结冰初期释放铁环,利用其下落的力量将冰凌在萌芽阶段清除。该方法成本较低,在二七长江大桥的实战中效果显著。

被动式防冰装置:有发明者设计了不改变拉索结构的防结冰凌装置,如同给拉索穿上保暖外套,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这个想法在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中实现了。

其他技术思路:桥梁专家还提出过一些实验室方案,例如借鉴电热毯原理在拉索内加装电热丝,或模仿荷叶效应为拉索敷设憎水面膜,这些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拉索生产中植入。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