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读书》APP上“连听带看”地看完《李宗仁自传》,深度了解了当时的情况。书中客观分析的一系列结果的原因。我觉得比较公正。非常有利于分析现在的两岸关系。
作为“中国公车改革第一人”,我十分关心那个时候的公车管理问题。是当时很多问题的缩影。
我把这个任务交给deepseek。它根据《国民党有多腐败?李宗仁的回忆令人触目惊心:连补充弹药也要行贿》2024-06-06 16:08·钎城墨客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77281997833503295/?is_new_connect=0&is_new_user=0一文予以分析。
根据《李宗仁回忆录》中的记载,国民党时期的公务车(公车)腐败主要表现为权贵阶层的特权滥用与制度性腐败,具体可归纳为以下方面:
一、权贵阶层的公车特权与滥用
孔祥熙之女孔令伟(孔二小姐)凭借家族权势,公车私用与逆行杀人:1935年,她在南京市区驾车逆行,被交警拦截后竟当场枪杀交警,事后未受任何法律追究。这凸显了国民党高层亲属将公车及权力视为私器,法律对其形同虚设。
二、制度性腐败:公车管理的系统性溃烂
1、公车成为特权象征
国民党高官将公车视为身份标志,追求豪华配置。例如某处级干部违规将普通公务车更换为高档越野车,部分单位甚至在车内加装真皮座椅、车载电视等奢侈设施。
2、“接收”变“劫收”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官员借接收日伪资产之机大肆敛财,公车成为“五子登科”(房子、车子、票子、金子、女子)的核心目标之一。他们强占民房、车辆,甚至公开抢夺民间财物,许多接收大员将豪华车辆据为己有,用于个人享受,而非公务所需。导致民谣讽刺:“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
关于接受车辆的数量,根据《国民党政府的掠夺性接收》一文https://www.dswxyjy.org.cn/n/2014/1102/c244520-25957925.html有一个惊人的数字。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各级军政官员在收复区内进行掠夺性的接收,激起各阶层民众的强烈不满。
日本政府刚宣布投降,国民党政府就将接收的地区划分成苏浙皖、湘鄂赣、粤桂闽、冀察热、鲁豫晋、东北和台湾七个区,分别派遣军队和大批官员前去接收。据不完全统计,接收日、伪工厂2411座,价值约达20亿美元;接收日本侵占的大量物资、金银、房地产、仓库等,约值10亿美元以上。
在接收过程中,国民党政府各级接收机构和官员竞相抢掠,大发横财。北平被接收的日、伪物资,入库的数量不足五分之一,其余绝大部分被接收官吏据为己有。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主任委员吴绍澍,利用职权侵吞日、伪房产1000余幢,汽车800余辆(收了放在哪里),黄金1万多条。
3、基层官员的鱼肉百姓
基层政府将公车相关费用转化为敛财工具。例如湖北某县发明“协助费”,民众到政府办事需额外交钱;广东某镇公所以“罚款”为名创收,对吐痰者罚款五万元(相当于农民半年收入)。
三、腐败的政治影响:民心尽失与政权溃败
公车腐败是国民党政治腐败的缩影:
特权腐蚀政府公信力:权贵阶层的肆意妄为(如孔令伟杀人无罪)暴露法律沦为权贵玩物,民众对政府彻底失望。
资源错配加剧社会矛盾:公车支出挤占教育、医疗等公共投入。而权贵却将公款用于购置豪车、转移资产,甚至将数十箱黄金运往海外,导致前线将士军饷拖欠。
国际社会谴责:美国总统杜鲁门曾怒斥国民党官员“都是小偷”,指控其私吞7.5亿美元援助资金,用于投资纽约房产。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