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三角的思考,今天有一位网友做出了思考,“智慧在民间”。
目前武汉到南昌有2种已建成高铁路径,还有在建中的昌九高铁,每日武汉去往南昌约有40趟高铁列车。
武汉到长沙有一条高铁已经建成京广高铁,没有在建线路,目前武汉开往长沙有每日约有130趟高铁列车。
而武咸昌高铁作为又一条连接武汉和南昌的高铁通道,进一步分流现有武汉至南昌高铁,而现状的武汉至南昌高铁好像并不需要分流。
需要分流的似乎是京广高铁的武汉至长沙段,目前岳阳至长沙段规划了京广高铁二通道岳长城际铁路,那么咸宁到岳阳段是否规划一条咸岳城际铁路呢,来分流车次较多的京广高铁呢?
确实,咸宁到南昌、到岳阳的高铁值得思考。
中三角,三个城市圈,武汉都市圈、南昌都市圈、长沙都市圈,其实都是各自围着一个湖。
我首次公开提出“环梁子湖科创圈”的概念,是在2021年3月27日于光谷大数据局的一次讲课中。当时建议将原有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更名为“环梁子湖创新圈”,这标志着构想初步形成。
我倡导“环梁子湖科创圈”的深层原因,是希望推动武汉的创新发展从“东湖时代”迈向“梁子湖时代”。我认为,东湖面积约33平方公里,而梁子湖作为湖北省蓄水量第一大、面积第一大的淡水湖,水面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加上其他湖面约4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3260平方公里,是武汉城市圈的中心湖,也是亚洲湿地保护名录上保存最好的湿地保护区之一。我曾表示“水面是天然的广场”,依托梁子湖这一优质生态资源,以“有水有圈”的模式更有利于汇聚资源和财富。
这一构想也体现了对武汉拓展发展空间的思考。武汉土地面积相较于成都、杭州等城市并不算大,发展空间受限。而梁子湖区域跨越武汉、鄂州、咸宁等多地,能够为光谷的科技创新产业提供更大的腹地和更优的生态环境。
“环梁子湖科创圈”的构想并非停留在纸面。2023年2月7日发布的《武汉新城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武汉新城的管控范围拓展至环梁子湖区域,总面积达到1689平方公里。规划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重点发展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形成“1+2+5”的产业功能布局。这标志着我的构想获得了政策层面的采纳和实质性推进。
两个月后,即2021年5月27日,长三角地区的上海嘉定、青浦,江苏苏州、无锡、常州,浙江嘉兴、湖州,安徽宣城等“两区六市”共同签署了《共建环太湖科技创新圈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种时间上的接近,以及理念上的高度相似性,表明了中国区域发展中“科创+湖区”模式思路的共鸣。
“环太湖科创圈”区域面积超过4.1万平方公里,2020年全域GDP超过5.4万亿元,目标是打造“全球性科技创新策源圈”和“世界级生态湖区和创新湖区”。苏州更是提出了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的目标,并发布了详细的建设行动计划。这些实践为“环梁子湖科创圈”在规划定位、产业布局、生态保护与发展协同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省一市打造“环太湖科创圈”,长沙、南昌也可以依托湖区发展。
“环洞庭湖经济区”经历了从学术概念到国家战略的演进过程,其核心是追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环洞庭湖经济圈”的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柳思维教授于1996年提出。他观察到环洞庭湖地区(涵盖湖北荆州、湖南长沙、益阳、常德、岳阳等多座城市)在自然资源、环境功能、产业结构和社会文化上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和同源性,认为推动该区域经济一体化符合发展规律和客观要求。
2012年,在湘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提案,正式呼吁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份提案强调了洞庭湖作为长江重要调蓄湖泊、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商品粮基地的战略地位,以及其面临的生态挑战。
201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真正成为了国家战略。到了2023年2月,国务院又批复同意了《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为经济区到2030年乃至2035年的发展描绘了新蓝图。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跨湖南、湖北两省,涵盖了湖南省的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长沙市望城区以及湖北省的荆州市,总共包括33个县(市、区)。规划总面积约为6.05万平方公里,2023年末常住人口近2200万。
经济区的目标是建成“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
为了推动经济区的建设,湘鄂两省建立了高层协商机制和岳阳、常德、益阳、荆州四市的联席会议制度,以确保跨行政区域的协调合作。在项目推动上,实施了“511”重大项目库,即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新型城镇、社会民生5大类,10大工程,100个重点项目。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一个旨在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国家战略区域。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于2009年12月1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以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核心,涵盖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据2006年数据,人口约2006.6万人。
规划区分为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和高效集约发展区,并强化"三带"(生态保护带、生态恢复带和生态控制带),构建"四区"(按主体功能区要求划分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旨在探索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
因此,中三角的范围应该适当调整,武汉都市圈(核心是环梁子湖科创圈)、“环洞庭湖经济区”(核心是长株潭)、“环鄱阳湖经济区”(核心是昌九经济带)。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