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20”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
湖北作为制造业大省,在2021年6月21日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上提出构建“51020”现代产业体系。即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光学核心屏端网络)、汽车制造、现代化工和能源、大健康、现代农产品加工。
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包括高端装备、先进材料、节能环保、现代纺织、绿色建材、低碳冶金、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科技服务和商务服务。
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即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北斗及其应用、航空航天、高科技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数控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电和安全应急等10个先进制造集群,以及光通信和激光、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智能终端、信息网络、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材料和生物。
五年快过去了,任务完成的怎么样?
9月2日,湖北召开“决胜收官‘十四五’ 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产业倍增篇。透露了几个关键性数据:
截至2024年,湖北省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突破万亿规模,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材料等优势产业过五千亿级,19个达到千亿级产业,其中五大优势产业营收达3.3万亿,12个新兴特色产业达到2.3万亿。集成电路、信息网络、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产业规模、企业集聚等方面发展成效显著,其中集成电路集群在国家评估中获得优秀。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今年5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部迈入万亿级、6个优势产业有望突破五千亿级(还差4个)、19个达到千亿级产业(还差一个)。
这些数字振奋人心,也有点小遗憾。
要尽快实现这些目标,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抢占新市场。
8月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公布,其中有一段话这样说: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加快人工智能驱动的育种体系创新,支持种植、养殖等农业领域智能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加强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管理、风险防范等领域应用,帮助农民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和水平。
如果把“农业”扩大为“农林牧副渔”就更加全面了。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
8月28日,武汉首台全自动绿篱修剪车正式亮相,在三环线江岸段开展试运行。这台车一天可完成约10公里绿篱修剪,相当于30名工人的工作量。
当天下午3时许,在三环线汉黄立交往常青路方向,绿篱修剪车缓缓驶入作业路段。驾驶员将车速控制在每小时10公里以下,按下遥控器启动按钮,车尾的修剪刀盘随即缓缓降落,平整切削中分带红叶石楠的顶部。不一会儿,绿篱高度便下降了约5厘米。与此同时,刀盘后的吸附装置同步启动,将修剪粉碎后的枝叶迅速收集至车载舱体,实现修剪与清运同步完成。
除了城市快速路,这台修剪车还可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及社区绿化。8月29日,车辆还驶入汉阳区油田小区,为小区绿化带“理发”。
最关键的是,遇到电线杆、信号装置等障碍物时,刀盘可自动收回,避免碰撞。而且,回收树枝。这就是过去的痛点,现在实现了“人工智能+绿篱修剪”。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全自动绿篱修剪车是现代园林养护领域的一款高科技智能装备。它集成了机械工程、人工智能、环境感知和自动控制等技术,旨在彻底改变传统依赖人工作业的模式。
另一方面,是高校院所的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落地。
类似于清华大学与一汽、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汽的关系,华中科技大学与东风公司的合作,构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引擎。
双方在前沿技术研发上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新领域。
8月30日,华中科技大学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研究院管委会第一次会议暨首批项目签约仪式在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军山校区)举行。这标志着双方自去年7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
联合研究院本次签约的首批 6 个科研项目,涵盖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智能车控、轻量化等领域。其中,固态电池发展规划以半固态为过渡、全固态为目标,包括 350Wh/kg、500Wh/kg 等多代产品;轻量化以车身轻量化为主,聚焦一体化压铸、热气胀成型、新材料应用等领域,以项目合作推进前沿成果应用转化。
联合研究院未来还将通过管理协同,在高端智库、创新平台建设、国家课题申报等多维度开展合作。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