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看财经3093:“人工智能+”的案例

今日湖北

2025-09-04 14:46:35

826日,《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公布,其中有一段话这样说: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加快人工智能驱动的育种体系创新,支持种植、养殖等农业领域智能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加强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管理、风险防范等领域应用,帮助农民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和水平。

如果把“农业”扩大为“农林牧副渔”就更加全面了。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

828日,武汉首台全自动绿篱修剪车正式亮相,在三环线江岸段开展试运行。这台车一天可完成约10公里绿篱修剪,相当于30名工人的工作量。

当天下午3时许,在三环线汉黄立交往常青路方向,绿篱修剪车缓缓驶入作业路段。驾驶员将车速控制在每小时10公里以下,按下遥控器启动按钮,车尾的修剪刀盘随即缓缓降落,平整切削中分带红叶石楠的顶部。不一会儿,绿篱高度便下降了约5厘米。与此同时,刀盘后的吸附装置同步启动,将修剪粉碎后的枝叶迅速收集至车载舱体,实现修剪与清运同步完成。

除了城市快速路,这台修剪车还可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及社区绿化。829日,车辆还驶入汉阳区油田小区,为小区绿化带“理发”。

最关键的是,遇到电线杆、信号装置等障碍物时,刀盘可自动收回,避免碰撞。而且,回收树枝。这就是过去的痛点,现在实现了“人工智能+绿篱修剪”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又验证了汪滔的一句话:他只关心市场需求。满足需求就是商机。

全自动绿篱修剪车是现代园林养护领域的一款高科技智能装备。它集成了机械工程、人工智能、环境感知和自动控制等技术,旨在彻底改变传统依赖人工作业的模式。

核心工作原理它的工作可以概括为“眼---脚”的协同配合:

——感知(“眼”):通过激光雷达(LiDAR)、高清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设备,实时扫描周围环境。识别绿篱的位置、高度、轮廓边界,同时检测工作区域内的障碍物(如行人、树木、路灯杆)。

——决策(“脑”):车载计算机(工控机)是大脑,内部运行着复杂的算法和AI模型。它处理传感器数据,进行3D建模,规划出最优的修剪路径和车辆的行驶路线,确保修剪效率和效果。

——执行(“手”与“脚”):

“脚”:底盘驱动系统(通常是电动或柴油动力)根据规划好的路径,实现车辆的自动巡航、启停和转向。

“手”:高精度的机械臂或可调节的修剪刀架,携带高速旋转的修剪刀片,根据指令进行上下、左右、前后移动,完成精确的修剪作业。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