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看财经3079:院士+学生+子女的创业链

今日湖北

2025-08-21 22:07:11

看到一篇文章《90岁院士跟儿子创业7年,打造了一家行业冠军,估值超60亿元》。很受启发。


故事是这样的。


孔辉科技是国内首家乘用车电控悬架系统前装供应商,在2018年时由郭孔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汽车动力学奠基人,汽车操控性、平顺性专家)和儿子郭川(英国诺丁汉大学MBA)共同创立。


2023年,根据盖世汽车数据,孔辉科技的国内市占率升至44.5%,排在首位;2024年,孔辉科技实现扭亏为盈,供货理想、比亚迪等14家车企,累计交付77万台套。首创编织工艺囊皮(无接缝设计)、闭式阀泵(规避海外专利)。2025年2月21日,孔辉科技发布公告称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造。


孔辉科技的故事始于2007年。


这一年,郭川的父亲郭孔辉已经73岁高龄,跟学生(30余名吉林大学汽车专业学生,涵盖悬架设计、控制算法等领域)一起成立了孔辉科技的前身——长春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初期以底盘技术咨询和KC试验台研发为主,填补国内空白(KC试验台价格仅为进口设备一半)。


邮件服务器DBMail成功案例 - 长春孔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无限用户¥2200)


彼时,郭川还在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担任总经理,得知父亲创业的消息后,就毛遂自荐加入公司。


创业初期,父子俩就达成了一个共识:做技术咨询公司是做不大的,必须转型为生产型公司。为此,孔辉科技积极寻求转型机会,在2010年为一汽红旗做了一台搭载电控悬架系统的demo车。


2018年蔚来ES8上市后,孔辉科技也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郭川决定离开长春,南下湖州开启二次创业。2018年10月,孔辉科技落户湖州,湖州吴兴区政府提供了几百万元的启动资金和工业园区的三个小车间。


孔辉科技的前两个重要客户是岚图汽车和理想汽车,为岚图FREE供应空气悬架系统(国内首例),通过560万次耐久测试,解决气囊爆炸等工艺难题。紧急承接理想L9订单,1个月内产能从0提升至月产3万台套,奠定行业地位。


今年,孔辉科技的苏州新办公楼即将落成,新产品的研发、生产需求将得到满足。郭川介绍,这座新楼的总面积将达2.5万平方米,共有六层,其中二层至四层是车间、实验室,用于主动横向稳定杆、闭式阀泵的生产以及未来新品的研发,五、六层是办公区。“工厂上楼”。


这个故事说明“老院士——学生——能力强子女”是比较成功的模式。


我在武汉经常对年轻人说:好好读书,跟着你的老师创业,成本低,收益高,风险低。


还有一个案例:理工雷科:高校雷达技术的产业化标杆。


院士:毛二可(中国工程院院士,雷达领域泰斗)。


学生团队:刘峰(北理工博士)等十余名教师(子女角色未凸显,但团队结构高度相似)。


成功路径:


1.学科性公司创新模式:2009年北理工以科技成果作价600万元入股,成立首个政策支持的学科性公司,明确70%收益归科研人员。


2.市场需求导向的产品迭代:


初期挫折:研发列车防撞雷达因车头设计限制失败,转向矿山边坡监测雷达。


技术转化:边坡雷达精度达0.1毫米,价格仅百万元(进口设备三分之一),覆盖全国矿区并出口俄罗斯。孵化出雷科智途(自动驾驶雷达)、理工睿行等企业。


3.反哺科研的闭环生态:公司营收近40亿元,反哺北理工科研经费,促成822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4.科研与产业分工:教师专注前沿技术,公司完成工程化,推动专利数翻倍。


这种模式成功的关键要素


1.角色互补性:


院士:提供技术权威性与科研资源(如郭孔辉的底盘力学理论、毛二可的雷达算法)。


子女/管理者:具备商业嗅觉与执行力(如郭川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学生团队:承担技术落地攻坚(如岚图项目工程师住厂改造模具)。


2.政策与产业链协同:


地方支持:湖州政府提供资金+厂房,中关村政策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


国产替代窗口期:新能源车崛起(孔辉)、“卡脖子”技术攻关(雷达、悬架)成突破口。


3.从“技术可行”到“市场可信”:


首单破局:孔辉绑定岚图、理想等新势力;理工雷科聚焦矿山等细分场景。


极致交付:孔辉1个月扩产3倍产能,理工雷科迭代设备减重60%。


“院士+学生+子女”模式的成功,本质是学术权威、工程能力与商业运营的三元融合。孔辉科技与理工雷科的案例表明:


院士的学术高度奠定技术壁垒,子女的产业经验弥合科研与市场鸿沟,学生团队则成为落地中坚。


政策红利(如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与产业链机遇(如新能源、国产替代)是核心助推力。


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高校成果“锁在柜子里”的困局,更培育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希望在武汉遍地开花。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