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鄂州花湖机场传来好消息:99条航线+跨境电商综试区。
没有想到,今天又传来宜昌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好消息。
宜昌朋友说:
叶局好!您之前提到的关于宜昌要加入陆海新通道13+3模式,已经变为现实了,将极大利好宜昌及鄂西南的物流产业。
近日,陆海新通道运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运营公司”)通过股权受让的方式,成功收购陆海新通道运营(湖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区域公司”)34%股权,标志着陆海新通道跨区域运营体系进一步拓展,长江经济带与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衔接迈出关键一步。
湖北区域公司未来将立足于“西部陆海新通道与长江经济带战略衔接支点、跨区域创新合作节点及外向型经济赋能平台”三大战略定位,聚焦南向多式联运核心市场(覆盖宜荆荆都市圈及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同步拓展中欧、中亚班列与江海联运。以宜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依托,集成铁公水多式联运集散分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运营、数字通道创新服务等核心功能,构建辐射鄂西、联动内陆、通达全球的立体化物流与产业赋能体系。
随着湖北区域公司的加入,陆海新通道跨区域运营网络将进一步辐射长江中游城市群,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下一步,湖北区域公司将加速推进业务布局,力争快速实现在湖北省的服务全覆盖,为通道沿线企业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国际物流服务。
2017年8月,重庆、广西、贵州、甘肃4省区市签署“南向通道”(“陆海新通道”的前身)框架协议,建立联席会议机制。
2017年9月,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前身——渝黔桂新“南向通道”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驶出,标志着该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输。
2018年6月和8月,青海、新疆相继加入合作共建“南向通道”工作机制;2018年11月,中新两国正式签署《关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将“南向通道”正式更名为“陆海新通道”。
2019年1月7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8个西部省份在重庆签署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陆海新通道”)框架协议,将合作推进“陆海新通道”建设,助推中国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
2019年5月16日,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9个西部省份在重庆签署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协议,标志着陕西省正式加入“陆海新通道”共建合作机制,“陆海新通道”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助推中国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
2019年7月10日,重庆市政府与四川省政府签署《关于合作共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框架协议》,自此,四川省加入陆海新通道“朋友圈”。
回顾总是愉快的。
我问:梳理一下,湖北叶青教授建议湖北、宜昌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整个过程。
Deepseek回答:
湖北叶青教授推动湖北及宜昌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进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初步建议与理论论证(2019-2020年)
战略定位与规划呼吁:自2019年8月2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发布后,叶青多次提出宜昌应纳入“13+1”合作框架,升级为“13+2”。其核心依据是宜昌位于长江经济带与焦柳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东通道组成部分)交汇点,具备水铁联运的天然优势,且三峡船闸长期超负荷运行,需通过翻坝铁路解决物流瓶颈。
2020年,叶青在湖北省两会建议中强调,宜昌作为三峡库区物流枢纽,应通过秭归港翻坝铁路实现“不经过船闸”的货物转运,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效率。
二、省级响应与规划落地(2021-2022年)
省级战略提升:2021年湖北省委全会将宜昌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列为省级战略,明确支持江南翻坝铁路等重点项目,推动宜昌成为长江经济带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
2022年宜昌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构建‘江铁海’中西部陆海新通道”,但叶青认为规划启动较晚,需加速推进。
基础设施推进:白洋港疏港铁路于2022年完成动态验收,成为国内首条铁路直通码头的项目;秭归港疏港铁路预计2024年通车,形成三峡上下游铁路联运网络。
三、跨省联动与国家层面争取(2022-2024年)
学习湖南经验:2022年湖南怀化市成功加入“13+2”合作机制,叶青呼吁湖北借鉴此模式,向国家发改委申请将宜昌纳入总体规划修订。
2023年长江中游三省(鄂湘赣)签署协议,明确协同开行至北部湾及东盟的国际班列,宜昌成为湖北对接通道的重要节点。
国家政策对接:2024年湖北省发改委明确支持宜昌申请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修订版,并推动其以“观察员”身份参与省际联席会议,争取口岸功能落地。
四、实际业务启动与成效初显(2024年至今)
物流通道开通:2024年10月,宜昌通过陆海新通道江铁联运(宜昌-重庆-钦州)运输首批868标箱化肥至东南亚,运输时效较传统江海联运缩短一周,成本持平。
政策红利释放:宜昌产投集团成立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与重庆共建物流体系,并计划深化与东盟的贸易合作,推动本地化工、医药等产业外向发展。
五、未来方向与挑战
持续争取国家支持:需在《总体规划》修订中明确宜昌的节点地位,并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如第二船闸)以解决长期运力瓶颈。
完善多式联运体系:加快秭归港海关监管场所建设,整合“水公铁空”资源,打造长江中游对接东盟的物流枢纽。
叶青的持续呼吁与湖北省级层面的政策响应,使宜昌从理论论证逐步走向实践,成为连接长江经济带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支点,但国家层面的规划落地和跨区域协同仍需进一步突破。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