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武汉多家24小时智能网球馆在各大商圈附近悄然兴起,成为市民深夜运动的新选择。
智能网球馆内,发球机可自助发球
5月3日晚9时许,长江日报记者走进位于江岸区中山大道的一家智能网球馆。馆内灯火通明,场地被分隔成独立格子间,面积小于标准网球场。李女士身着轻便运动装,正全神贯注地与自助发球机“过招”。她站在电子屏前,手指轻点选择中线、正手、反手、全场随机等发球模式,还依据自身状况精准设定发球频率、速度和旋转程度。设定完毕,发球机“嗡嗡”启动,一只只网球接连飞出。
电子屏上可选择发球模式
场馆24小时营业,上午10时至晚10时有专业教练和店员值守;在其他时段,会员只需通过小程序扫码即可轻松入场。“球拍、网球等装备一应俱全,顾客随时都能畅快地开打。顾客若遇到问题,后台人员随时待命,第一时间提供帮助。顾客在晚10时至次日上午9时错峰来打球,场地费打折。”
深夜来打球的人群还真不少。除了像李女士这样的上班族,还有很多大学生和健身爱好者。“大学生白天课程安排紧凑,只能利用晚上时间运动;健身爱好者则看重场馆的便利性和灵活性,能依据自身时间灵活安排锻炼。”工作人员说。
无人乒乓球馆、无人羽毛球馆,也是如此。
一、核心技术支撑的无人化运营
智能预约与门禁系统:无人体育场馆通过小程序或APP实现线上预约、支付和核销,用户可随时查看场地空闲情况并自助下单。例如,羽毛球馆采用馆客多智能系统,用户扫码后自动解锁门禁,24小时无间断运营。乒乓球馆如“40+共享乒乓”通过扫码开台,支持分时段预约,避免排队等候。
自动化设备管理:场馆内配备智能灯光控制、空调调节和清洁机器人。例如,羽毛球馆的灯光根据预约时间自动开关,降低能耗;乒乓球馆使用扫拖机器人定时清洁地面,无需人工干预。部分场馆还引入自动售卖机,提供球拍租赁、饮料补给等服务。
AI辅助与数据分析:羽毛球馆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记录击球速度、力量等数据,帮助用户优化技术;乒乓球馆则通过智能摄像头跟踪运动轨迹,生成训练建议。部分场馆还引入AI陪练机器人,模拟不同难度对手,提升训练效果。
二、典型案例与运营模式
无人羽毛球馆
馆客多智能场馆:全国多地部署24小时无人羽毛球馆,用户通过小程序预约,系统自动控制门禁和灯光,单店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
AI智能升级场馆:配备运动数据分析系统,用户可回放比赛录像,并通过陪练机器人进行个性化训练。
无人乒乓球馆
滨江宏岸四喜阁:广州首个无人自助乒乓球馆,设6张球台,扫码开台费用低至1元/小时,并推出会员储值优惠,吸引年轻群体。
40+共享乒乓:常熟经开区球馆采用“无人值守+社群运营”模式,用户通过小程序订台,社群内分享运动视频并组织约球活动,复购率达60%。
加盟扩张案例:全国已有超20家加盟馆,单店投入约8-10万元(含装修、设备),通过“满台2小时覆盖租金”模式实现盈利。
三、优势与挑战
核心优势
降本增效:人力成本减少50%以上,灯光、空调等能耗降低30%。
灵活运营:24小时开放满足碎片化运动需求,例如上班族夜间健身。
用户体验升级:自助服务减少干扰,社群运营增强用户粘性。
潜在挑战
设备维护:传感器故障、机器人误操作等问题需定期检修。
数据隐私:运动数据采集可能引发用户担忧,需加强加密措施。
初期教育成本:中老年用户对智能系统接受度较低,需简化操作流程。
四、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融合创新
VR/AR训练: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比赛场景(如无人机辅助拍摄),提升沉浸感。
物联网深化:通过智能球拍、可穿戴设备采集更多生理数据,优化健康管理。
政策与市场驱动
2025年起,中国推行智能场馆补贴政策,单个羽毛球馆最高可获300万元资助。
预计2030年智能体育场馆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羽毛球、乒乓球细分领域占比超20%。
总之,无人体育场馆通过智能化技术重构传统运动场景,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服务效率。未来,随着AI、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整合,这类场馆将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推动体育产业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服务型”转型。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