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近日联合印发《2025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点》,部署4个方面重点任务包括: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发挥绿色化转型对数字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
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系统性“数字手术刀”改造模式。
《工作要点》首次提出对电力、冶金、石化等八大传统行业实施“数字技术+绿色化”的精准赋能方案。例如,钢铁行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监测碳排放,优化生产流程后吨钢能耗下降15%;建筑行业借助BIM技术实现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雄安新区某项目综合节能率超50%。这种深度融合突破了传统技术改造的单一维度,形成“技术+数据+场景”的立体化改造框架:
技术工具包:包括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如石化行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标准制修订实现工艺智能化升级;
全链条覆盖:从生产端的碳排放监测(如冶金行业智能调度)到消费端的绿色认证(如电子信息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构建闭环管理体系;
行业定制化:针对交通物流领域,通过智慧港口、多式联运信息互联互通优化运输结构,降低物流碳排放。
这一模式不仅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更通过标准化案例库(如“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标杆)形成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二是数字基础设施的绿色化重构:从能耗中心转向低碳枢纽
创新性地将数字基础设施的绿色化升级作为双化协同的基础支撑,提出两大突破性方向:
数据中心“绿色心脏”改造:通过液冷技术、能效诊断和“东数西算”工程布局,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将扩容,例如浙江某数据中心通过液冷技术降低能耗40%。同时建立全国一体化算力调度平台,促进算力资源与西部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协同发展,形成“东数西算+绿电”的低碳闭环。
通信网络节能革新:推广5G基站共建共享和智能关断技术(中国移动相关技术年省电超20亿度),并通过高压直流供电、机房微模块集成等新技术降低通信能耗。
这种重构使数字基建从“用能大户”转变为绿色转型的杠杆支点,例如千兆光网与工业互联网结合后,某园区能源利用率突破80%。
三是政策协同与生态构建:制度创新驱动技术市场双循环
突破性地将政策工具包与市场机制联动,形成“技术攻关-标准引领-金融支撑-人才保障”的四维生态:
标准先行:建立覆盖碳排放核算(如邮政快递业碳排放核算方法)、绿色产品认证(第五批目录发布)、碳计量审查的标准化体系,为产业转型提供基准;
金融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再贷款、绿色金融产品设计(如光谷科技企业的托育费用报销模式)引导资本流向双化协同领域,并探索碳市场与数字技术结合的交易机制;
人才矩阵:增设绿色职业与数字职业,推动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如“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同时通过国际标准制定争夺全球规则话语权。
这一生态体系打破了传统政策“单点发力”的局限,例如武汉试点“知音恋”青年交友活动时,同步配套婚育补贴与弹性学制,形成“社会服务+制度保障”的协同效应。
总之,《工作要点》的创新本质在于:以数字技术为“针”,绿色理念为“线”,缝合传统产业升级、数字基建重构和制度生态构建三大维度,形成“技术赋能-场景落地-系统反哺”的动态闭环。这种顶层设计与市场活力的双重驱动,为全球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中国范本。
案例:酿酒业怎么做?
4月8日,位于谷城县石花镇的湖北省石花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石花慧酿云”平台已上线运行,全面启用自动泡粮蒸粮、立体恒温发酵、机器人装甑等系统,正式开启“数字酿造”。酒香浓郁的智能化酿酒车间内,5台红色机器人挥舞手臂,有节奏地将酒醅精准铺入甑锅里;实时更新的“石花慧酿云”平台大屏前,有着30年酿酒经验的刘忠军紧盯各种数据和红外成像画面,监督机器人“轻撒匀铺”。
“产能的需要、质量的追求、人工成本的压力,让‘智改数转’成为必答题。”2024年11月,公司投资5亿元建成国内首个清香型白酒3.0智能化酿造中心,自主研发“石花慧酿云”平台,全力打造数字酿酒示范工厂。
走进石花酒业智能化酿造中心,传统酒香与数字跃动在此交融:通过“石花慧酿云”数据模型,公司把传统酿造技艺的15道工序、57个环节、198项工艺转化为精确数据,在监控大屏上实时更新;车间内智能生产线全速运转,智能机器人自动完成投料、蒸煮、发酵、蒸馏等一道道工序,仅有18名技术工人来回巡检。
传统人工上甑讲究见气压醅,酒醅撒得好不好,全凭手艺高低。如今采用机器人酿酒,依靠的是红外成像和热感应等技术。“一旦数据出现异常波动,系统便会自动预警,并给出精准的调整建议,出酒质量的稳定性更高了。”
过去培养一个上甑师傅至少需要8年,劳动强度大,操作难度高。这5台机器人满负荷运转时的工作量,相当于45名熟练酿酒工人同时作业,原酒的优级品率也大幅提高。
数字化转型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研发中心已斩获国家发明专利37项,另有24项正在申报中;立体恒温发酵槽取代近万个地缸,用地效率提升8倍;酿造基地人均年产原酒从12.5吨跃升至100吨,每年可新增1万吨原酒产能、2万吨原酒储能,节能减排30%以上。
谷城县将积极对接并利用省市政策,叠加本地出台落实的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激励措施,引导企业把更多资金投入到设备更新和技术研发中,全力支持本地企业数字化转型。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