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财政培训班讲课,要了解哪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的建议最牛,最集中,没有想到是剧作家。
赵冬苓(1953年10月—),山东乳山人,国家一级编剧,2013年起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届特约监督员,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
她曾担任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艺术副总监、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授予“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1992年,首部编剧作品《大地缘》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奠定其行业地位。
1997年凭《激情辩护》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2004年以《上学路上》摘得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创作《孔繁森》《任长霞》《沂蒙》等主旋律作品,其中《沂蒙》获飞天奖优秀编剧奖,以深入沂蒙山区采访的真实性打动观众。
近年法治题材作品如《警察荣誉》(获白玉兰奖提名)展现对法律议题的关注。
2025年改编茅盾文学奖作品《北上》,聚焦大运河文化,通过重构人物支线与时代背景,探索严肃文学影视化路径。
其他改编作品包括《红高粱》(入围白玉兰奖最佳编剧)、《父辈的荣耀》《幸福到万家》(均获“五个一工程”奖)。
关注基层法官负担、女性权益、税收立法等议题,呼吁增加司法资源投入。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参与探讨剧本创作与编剧权益议题,呼吁行业尊重原创、减少资本对创作的干预。提出“提高影视盗版赔偿金额至制作成本30%”,并公开回应个人经历争议,推动版权保护立法。
囊括华表奖、金鸡奖、飞天奖、白玉兰奖等中国影视五大编剧奖项,12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
行业地位:被誉为“中国电视剧产业二十年突出贡献人物”,编剧稿酬收入曾登中国作家富豪榜。
更牛的是她的财税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赵冬苓作为编剧跨界履职的代表,自2013年起持续关注财税法治领域,其建议以“税收法定”为核心,逐步拓展至财政立法、税制优化、税收监管等系统性改革。
一、推动“税收法定”原则落实
1、税收立法权回归人大
要求终止国务院制定税收暂行条例的授权,明确税收立法权归属全国人大,所有税种需经立法程序确定。
时间表建议:2014年提出“五年内完成回归”,并建议分类处理现有税收条例(如取消印花税、合并教育附加费),推动增值税、消费税等主要税种条例上升为法律。
立法形式:倡导“开门立法”,吸纳专家与公众参与,地方税种(如房地产税)可试点由地方人大立法。
2、防止税收权力滥用
条例过渡期约束:在税收条例尚未上升为法律前,禁止通过修改条例增加税负,强调“只能减税、不能加税”。
明确政府权限:引用“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限制政府税收行为的自由裁量权。
二、构建现代财政法律体系
1、制定《财政法》
立法必要性:2015年首次提议后,2017年进一步呼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法》,强调需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资产负债管理及税费征收,填补财政领域缺乏基础性法律的空白。
功能定位:主张《财政法》应作为财政活动的“纲领性法律”,统领预算法、税法等专项法律,避免零散法规导致的执行乱象。
2、完善税收总则性法律
2021年提出制定《税收总则》,作为税法体系的上位法,明确税收基本原则、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等框架性内容,为单行税法提供统一依据。
三、优化税制结构与税收政策
1、降低个税边际税率
2021年建议将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从45%降至25%,认为此举符合发展中国家定位,有助于吸引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
2、鼓励生育的税收激励
针对少子化问题,提出为高收入家庭生育减税、为育龄女性多的企业减免税收,通过税收杠杆刺激人口增长。
3、规范新兴领域税收
针对直播行业,2022年建议细化平台涉税信息报送规则,建立“自动化报送机制”和地区间税收协调机制,解决直播主体分散、管辖权冲突等问题。
四、强化财政透明度与监管
1、预决算公开与细化
2014年起多次呼吁政府预决算全面公开,要求细化收支明细至“每一分钱”,接受公众监督,限制政府权力滥用。
2、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虽未直接提出议案,但《财政法》相关建议中隐含对地方政府债务规范化管理的诉求,强调需通过法律约束债务规模。
五、长期呼吁与阶段性成果
赵冬苓的财税建议具有连续性,其2013年“税收法定”议案直接推动2015年《立法法》修订中“税率法定”条款的写入,并促使全国人大明确“2020年前落实税收法定”目标。此外,其对直播纳税、税收总则等问题的探讨,反映了从原则性呼吁向具体领域深化的转变。
赵冬苓的财税建议以“法治化、透明化、人本化”为主线,既聚焦宏观财政体系重构(如《财政法》),又回应微观社会问题(如生育减税),其跨界履职体现了人大代表对公共利益的深度关切。当前,我国税收法定进程仍在推进中,其建议对完善现代财税体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是从1979开始学习财政学,都提不出这么多财政提案。我的公车改革建议,在她面前也不算什么。
围裹式财经大学校长,我会聘请她当客座教授。
我在2017年出版的《代表谈财政》一书中曾经记录了她提财政问题的原因。
赵冬苓作为编剧出身的人大代表,却能持续提出专业且具影响力的财税建议,其背后既有个人履职责任感驱动,也与社会现实、专业合作及法治追求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擅长提财税建议”的原因:
一、履职责任感与社会问题触发的跨界关注
1、从社会现象到专业追问
赵冬苓最初关注财税问题源于2013年“国五条”引发的社会争议。当时二手房交易税政策导致市场波动甚至“假离婚”现象,促使她追问“税收合法性”问题。通过调研,她发现我国18个税种中仅3个由人大立法,其余均以国务院条例形式存在,这激发了她的法治敏感性和推动税收法定的决心。
2、代表身份的使命感
她坦言对财税本无兴趣,但作为人大代表,认为“必须履行好职责”。她以“限权”为出发点,强调税收和预算是“钱袋子的两头”,需通过立法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众权益。例如,她主张“税收必须经过民众同意”,通过人大立法体现民意。
二、专业合作与持续学习
1、财税专家的深度合作
赵冬苓虽非财税专业出身,但积极与学界合作,如北京大学刘剑文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朱为群教授等专家为其议案提供理论支持。例如,《终止授权国务院制定税收暂行条例的议案》背后有财税法学界的长期研究积累。
2、系统性学习与调研
她通过参与研讨会、走访专家(如全国人大预算工委官员)等方式补足知识短板,并持续关注财税改革动态。例如,针对《财政法》立法,她参考国际经验并结合国内财政乱象(如地方债务不透明、税费法规零散)提出具体建议。
三、聚焦法治化与民生痛点
1、推动税收法定原则落地
赵冬苓是“税收法定”的坚定倡导者。她提出“2020年前将税收条例上升为法律”“新设税种必须由人大立法”等建议,并推动“税率法定”写入《立法法》。这一原则旨在限制行政权、保障纳税人权利,如她强调“条例升为法律前只能减税不能加税”。
2、回应新兴领域监管需求
她关注直播、娱乐业等新兴行业的税收问题。例如,针对直播纳税缺乏操作指引,建议制定分级分类管理规则,平衡税收监管与行业创新;呼吁优化娱乐业税费结构,取消歧视性收费(如文化事业建设费),促进文化产业公平发展。
四、务实策略与公众意识唤醒
1、分阶段推进的务实路径
她提出“五年内收回税收立法权”“委托专家团队起草税法草案”等操作性建议,并主张对现有税种分类处理(如取消印花税等不合理税种)。同时,她建议地方税立法权下放至省级人大,而非地方政府,避免权力滥用。
2、强化纳税人意识与预算透明
赵冬苓认为“预决算公开是阳光政务的核心”,推动细化预算公开至“目”级科目,便于公众监督。她还提出在购物发票中列明税费,让公众直观感知纳税义务,唤醒公民意识。
五、成果与影响力
1、政策转化:其议案直接推动“税收法定”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并促成《环境保护税法》等立法中地方人大对税率的决定权。
2、行业评价:学界称她“极具公共关怀”,媒体誉其议案为“含金量最高”,而她自评履职“60分”,认为“只是正确时间说了正确的话”。
总结
赵冬苓的财税建议能力源于多重因素:法治追求驱动的问题敏感度、跨领域合作的专业支撑、务实策略与公众意识结合的提案思路,以及人大代表身份赋予的责任感。她通过财税议题切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推动了制度进步,也重塑了公众对“代表履职”的认知。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