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看财经2926:剧作家中的财政学家

今日湖北

2025-03-22 10:35:07

给财政培训班讲课,要了解哪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的建议最牛,最集中,没有想到是剧作家。

赵冬苓(195310),山东乳山人,国家一级编剧,2013年起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届特约监督员,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

她曾担任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艺术副总监、山东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授予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1992年,首部编剧作品《大地缘》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奠定其行业地位。

1997年凭《激情辩护》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编剧奖,2004年以《上学路上》摘得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创作《孔繁森》《任长霞》《沂蒙》等主旋律作品,其中《沂蒙》获飞天奖优秀编剧奖,以深入沂蒙山区采访的真实性打动观众。

近年法治题材作品如《警察荣誉》(获白玉兰奖提名)展现对法律议题的关注。

2025年改编茅盾文学奖作品《北上》,聚焦大运河文化,通过重构人物支线与时代背景,探索严肃文学影视化路径。

其他改编作品包括《红高粱》(入围白玉兰奖最佳编剧)、《父辈的荣耀》《幸福到万家》(均获五个一工程奖)。

关注基层法官负担、女性权益、税收立法等议题,呼吁增加司法资源投入。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参与探讨剧本创作与编剧权益议题,呼吁行业尊重原创、减少资本对创作的干预。提出提高影视盗版赔偿金额至制作成本30%”,并公开回应个人经历争议,推动版权保护立法。

囊括华表奖、金鸡奖、飞天奖、白玉兰奖等中国影视五大编剧奖项,12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

行业地位:被誉为中国电视剧产业二十年突出贡献人物,编剧稿酬收入曾登中国作家富豪榜。

更牛的是她的财税提案。

全国人大代表赵冬苓作为编剧跨界履职的代表,自2013年起持续关注财税法治领域,其建议以税收法定为核心,逐步拓展至财政立法、税制优化、税收监管等系统性改革。

一、推动税收法定原则落实

1税收立法权回归人大

要求终止国务院制定税收暂行条例的授权,明确税收立法权归属全国人大,所有税种需经立法程序确定。

时间表建议:2014年提出五年内完成回归,并建议分类处理现有税收条例(如取消印花税、合并教育附加费),推动增值税、消费税等主要税种条例上升为法律。

立法形式:倡导开门立法,吸纳专家与公众参与,地方税种(如房地产税)可试点由地方人大立法。

2防止税收权力滥用

条例过渡期约束:在税收条例尚未上升为法律前,禁止通过修改条例增加税负,强调只能减税、不能加税

明确政府权限:引用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限制政府税收行为的自由裁量权。

二、构建现代财政法律体系

1制定《财政法》

立法必要性:2015年首次提议后,2017年进一步呼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法》,强调需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资产负债管理及税费征收,填补财政领域缺乏基础性法律的空白。

功能定位:主张《财政法》应作为财政活动的纲领性法律,统领预算法、税法等专项法律,避免零散法规导致的执行乱象。

2完善税收总则性法律

2021年提出制定《税收总则》,作为税法体系的上位法,明确税收基本原则、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等框架性内容,为单行税法提供统一依据。

三、优化税制结构与税收政策

1降低个税边际税率

2021年建议将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从45%降至25%,认为此举符合发展中国家定位,有助于吸引人才、增强国际竞争力。

2鼓励生育的税收激励

针对少子化问题,提出为高收入家庭生育减税、为育龄女性多的企业减免税收,通过税收杠杆刺激人口增长。

3规范新兴领域税收

针对直播行业,2022年建议细化平台涉税信息报送规则,建立自动化报送机制和地区间税收协调机制,解决直播主体分散、管辖权冲突等问题。

四、强化财政透明度与监管

1预决算公开与细化

2014年起多次呼吁政府预决算全面公开,要求细化收支明细至每一分钱,接受公众监督,限制政府权力滥用。

2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虽未直接提出议案,但《财政法》相关建议中隐含对地方政府债务规范化管理的诉求,强调需通过法律约束债务规模。

五、长期呼吁与阶段性成果

赵冬苓的财税建议具有连续性,其2013税收法定议案直接推动2015年《立法法》修订中税率法定条款的写入,并促使全国人大明确“2020年前落实税收法定目标。此外,其对直播纳税、税收总则等问题的探讨,反映了从原则性呼吁向具体领域深化的转变。

赵冬苓的财税建议以法治化、透明化、人本化为主线,既聚焦宏观财政体系重构(如《财政法》),又回应微观社会问题(如生育减税),其跨界履职体现了人大代表对公共利益的深度关切。当前,我国税收法定进程仍在推进中,其建议对完善现代财税体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是从1979开始学习财政学,都提不出这么多财政提案。我的公车改革建议,在她面前也不算什么。

围裹式财经大学校长,我会聘请她当客座教授。

我在2017年出版的《代表谈财政》一书中曾经记录了她提财政问题的原因。

图片

赵冬苓作为编剧出身的人大代表,却能持续提出专业且具影响力的财税建议,其背后既有个人履职责任感驱动,也与社会现实、专业合作及法治追求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擅长提财税建议的原因:

一、履职责任感与社会问题触发的跨界关注

1从社会现象到专业追问

赵冬苓最初关注财税问题源于2013国五条引发的社会争议。当时二手房交易税政策导致市场波动甚至假离婚现象,促使她追问税收合法性问题。通过调研,她发现我国18个税种中仅3个由人大立法,其余均以国务院条例形式存在,这激发了她的法治敏感性和推动税收法定的决心。

2代表身份的使命感

她坦言对财税本无兴趣,但作为人大代表,认为必须履行好职责。她以限权为出发点,强调税收和预算是钱袋子的两头,需通过立法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众权益。例如,她主张税收必须经过民众同意,通过人大立法体现民意。

二、专业合作与持续学习

1财税专家的深度合作

赵冬苓虽非财税专业出身,但积极与学界合作,如北京大学刘剑文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朱为群教授等专家为其议案提供理论支持。例如,《终止授权国务院制定税收暂行条例的议案》背后有财税法学界的长期研究积累。

2系统性学习与调研

她通过参与研讨会、走访专家(如全国人大预算工委官员)等方式补足知识短板,并持续关注财税改革动态。例如,针对《财政法》立法,她参考国际经验并结合国内财政乱象(如地方债务不透明、税费法规零散)提出具体建议。

三、聚焦法治化与民生痛点

1推动税收法定原则落地

赵冬苓是税收法定的坚定倡导者。她提出“2020年前将税收条例上升为法律”“新设税种必须由人大立法等建议,并推动税率法定写入《立法法》。这一原则旨在限制行政权、保障纳税人权利,如她强调条例升为法律前只能减税不能加税

2回应新兴领域监管需求

她关注直播、娱乐业等新兴行业的税收问题。例如,针对直播纳税缺乏操作指引,建议制定分级分类管理规则,平衡税收监管与行业创新;呼吁优化娱乐业税费结构,取消歧视性收费(如文化事业建设费),促进文化产业公平发展。

四、务实策略与公众意识唤醒

1分阶段推进的务实路径

她提出五年内收回税收立法权”“委托专家团队起草税法草案等操作性建议,并主张对现有税种分类处理(如取消印花税等不合理税种)。同时,她建议地方税立法权下放至省级人大,而非地方政府,避免权力滥用。

2强化纳税人意识与预算透明

赵冬苓认为预决算公开是阳光政务的核心,推动细化预算公开至级科目,便于公众监督。她还提出在购物发票中列明税费,让公众直观感知纳税义务,唤醒公民意识。

五、成果与影响力

1政策转化:其议案直接推动税收法定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并促成《环境保护税法》等立法中地方人大对税率的决定权。

2行业评价:学界称她极具公共关怀,媒体誉其议案为含金量最高,而她自评履职“60,认为只是正确时间说了正确的话

总结

赵冬苓的财税建议能力源于多重因素:法治追求驱动的问题敏感度、跨领域合作的专业支撑、务实策略与公众意识结合的提案思路,以及人大代表身份赋予的责任感。她通过财税议题切入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推动了制度进步,也重塑了公众对“代表履职”的认知。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