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看财经2921:个体感觉与整体数据

今日湖北

2025-03-16 22:26:56

1、铁路数据

有的人看到高铁车厢里空空荡荡,就认为都是这样的。

可是旅客发送量创历史新高。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1-2月全国铁路发送旅客7.26亿人次,同比增长4.7%,创同期最高纪录。而国家铁路局统计的旅客发送量为7.38亿人次,同比增长6.4%,数据差异可能源于统计口径不同(如是否包含地方铁路等),但两者均反映铁路出行需求旺盛。

动车组发送旅客5.44亿人次,占比达73.8%,同比增长5.9%;其旅客周转量(1923.47亿人公里)占全国铁路的66.4%,同比增长4.5%。高铁“公交化”运营常态化,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等城际线路日均开行列车超100对,部分热门线路客流增幅达15%

估计湖北的高铁环线在9月份会出现。

一是经济回暖的微观体现:铁路客流“报复性增长”与国内经济复苏、消费信心回升密切相关,尤其是旅游经济、银发经济、冰雪经济等新业态的推动。

二是民生与区域均衡发展,公益性“慢火车”和“乡村振兴”列车持续开行,普速列车规模稳定,保障低收入群体和偏远地区出行权益,体现铁路系统的社会责任感。

2、金融数据

有的觉得贷款难,贷款数据在增长。

截至2024年末,中国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涉农贷款四大领域展现出显著增长,政策支持与市场创新双轮驱动成效显著。

一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1.2%

政策支持: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重点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首贷融资;同时优化科创票据发行机制,全年银行间市场科创票据发行额超6042亿元,同比增长49%

服务创新:多地推出“免申即享”利息补贴政策,如合肥市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贴息,并通过数字化平台简化申请流程。截至2024年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达46.9%,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

二是绿色贷款(同比增长21.7%

规模与结构:绿色贷款余额突破36.6万亿元,其中67.5%投向直接或间接碳减排项目。基础设施绿色升级(15.68万亿元)、清洁能源(9.89万亿元)、节能环保(5.04万亿元)为三大核心领域。

政策深化:金融监管总局与央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绿色信贷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并试点转型金融工具(如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同时,碳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累计质押碳配额超6亿吨。

三是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6%

覆盖面与成本优化: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93万亿元,覆盖超6000万户经营主体(约1/3市场主体)。新发放贷款利率降至3.43%,同比降0.36个百分点。

数字化赋能:通过“信易贷”等平台实现精准风控匹配,部分银行推出“自动续贷”功能,延长贷款期限并降低融资成本。如乐信集团推出“普惠金融百亿支持计划”,助力下沉市场小微企业。

四是涉农贷款(同比增长9.8%

重点领域突破: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4.4万亿元,粮食重点领域贷款同比增长20%;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40.92万亿元,同比增长8.9%

服务下沉与创新:金融机构优化物理网点布局,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乡村全覆盖。例如,河南省涉农贷款余额25581.9亿元,安徽省增速达11.8%。同时,推出“农机贷”“智慧畜牧贷”等产品,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等新担保方式。

3、税收数据

有的人觉得自己及周边企业不好,但是企业销售收入在增长。

20249月底以来,我国实施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并推动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及相关部门数据,202410月至20252月,全国企业销售收入较三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呈现以下亮点:

一是政策组合拳激发市场活力

逆周期调节与需求提振:通过加大财政、金融等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叠加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四季度GDP同比增长5.4%,比三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例如,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5.7%,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1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与楼市回暖:沪深两市股票成交量比三季度增长1.6倍,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转正;房地产金融政策调整(如首付比例统一为15%、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带动开发贷款余额新增463.9亿元(山东案例)。

二是制造业支撑经济稳定增长

装备制造业引领增长: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8.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9.3%)和计算机通信设备制造业(+11%)表现突出,受益于高端装备国产化及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省际贸易占全国销售收入比重提升0.4个百分点至40%,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区域间产业链协作深化。

三是新兴产业与新质生产力驱动转型

高技术产业高速发展: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6%,其中高技术服务业(+11.7%)和高技术制造业(+9%)成为核心增长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5.6%,数字技术应用业增长9.5%

绿色经济贡献显著:新能源、节能环保技术推广服务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9.3%26.8%,太阳能发电(+26.7%)、生物质能(+10.9%)等清洁能源产业快速扩张。

四是消费与设备更新双向发力

消费品以旧换新拉动内需: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推动电视机(+23.3%)、冰箱(+56.1%)等零售额增长,家具(+28.5%)和卫生洁具(+17.4%)等家装相关消费同步提升。

企业设备采购加速:全国企业采购机械设备金额同比增长7.1%,反映设备更新政策对制造业投资的直接拉动效应。

五是统一大市场与物流协同效应

省际贸易与物流畅通:省际销售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近40%,交通运输物流业增长8.3%,远洋货物运输(+25%)和货运代理(+27.6%)支撑外贸需求回升。

4、企业指数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2025312日发布的数据,20252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9.8,较1月上升0.8点,创下近四年来的最高值,且分项指数、分行业指数、分区域指数全面上涨。

一是总体表现:指数创近四年新高

企业开工率:完全开工企业占比达52.5%,较上月提升7.2个百分点;未开工企业占比下降至9.8%,环比减少2.0个百分点。

二、分项指数:全面回升,效益与资金指数由降转升

宏观经济感受指数:达99.2+0.5点),其中企业家对宏观形势的感受指数升至104.1+0.8点),行业形势感受指数为94.3+0.2点)。

综合经营与市场指数:

综合经营指数上升1.1点至98.6,显示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改善。

市场指数达81.9+0.8点),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业市场指数分别上升1.61.51.3点。

效益与资金状况:

效益指数升至75.0+1.3点),住宿餐饮业、工业、建筑业效益改善显著。

资金指数回升1.0点至101.1,融资指数(90.5点,+1.1点)和应收账款周转指数(121.7点,+0.7点)同步上升。

三是分行业指数:八大行业全面增长

工业与建筑业:工业指数90.4+0.7点),建筑业指数90.2+0.8点),反映制造业投资与基建需求回暖。

服务业与消费领域:

批发零售业指数上升1.1点至89.5,受益于春节消费拉动;住宿餐饮业指数由降转升1.0点至81.8,显示消费需求恢复。

信息传输软件业指数89.2+0.8点),数字经济相关服务持续增长。

房地产与物流:房地产业指数91.9+0.4点),交通运输业指数84.4+0.5点),显示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性增强。

四是区域发展: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协同改善

东部与中部:东部指数90.6+0.9点),中部指数90.5+0.6点),领先全国。

西部与东北:西部指数88.9+0.8点),东北指数81.8+0.8点),政策支持与投资驱动效应显现。

五是增长动因分析

政策效应释放:2024年下半年实施的设备更新、减税降费等增量政策持续显效,企业信心预期提升。

市场需求回暖:春节后消费复苏、房地产和基建项目开工加快,带动订单和销售增长。

劳动力供需改善:劳动力需求指数升至98.6+1.0点),技术工人和大专及以上毕业生供需匹配度提高。

5、房地产数据

一是市场总体趋势:量起价稳,分化延续

成交量回升但区域分化显著

新房市场:1-240城新房成交面积累计同比+1.8%,其中一线城市同比+9.0%(深圳同比+138%),二线城市+3.0%,而三四线城市同比-7.4%

二手房市场:核心城市表现强劲,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二手房成交同比增幅超30%,成都、杭州等准一线城市同比增速也居高位;但三四线城市二手房价格跌幅仍达0.46%

二是市场分化:一线领跑,三四线承压

一线及核心城市量价齐升

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2%-0.28%,虹口地块土拍溢价率高达38%;深圳新房库存去化周期从26个月骤降至7个月。

二手房市场活跃,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成交量同比增幅超20%,成都二手房价格连续4个月上涨。

三四线“以价换量”去化艰难

临沂、北海等城市新房价格环比跌幅超0.1%,二手房挂牌量同比激增40%,去化周期超30个月;部分城市刚需项目去化率不足30%

三是政策支撑:供需两端发力稳预期

需求端激活

降成本:一线城市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85%,存量房贷动态调整惠及超2000万家庭。

松限购:90%城市取消限购限售,广州、成都优化普宅认定标准。

供给端优化

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162万套住宅交付,交付率提升至87%

旧改扩容:住建部明确将2000年前建成的22万个老旧小区纳入改造,涉及居民3900万户,预计新增拆除面积8.8亿平方米。

四是土地市场:房企信心回暖,核心地块溢价高企

拿地积极性回升

1-2月百强房企新增土地货值4379亿元,同比+11.3%;杭州、上海等核心城市土拍溢价率突破70%

全国300城宅地成交楼面均价同比+41.92%,溢价率自2022年以来首次突破10%

结构性供给调整

地方政府优先推出核心地块,如上海闵行区改善盘认购率达111%,房企聚焦高端改善项目。

2025年1-2月房地产市场呈现“政策托底下的弱复苏”,核心城市受益于政策红利和人口流入,表现亮眼;但三四线城市仍需依赖“三大工程”(保障房、城中村改造、存量盘活——新提法)逐步消化库存。未来政策需进一步平衡区域分化,推动行业向“品质竞争”转型。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