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江中游经济区设想
四敢,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中央政治局会议)。
3月6日下午,总书记参加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两个健康”,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再次鼓励民营企业家“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正确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消除顾虑,放下包袱,大胆发展”。
李强总理说: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长期在大机关工作的年轻同志,要深入基层、心入基层,更多地接地气。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代表团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在一份名为《关于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议》上联名签名。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的一份文件中,有中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可称为“小长江中游经济区”。岳阳在,荆州不在。
三省全域的所有城市,共包括武汉1个副省级城市、37个地级市以及3个省直管,城市总数量共有41个,与长三角城市群相当。长江中游经济区总面积为56.46万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为16975万,全国占比为12.02%;经济总量为134478亿,约为全国的11.11%。
长三角一市三省GDP合计达到29.03万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24%;安徽4.5万亿元。
我建议中国需要大手笔。
10年前,我国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倡议):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在这之后又逐步发展了长三角一体化、大湾区经济合作区、成渝经济圈等。在此背景下,我建议中央能否重振京广线经济带。
始于1906年张之洞修通京汉铁路,历史悠久。近日,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任泽平发布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都市圈,有四个在京广线上,北京、广州、长株潭、武汉。
在此基础上,我建议国家采纳“双弓理论”。沿海是一张弓,内陆也是一张弓。
现在除航空外,武汉进出口货物主要运输方式有江海联运(含江海直达)、铁海联运、中欧班列、直航日韩(俄)等4种方式。
其中,铁海联运指从武汉坐火车抵达沿海港口,再坐海船出海。武汉铁海联运物流通道共有3条,分别是“武汉—宁波舟山港”“武汉—厦门”“武汉—钦州”等。铁海联运今年已突破1万标准箱。
这是“双弓理论”的支撑:往西有中欧欧列,钦州,其余往东。武汉已经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可以向发改委申请。中部只有怀化进入。
从新京广线高铁经济带、“单弓理论”到“双弓理论”,现在到了以京广线为轴线左右开弓的时候了。
二、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刘炜,沈彦,黄明娟《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循环经济与环洞庭湖经济圈可持续发展战略
2012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
2012年11月27日下午召开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专家论证会。"后三峡"时代的江湖关系。金四角、环洞庭湖经济圈。
2014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包括湖北省荆州市和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长沙市望城区(四市一区)。规划期为2014—2020年。合作招商引资。
以打造岳益常“新入海口”和荆州融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桥头堡”为目标。石首是门户。
中三角首届主要领导座谈会于2021年9月在武汉举办,审议通过了三省战略合作总体构想,签署了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省会城市深化合作方案、文化旅游深化合作方案、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五市深化协作工作方案、九江黄石鄂州黄冈深化跨江合作框架协议、“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框架协议等6个合作文件。
2023年2月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批复》,同意《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着力构建和谐人水关系,着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建设成为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
功能定位四个方面:
一是江湖协同治理引领区。强化洞庭湖与长江以及湘资沅澧等上下游综合治理,有效改善洞庭湖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加快构建完善河湖健康保障体系。
二是湖区绿色转型先行区。立足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持续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承接东部等地区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三是内陆港口型物流枢纽。发挥通江达海优势,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系统提升干线航道通航能力,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四是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江河湖泊、生态湿地、植被山体为依托,推动湖区山水交融特色旅游发展,深入挖掘荆楚文化内涵,培育发展“天下洞庭”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周鸿(岳阳):加大支持大江大湖地区推进洞庭湖国家公园建设。
重点任务:一是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二是强化污染综合治理。三是推进江湖“安澜洞庭”建设。四是促进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五是推动人水和谐城乡建设。六是构建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七是增强开放发展动力。八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建议加大科创的概念:
2021年3月27日,我在光谷数据局讲课,首次建议把光谷科创大走廊改名“环梁子湖科创圈”。
2021年5月27日,长三角开始搞“环太湖科创圈”。国家科委鼓励。太湖面积2300平方公里,三省一市八地共建。
2022年5月,苏州提出打造世界级创新湖区。
在去8月25日长江日报的金银湖CBD论坛上,我建议东西湖区加一个字,“环金银湖CDD”。
2月7日,武汉新城扩大到1689平方公里。
华为在东莞松山湖投资100亿元,将华为终端总部迁移至此,可以满足4万名员工在此工作。12个欧洲城市代表建筑。
三、关键在跨省合作区
经济发展机遇在边界:
3月3日,武汉都市圈提了8个:武汉新城、花湖机场、环梁子湖、武汉北、木兰双峰山、天河机场、武汉西、武汉南。
《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与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相衔接,融入石首元素21处,牵头创建鄂南湘北跨省协作示范区。高基庙镇?港口?石首港与湖南的合作。
案例:从2002年到2020年,一共分了四期工程来建设,前后投资共计700多亿元。上海洋山港是全国最大的集装箱港,但洋山港所处的位置确实属于舟山市嵊泗县的地盘。行政管理权属于舟山,港口管理权属于上海,其实就是上海租借了舟山的这块区域洋山港的租期为五十年。土地租金和产生的税收归浙江,所有领航费的收入也归浙江。
案例:黄石新港-盐田港。
2011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签发批复《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设立武陵山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成为继成渝、北部湾后,国家规划的第3个省际间经济区。
共同规划10平方公里龙凤新区,先后建成湘鄂情大桥、龙凤体育中心、龙凤科教示范园、武汉大道、岳麓大道等30多个基础设施项目,龙凤城区面积扩至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突破40万,一座中等城市正在武陵山区腹地崛起。
规划共建30平方公里“龙凤百亿产业园”,已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4家。百合、烤烟、柑橘、蔬菜、中药材、生姜、藤茶已成为两县主导产业,成功培育“龙山萝卜”“里耶脐橙”“来凤生姜”“来凤藤茶”等国家地理标志农业品牌。
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
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包括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株洲市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岳阳市平江县,郴州市安仁县、宜章县、汝城县、桂东县,江西省萍乡市全境,九江市修水县,宜春市袁州区、万载县、铜鼓县,吉安市井冈山市、遂川县、永新县,赣州市上犹县、崇义县等24个县(市、区),总面积5.05万平方公里。
湖南、江西在省级毗邻的边界区域设立“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
规划范围包括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江西省萍乡市、宜春市、新余市,总面积53756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15-2020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着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陶瓷、商贸物流、烟花鞭炮、文化旅游等产业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2021年9月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共同签署《长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框架协议》。
2022年7月29日,长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江专场活动举行,三地共同发布了“通平修”全域生态旅游经典线路图。即湖北通城、湖南平江、江西修水。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广东省肇庆市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交界处,面积140平方公里,广东广西各70平方公里,由粤桂两省区共建,是中国唯一的横跨东西部省际流域合作试验区。
2013年9月,广东、福建两省政府在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共同商定,拟建立闽粤经济合作区。闽粤经济合作区位于广东潮州饶平、福建漳州诏安两县交界区域。合作区将分为概念区、核心区和启动区,概念区涵盖饶平县及诏安县全域;核心区范规划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以上;在核心区内设置了6个启动区,总面积约为34.5平方公里。其中,饶平片区约17.25平方公里,诏安片区约17.26平方公里。
湖南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7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长沙片区79.98平方公里(含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1.99平方公里),岳阳片区19.94平方公里(含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2.97平方公里),郴州片区19.84平方公里(含郴州综合保税区1.06平方公里)。
对荆州的辐射作用。
湖南“一走廊”,即打造联通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也是石首、荆州的走廊。
四、与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对接
16日中午,网上公布了湖北省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宜昌媒体迅速采访。
https://mp.weixin.qq.com/s/1aLl374ZHUxrJMNZwZJuDw。
核心区范围包括:宜昌市辖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远安县和秭归县,荆州市辖区、松滋市、公安县、江陵县和荆门市全域,面积3.26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常住人口约889.8万人(其中市辖区常住人口约365.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8539.3亿元。恩施自治州和宜昌、荆州两市其他区域为协同发展区。
五、把行政区变成经济区
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健全两省协商机制,优化“四市一区”联席会议机制,建立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规划实施情况纳入省直有关部门、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体系。
通过完善都市圈发展工作机制,打破体制性、政策性障碍,着力解决单一行政区划范围内难以协调的问题。
建议把四市一区的行政边界去掉,统一规划为一个经济区。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真正的“金四角”。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