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毗邻重庆主城区的璧山县还是一个污染严重、落后产能集聚的“西部鞋都”。
现如今,全球首条“云巴”公交示范线在此首发,突破两项“卡脖子”技术的世界一流变速器在此研发成功,国际领先的刀片电池在此生产,各类科技成果在此转化……
当年,我在讲演中介绍最多的是璧山如何打造鞋城?
2003年初,璧山县引进奥康集团共同打造中国西部鞋都,成为东西合作的典范。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皮革协会于2005年12月行文授予璧山县“中国西部鞋都”荣誉称号。
吸引了红火鸟、金田、砂之船、卓雅、长庆、红土地等名牌鞋业生产及配套的大批国内外企业入驻。截止2012年12月,鞋类产品产量1.34亿双,行业总收入196亿元,同比增长117.8%;新增重庆市著名商标1个。2012年全年,出口创汇5134万美元,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到中亚、南亚、欧洲、美洲、非洲地区。
但是,璧山发展产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低端制造业“野蛮”生长,城区遍布作坊式制鞋、建材水泥等粗放型加工业,污水横流,流经城区的璧南河臭不可闻,水质为劣五类。
2011年,璧山开始大力治污、科学种树,污染企业被集中淘汰,优质企业陆续入驻。
区里缺乏高端科教资源,技术供给不足。一山之隔的重庆大学城拥有40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潜力很大。把他们引入,就能双赢。
推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书架”走向“货架”,转化与孵化平台必不可少。璧山成立了国资背景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等一批研究院,以政府引导、市场化合作方式建成了科技成果引入的“管道”,一大批有市场潜力的科研成果被“唤醒”,迈入应用化阶段。
璧山聚焦关键技术和环节,扮演“布链者”角色,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造光电技术、动力电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并推动海量的传统企业迈上研发创新之路。
今年4月,全球首条“云巴”示范线在璧山开通,在璧山构建起比亚迪动力电池与智慧交通产业集群的“闭环”。未来仅璧山动力电池生产线全部达产后就可实现年产值300亿元,有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案例:重庆峰极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始人熊小伏原是重庆大学教授,拥有多个电力领域的专利,但创业中无法实现技术落地,企业发展受到阻滞。璧山应急局及时帮助,将企业的智能用电新产品在老旧小区居民家中应用,有效发现300余起电线隐患,助力企业迭代产品、开展示范应用。
璧山出台25条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民营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专业技术研究院。黄桷树智能传感器研究院、盾之王公共安全研究院……这样由民营企业搭建的“研究院”在璧山也屡见不鲜。迄今为止,璧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200多家,研发投入强度达2.95%,47.1%的规上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
湖北也有不少大学与县域经济合作。
2017年9月20日,湖北大学与随州市签订市校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4月28日,湖北大学与大冶市签订市校深化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10月15日,湖北大学与应城市签署市校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6月10日,湖北大学与广西玉林市人民政府在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0年6月12日,保康县人民政府与湖北大学签订了校地双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保康县与湖北大学将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完善合作机制,促进湖北大学的教育、科研、人才、管理优势与保康的产业、环境、政策、资金优势深度融合,推动保康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校县合作互利共贏。
2021年3月23日,建始县人民政府与湖北大学校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湖北大学举行。双方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交流培养、科技成果转换、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这些战略协议如何落地,更有难度。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