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记者从6月8日召开的MEMS射频产业技术决策咨询研讨会获悉,由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孙成亮教授联合14名国际知名业内专家创立的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两年多已拥有108项专利,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射频滤波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获得上亿元投资。
射频滤波器相当于无线通讯领域的“筛子”,通过筛选,避免声音的干扰。射频滤波器主要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如果没有射频滤波器,手机通讯时就会听到其他人的通话声音。
据统计,2021年国产品牌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预测射频滤波器需求达到160亿只。但我国在这方面基础薄弱,专利、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
成立于2019年的武汉敏声,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达58%。
武汉敏声获得的突破,获得资本市场热捧。自去年9月获得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后,6月8日,武汉敏声与东方银星、北京协同创新基金、珠海芯泽通科技、上海亭翼投资公司、共青城皓海半导体多家知名机构现场签署投资协议,投资金额达一亿多元。
立足武汉的人才、产业、技术等优势,武汉敏声获得融资后,将进入产能爬坡阶段,计划2022年进入量产,建成国内第一个能够实现量产的8英寸FBAR滤波器芯片制造产线。
武汉周边的县市也在积极地与武汉、沿海对接,承接产业转移。武穴就是一个例子。武穴离武汉比较近。
为扎实推动5G建设及企业“上云”工程深入发展,武穴市政府早在2020年7月20日和9月16日就下发《武穴市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关于大力支持5G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的文件,确定到2022年,全市将建设各类5G站址600座,逐步实现市区主城区及主要镇处和发达农村的5G网络全覆盖。还将围绕核心元器件、关键技术和工艺,引进培育一批5G新型研发机构、制造骨干企业、信息服务企业、产业基地和5G创新中心,形成5G产业生态,重点推动智能制造、数字农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文旅、智慧交通七大领域的5G应用,建设2个5G应用产业园,实施2个跨界企业业务融合示范工程,孵化培育2家应用示范企业;实现“上云”企业200家,打造“上云”标杆企业5家,新增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6家。力争5G应用产值达到20亿元,带动全市数字经济产值70亿元。
其中,武穴电子信息化产业园是武穴市致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而建设的湖北首家5G智慧园区。
电子信息产业园总规划用地面积约5000亩,一期规划用地面积约1200亩,分为政府公建区和企业自建区。其中,公建区可容纳50余家企业入驻。
截至2020年1月,已有62家企业签约,总投资162.5亿元,涉及LED、电阻电容电器、芯片封装,光电模组、电声器件,手机、平板、智能家居等,近九成是国家级或深圳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2021年3月29日, 电子信息园二期项目开工建设。
二期建设面积增加1000亩,通过招商引进中上游、中高端企业,以光电、模具及武汉光谷为核心的零部件生产为主,争取落户一期和二期园区企业共计100家,力争实现产值200亿元,税收超过2亿元。
与沿海相比,中部最大的不足是武汉等大城市周边缺乏经济发达的县域经济。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