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看财经:两会上的惠企十一条

今日湖北

2021-03-15 11:11:38

周六上午参加华商第十二届年会,讲了40分钟,5个问题。其中是惠企十一条。


GDP去年是2.3%,今年是6%


尹中卿:实现恢复性增长,克服“基数幻觉”影响:去年第一季度,GDP增速-6.8%,第四季度为6.5%,今年第一季度只要能保持去年第四季度的6.5%,那么环比增长为0%,可同比增长就超过12%。这就是“基数幻觉”。


减税降费去年2.6万亿,今年预计2.4万亿元,赤字率3.6%,今年预计3.2%


图片


总的来说,回归常态化。多于2019年相比


1.减所得税和增值税


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再减半征收所得税(实际上是10%的税率)。


2019年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标准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


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延至2020年12月31日。


今年最大的亮点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


2.普惠金融


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

延长两个货币政策直达工具,主要是考虑当前经济虽然处于复苏进程中,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要恢复元气、增强活力,仍需要“再帮一把”。


延长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完善贷款风险分担补偿机制。


引导银行扩大信用贷款、持续增加首贷户,推广随借随还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给予定向支持。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而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目标是40%以上。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适当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优化存款利率监管,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继续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


在防控好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小微企业的无抵押信用贷款占比也将会继续上升。科创小微企业、绿色小微企业、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中小微企业,将会得到特殊融资支持。


图片


3.加计扣除比例提高


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完善创业投资监管体制和发展政策,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加计扣除是指按照税法规定,在实际发生数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的一种税收优惠措施。


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4.对不裁员少裁员企业的支持


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给予必要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延长以工代训政策实施期限。


推动降低就业门槛,动态优化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


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加快推进职业伤害保障试点。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图片


5.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


将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大力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


实行中小微企业简易注销制度。实施工业产品准入制度改革,推进汽车、电子电器等行业生产准入和流通管理全流程改革。企业和群众经常办理的事项,今年要基本实现“跨省通办”。


6.降费


推进能源、交通、电信等基础性行业改革,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收费水平。


要严控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严厉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不得扰民渔利。

允许所有制造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2020年,湖北省先后组织开展了1次年度交易、6次月度交易、1次新投产机组交易、1次用电侧市场化合同电量转让交易以及1次恩施扶贫专场特色交易,为实体经济直接降低成本8.21亿元。


截至目前,湖北全省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市场主体2788家,其中,发电企业47家,售电公司40家,零售用户2634家,电力大用户67家。全年共达成交易电量703.79亿千瓦时,较去年增加80.17亿千瓦时。其中,大用户直接交易电量214.71亿千瓦时,占比30.51%;售电公司代理交易电量489.08亿千瓦时,占比69.49%。另外,用电侧市场化合同电量转让交易电量9.43亿千瓦时。


进一步清理用电不合理加价,继续推动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在2020年提出降低15%的基础上再降10%。


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坚决整治妨碍货车通行的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


取消港口建设费,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


2012年3月我最后一年当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取消民航发展基金。两会结束后,改征民航发展基金,向旅客征收的标准为国内航线每名乘客50元,国际和地区航线每名乘客90元(包括20元的旅游发展基金);向航空公司征收的部分,则根据飞行航线分类、飞机最大起飞全重、飞行里程以及适用标准征收。


2018年,航空公司共缴纳民航发展基金120亿元左右,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分别缴纳民航发展基金29.4亿元、22.35亿元,占利润总额分别为65%及58%,中国国航约23亿元。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分别缴纳民航发展基金2.92亿元、3.15亿元。


2019年4月,民航局曾印发《关于统筹推进民航降成本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将向航空公司收取的民航发展基金征收标准,在现行的基础上下调50%。这里指的民航发展基金征收标准降低一半,并不包括将旅客要缴纳的机场建设费标准减半。


2020年,国务院常委会议再次提出支持疫情防控和相关行业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自1月1日起免征民航企业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


进入2021年后,目前执行的民航发展基金缴纳政策,是与2019年下半年一样,即在原征收标准的基础上减半。而此次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到“将民航发展基金航空公司征收标准降低20%”后,意味着2021年航司要缴纳的民航发展基金,将是原征收标准的40%。


根据多家上市航司披露的业绩预告,国航,东航,南航三大国有航司2020年的亏损额都在百亿左右,春秋和吉祥两家民营航司的亏损额也在数亿。


全年降税减费我预计在2.3—2.5万亿之间。


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下一步,将着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实施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适时退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收减免力度。



7.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2月28日晚,苏宁易购发布公告,宣布引入国有战略投资。本次交易完成后,深国际控股(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国际”)将持有苏宁易购8%的股份,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鲲鹏资本”)持股比例为15%。股权受让方为深圳国资背景企业。深圳国资148亿接盘。


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弘扬企业家精神。


鼓励地方对承租国有企业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租金。


8.强化反垄断


国家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


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坚决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电商平台强迫商家“二选一”、大数据杀熟等,直接侵犯中小企业商家和最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正常竞争秩序。


大平台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当某些企业或者平台足够大,在它所属的行业达到垄断地位,很可能会对整个行业的创新形成挤出效应。


数据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之一,也是五大生产要素之一,互联网垄断和数据垄断共生。互联网巨头掌握的海量数据容易导致“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但是数据的权益、数据的管理、数据的保护等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反垄断法修订已经呼之欲出。


9.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加大预算公开力度。


3日,北京207家市级部门公开市级部门预算情况,实现除涉密部门外,所有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全部公开预算。与去年相比,今年各部门的报表数量由原来的13张增为14张。首次增加了部门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今年本市还首次公开市级部门所属二级预算单位的预算,将在主管部门门户网站及各单位门户网站公布。


精简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的办理流程和手续。


落实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继续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强化公司治理,推进政策性银行分类分账改革,提升保险保障和服务功能。


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完善常态化退市机制,加强债券市场建设,更好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拓展市场主体融资渠道。


图片


10.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重要任务。


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


增量留抵税额,是指与2019年3月底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税额。对增量部分给予退税,一方面是基于鼓励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考虑,另一方面是基于财政可承受能力的考虑,若一次性将存量和增量的留抵税额全部退税,财政短期内不可承受;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11.优化调整进口税收政策


加强对中小外贸企业信贷支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优化承保和理赔条件,深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


稳定加工贸易,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优化调整进口税收政策,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进口。推动国际物流畅通,清理规范口岸收费。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