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湖北官员的疫情日记3】如何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今日湖北

2020-02-17 11:36:32

在学者型官员中,我一直很关注黄奇帆。学习他的一些观点。


黄奇帆的创新思维,来自于他丰富的工作经历:


1994.09——1995.04,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市委研究室主任。

1998.04——2001.10,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主任,(1998.02—1999.12,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班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1.10——2002.05,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2009.11——2010.01,重庆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代理市长、党组书记

2017.02——2018.0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人们称他是重庆政坛老资格,黄奇帆先后经历6位市委书记。2009年就任代市长后,更是先后与3位政治局委员搭档。


他是最敢说(做),最会说(做)的干部。


“金融市长、重庆CEO、学者官员”,甚至是“房地产的敌人、互联网金融的掘墓人”的称号在重庆的金融布局、经济增速以及民生保障等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黄奇帆2008年引进了富士康和惠普。现在,重庆作为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取代了昆山。


2019年上半年重庆市移动通信手持机产量为8276.49万台。


2019年智能化商品零售快速增长,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44.0%、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50.3%、智能手机增长37.6%。


最近,黄奇帆发表了一系列观点。都很务实。


他认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复工复产依然困难重重。


一是疫情防控所导致的工人极度短缺。工人返回工厂手续很多,各级政府之担忧确实能理解,复工申请层层批复、复工培训、疫情防控、人员梳理管控,每一个细节都重要,这确实是无奈之举;不过只要手续齐全,效率还是很快的。但是工人依然回不来,封路、封村、劝返、拒入、户籍、住所、隔离时间等问题,这才是导致复工的第一大难点。


BOSS直聘的数据表明:2020年春节后十天(2.3-2.12),就业市场新增招聘需求较2019年同阶段减半,10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新增人才需求锐减61%,规模占整体需求的44%,较2019年同期降低了8.7个百分点,千人以上规模的大型企业人才需求比例由2019年的18.9%提升到2020年的26.4%。


二是疫情导致很多产业供应链残缺不全。全国各地大部分企业都有很多外协零部件供应商,大家都会面临工人短缺、材料短缺、部件短缺的问题。这些企业处于不同城市的不同区域,政策不同程序不同,恢复生产时间不同、互相匹配极难。


三是疫情期间的企业物流运输几乎停顿。除了疫情必需的物资,全国各地设置了各路关卡,供应商原材料、零部件进不来,复工生产后产品运不出去;同时人员限制流动导致市场拓展极难开展。尤其是外贸,目前60多个国家限制中国进入,市场损失巨大。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除了现在各级政府所采用的税收等政策以外,他建议加快如下几方面改革:


一是尽快落实农民工在城市落户的有关政策,快速解决制造业用工短缺问题。如果3亿农民工中有2亿能在城市落户,不仅可以纾解春运压力,还能快速补充城市劳动力、有效延长农民工工作年龄、年度工作时间,延长人口红利机遇期。


二是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制度是1990年代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将之取消可为企业和职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


三是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实行年金制度,并疏通企业年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渠道和机制。这不仅有利于补充社会养老保险资金,还有利于形成庞大的长期资本供给,为资本市场繁荣稳定奠定基础。


四是想方设法降低物流成本。此次疫情将给一些“在线”产业带来重大机遇,也对物流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建议重点提高铁路运输货运量在各类运输方式中的比重,将铁路线尽快延伸到各类开发区、厂矿企业去,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这四点都很有前瞻性,也是目前应该启动的改革。


14日,中央深改委会议提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正好,他建议建立中国公共卫生安全体系。


第一,教育部要鼓励双一流大学(原来的985、211大学)设立高质量的公共卫生学院,而不是只有医学院校来设置这一专业。财政部要有专门的投资来建设这种类型的公共卫生学院,这样才能快速培养一批既懂得公共卫生,又懂得系统防疫、应急响应的人才队伍。


第二个建议是应该建设一所国家重点的单体公共卫生与防疫大学,比如叫做“中国公共卫生大学”,类似于美国的“卫生与公众服务大学”和“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该所大学要教学与科研并重,为国家培养高端的公共卫生与防疫人才,同时集中力量建立公共卫生与防疫的研究体系、实验室体系,汇集全球高端科技人才,承担中国乃至全球的公共卫生领域的前沿研究工作。


第三个建议,在各级政府制定“十四五”规划时,建议加大公共卫生与防疫的比重。


要加大公共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运营体系、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在“十四五”的五年时间里,从中央到地方花上2000亿~3000亿元把整个中国的公共卫生系统的短板给补上。


我也建议,各级卫健委主任,应该是学医出身,上任之前脱产学习半年。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