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景文化:潜在的世界非遗

今日湖北

2025-08-20 19:33:39

伴随“中国风景园林”申遗推进,中国八景文化的世界非遗特质愈发凸显。八景自宋至清经皇室推崇,成为府州县风景营造与评选惯例,兼具物质与非物质双重形态——“燕京八景”“襄阳十二景”是物质标杆,而宋元明清约8000部府州县志和海量八景诗画、碑记,则构成庞大非物质知识体系。虽现代方志体例缺失致传承中断,但“新八景评选”仍非制度化地接续着这一文化。

1.jpg

“襄阳十二景”之“高阳池馆”

中国八景文化的思想本源主要为道家的“道法自然”宇宙观和儒家的“天圆地方”时空观两者的结合。明清方志制度化传承,官儒精英主导评选营造,百姓为社会传承主体,如今却面临传承断档危机。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高度公共性、地域代表性、时空均衡性、吉时祥瑞性、持续再创性。

价值层面,八景是“天人合一”的活态见证,影响远及东亚,是联结民族认同的精神纽带;李白、范仲淹等借其创作传世佳作,推动地方文学发展;“潇湘八景图”开启八景诗画传统,影响域外艺术;其区域风景营造体系为世界人居贡献独特智慧,对当代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jpg

“襄阳十二景”之“高阳池馆”

作为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之一,八景能增进中华文化认同、促进社会团结。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重构传承系统、推动其申遗,既是契机也是使命。(来源:《中国园林》 撰文:万敏、潘莹紫、姚佳其、王凯悦)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