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谨以此文纪念对越自卫还击作战44周年!献给那些在这次作战中出生入死的战友们!(本文作者 侯绍军)
1979年2月17日凌晨6点40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正式打响。此前,我所在的43军129师385团已在边境隐蔽了3天3夜。当跨出国境第3天进入4号公路时,我们3营炮连与2营4连相遇。突然听到4连队伍里有人叫我的名字,侧头看去,是同乡战友高魁龙。我俩几乎同时跨出队伍互相拥抱。其实,我俩平时见面没有这个动作,此时隐含的意思很清楚:战情复杂,今日相遇,不知二人是否还有见面的机会。
我和高魁龙是高中同学,只是他比我低一个年级;二人同年同月同日从湖北巴东县茶店公社应征入伍 ,同时分在一个团,他2营步兵4连,我3营炮连。在异地,由于同乡、同学加战友的关系,显得格外亲切。我俩不时约会,畅谈人生理想,交流家乡信息。高魁龙天资聪明,除各项军事技术在同年兵中突出外,还会拉二胡、吹笛子、打篮球,是连队文体活动耀眼的“明星”。我俩相互鼓励,携手同行,共同进步,到军营的第二年,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先后当上了班长。
短暂相遇,我俩相互叮嘱:在战场上,一是要杀敌立功,不当孬种,为家乡争光;二是要注意安全,既要消灭敌人,又要保护好自己。说着说着,高魁龙从挂包里掏出一块压缩干粮(参战前,统一每人按3日标准配发了3包压缩干粮。每包3块,每块3两左右),急切地说:这块干粮给你,你身体比我虚弱,战斗中用得着。我再三推辞,可他不容分说,一定要坚持塞到我的挂包里。我知道,这是因为深深的战友情加兄弟情,让他作出了宁可自己受饿,也要将有限的干粮分给我的决定。一股热泪一下子湿润了眼眶……
没想到,就是这块压缩干粮,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团担负的是“断敌退路,打敌增援,阻敌逃跑”的穿插作战任务,由于后勤运输跟不上,到第4天即2月21日晚,我班大部分战友所带3天干粮已经吃完。部队短暂停下休整时,见战友们实在饥饿难忍,我便拿出仅有的一块压缩干粮,战友曹南也拿出他剩下的两块,我们就用这3块干粮煮了一锅稀汤,让全班战友充了一次饥,补充了一点能量。此刻,我不由得想起高魁龙战友:他塞给我的那块干粮真是雪中送炭啊!而同样执行穿插任务的他,给我了一块干粮,说不定此时正在挨饿呢!战争结束后,如果我还活着,他的倾囊之恩,一定要涌泉相报!
我和高魁龙本来就亲如兄弟,通过战场上的这块干粮,感情就更深了一步。战争结束后,我俩相聚的时间就更频繁了,见面聊天的内容也更丰富了,只要到一起,几乎都要讲到战场上的事。我讲战争打响时,我们八二迫击炮如何为步兵开辟通路,摧毁敌火力点,以及我因饮溪水中毒,如何历经艰辛送后方医院抢救而九死一生的遭遇等故事;他讲他作为火箭筒班长,如何带领全班冲锋陷阵,多次勇敢攻克敌人火力点的故事。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次,我们闲聊时,高魁龙突然莫名其妙地指着拴在营房附近的一匹军马说:“它是我大伯变的(其大伯高映光,又名高映书,曾是27军卫生排长,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场壮烈牺牲),这次战斗中我之所以活着回来,就是大伯的保佑。”就在这时,那匹军马打了一个响鼻。高魁龙接着说,“你听,大伯在给我打招呼呢。”我感到奇怪:“你是不是被战场上的枪炮声震昏头脑受刺激了?”他却不承认。
可没过几天,4连就将他送到陆军医院精神科治疗。尽管医院组织专家会诊、精心治疗、重点监护,但最后他还是留下了间歇性精神错乱病症,不发病时还好,发起病来就会说些无头无脑、无边无际的话。1980年12月,高魁龙带病退役,回到了家乡茶店公社蒿坪大队2小队(1983年改为茶店镇蒿坪村2组)。
多么好的一位战友,怎么就被这种病魔缠身?将来他的生活该怎么办啊?那段时间,我成天为他的身体状况忧心不已。因而,我退役以后,每次回家都会前去看望,送他一些衣物、食品之类,可这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多大问题。因我在省城工作,早年交通、通信落后,回去一次或联系到一次都不容易,想帮他解决点困难实在力不从心。
2008年10月,我利用公休假专门去了高魁龙家一趟,主要是看能为他解决点什么困难。高魁龙的妻子谭芳虽然幼小时摔入火盆,脸部和右手致残,但心灵很美,思维也非常清楚,她知道我的来意后,告诉我目前家里最大的困难是土墙老屋四壁破旧,雨天,室外大下室内小下。她说,此房已被政府列入危房,如果能在规定时间和地点重建,政府验收后补贴6300元。由于她家极度贫困拿不出钱来,因而迟迟无法动工。
政府的规定是合情合理的。但高魁龙因带病退伍回乡,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发病时还要花钱治疗,短期稳定时也要坚持吃药预防。民政部门从1981年开始每月发给他补助费7元,以后逐年上调到12元、25元、35元、50元……到2018年时,每月也就505元。这笔本来就很少的钱,说是定期定量发给他,实际上经常到不了位。再加上妻子也有残疾,一家生活极度困难。这种特殊的情况,有关方面对其住房改造能否采取变通的办法给予解决?
于是,我找到蒿坪村时任党支部书记高秀畔商量。高书记很支持,表示支部和村委会将马上开会,拿出具体方案后向镇里上报。说来也巧,此时镇政府民政办正好有一位工作人员下村来了解危房改造情况。听我和高书记详细反映高魁龙家的特殊困难后,当即表示将配合村里变通解决。随后村、镇领导都给力,时间不长,我就在武汉得到佳音:高魁龙家的危房改造完工了!
住房问题解决了,高魁龙一家有了安身之处,但我还是高兴不起来。我觉得,这样一位病退军人,其生活补贴如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就好了。正好,从2008年开始,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凡参战退役的城镇 、农村无职业者,都有一份生活补贴。但是,按照有关规定,退役参战军人如已经享受包括病退在内其他形式补贴的,可就高不就低地选择一项。2008年参战退役军人每月享受100元的生活补贴,而高魅龙享受的病退补贴略高于此,不能另外享受参战补贴。
后来,随着国家对参战人员的高度重视和补贴政策的逐步完善,参战补贴数额渐渐高出病退补贴。高魁龙参过战,且属病退,没有固定职业,无收入来源,完全可以“就高”享受这一政策补贴。可是,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退役军人,除战场立功者在立功证书上有参战记载外,大部分参战人员档案里都无记载,有关部门却只依据档案记载认证。然而,战场上立功者毕竟是少数,高魁龙虽然也是出生入死,却因记功名额有限而未记功,因而看不出参战经历。
对此,高魁龙曾多次到当地镇、县有关部门反映,其答复是:你的档案里没有参战记载,无法确认是否参战。由于高魁龙上访次数较多,尤其一身破旧军装和沾满泥土的解放鞋特扎眼,他还没进门,就有人说,那个神经病又来了,要参战补贴,别理他。更有甚者,有一次,高魁龙之子为其父争取参战补贴上访时,有位工作人员板着脸说:“多次叫你们不要来胡搅蛮緾、非法上访,你们不听,你爸爸有神经病,难道你也神经有毛病?该给他的都落实了,不符合政策的别想了。如果下次再来,就拿你开刀,看整不死你!”从此,高魁龙以及他的妻子、儿子再不敢上门反映了。
2020年11月28日,同在武汉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当晚要宴请一位从巴东来汉的客人,想到我是巴东老乡,就再三邀请我去作陪。没想到,巴东来的这位客人叫高宗庆,竟然与我的战友高魁龙是同村人。虽然高宗庆比我至少小20岁,但一口浓浓的家乡话,加上都是当过兵的人,很快就把距离拉近了。一听说我与高魁龙是战友,并且参加过对越作战,高宗庆竟然“霍地”起立,给我行了个庄重的军礼。接着,就向我了解高魁龙在部队时的情况。
原来,高宗庆是现任向家湾村(原茶店镇蒿坪村于2014年与另一村合并改称向家湾村)的支部书记。他说:高魁龙家特别困难,如果他有参战证据,可以领到一份高出病退补贴的参战补贴。我多次向镇、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反映,并专门查了他的档案,根本没有参战记载。今天见到您太好了,那就请您把高魁龙当时的部队番号、代号、地址,是否参战以及什么时间参战等情况,弄一个书面材料,最好找到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和证人,这样我再与镇、县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系。
我想,如果高魁龙的参战身份得到认证,就可以领到高于带病回乡补贴的参战补贴。虽然高出部分不是很多,对于健康人和正常的家庭来说,也许是无所谓的,而对于高魁龙这样的特困家庭却是太重要了!我当即表示;高魁龙百分之百是参战人员,我一定联系上参战战友,为他提供参战的铁证。
我首先联系到在巴东工作曾在同一部队的参战战友严钦富,请他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咨询了认证参战身份所必须的条件;随后,委托在巴东工作曾在同一部队的参战战友谭德甲,请他在县档案馆查到了高魁龙的《应征青年入伍登记表》和《退伍军人登记表》;接着,又找到在宜昌市工作,曾与高魁龙同在2营的参战战友田德安(时任5连1排长,战后任5连连长),让他想办法联系到在广东汕头工作的原高魁龙所在4连连长王婵鹏,请其提供证明。很快,几位战友的反馈都来了,田德安战友还给我提供了王婵鹏老连长的联系电话。
71岁高龄的王婵鹏老连长,当听我说高魁龙退伍后的病况,以及因参战身份无法认定不能享受补贴时,非常激动地说:“高魁龙当年是我连队的优秀班长,不仅参了战,而且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不怕牺牲,带领全班出色地完成各项战斗任务,我为他提供这个证明理所当然。”老连长连夜写出了《关于高魁龙同志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证明》(见附件二)。
有了老连长这个铁证,我的底气十足了!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要求,还必须由本人提交申请。高魁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已经好多年没动过笔了,怎么可能写出申请呢?我义不容辞地为他捉刀代笔,写出了《关于认定参战身份的申请》(见附件一)。
2021年1月15日,我将高魁龙的申请报告、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其身份证、退伍证等复印件整理后,全部交给了前来省城办事的高宗庆书记。1月30日,高书记电告:材料已交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不久将会上报恩施州。我听到后很高兴。将这一进展电告老连长后,他也为之高兴。
然而,现实中,办事速度慢得却让人无法想象!2月份包含春节,时间顺延情有可原,可到了4月初还没有消息。4月28日,高魁龙之子去县里查询,相关工作人员说已经报到州里了。接着,小高当天坐长途车赶到恩施州退役军人事务局,一位姓丁的工作人员虽然接待热情,但答复却很意外:“巴东确实报来了,但名册中没有叫高魁龙的。”接着,当着小高的面给巴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通了电话。同时,在巴东工作、当年与高魁龙一起参战的严钦富战友,也直接电话询问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有关人员:“茶店子镇参战老兵高魁龙参战身份至今未予认证,难道是要让本人往省里、部里跑?”其答复是:“参战身份认定,要报省里报部里,明天我问一下具体负责的优抚股。”村书记高宗庆也不得不再次到镇里、县里联系奔走争取。
可是,一晃4月份又过完了,仍然没有消息。至于在哪里卡壳了也不知道。看来不能完全按程序走了,于是,我干脆找到省里。5月10日,我直接到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信访接待室,将报送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那套材料复印件,交给了一位姓马的值班副处长。他认真看后,觉得这些材料真实有效,怎么会拖这么长时间,表示立即向领导汇报,将尽快通知恩施州落实。
终于, 5月24日,高宗庆书记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我,正式接到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通知,高魁龙参战身份已经确认。从2021年5月份开始,每月按政策规定享受参战补贴待遇。想不到,解决这一本来没有多大问题的问题,就像攀峰途中的山路十八弯啊!
认证办下来后,高兴之余,我也生出感慨:一是一位为保卫祖国而参军的热血青年,在战场上不怕牺牲、英勇杀敌,因脑部受到炮火震荡留下精神分裂后遗症的退伍老兵,战争结束41年后相关部门才确认他的参战身份,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二是巴东县本地就有一批与高魁龙同年入伍,且有的就在同一个连、一个营、一个团服役,而且有的战友参战身份已被确认,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稍微做点功课,问题不难解决,哪用得着找外省的老连长出证明。三是在这个社会,应该大声呼唤真情。为百姓办实事不能只喊在嘴上,要落实在行动上。从高魁龙参战身份认证中暴露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分明是有的办事人员对部队、对参战老兵缺乏感情。
事实上,多年来,我不遗余力地关心高魁龙战友,并为其争取应有的待遇,也有人冷嘲热讽:你何苦为一个精神病人做这些呢?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为一个健康正常的人做些事,人家还会报答你、感激你,而为这样一个神经病人跑路、花钱,不都是白干吗?是的,我不图什么,就是白干的,不要说他曾经是战场上的勇士,就凭他出征时毫不犹豫地给我那块压缩干粮,我就应该记住他、帮助他!2023年大年初一,我给高魁龙电话拜年,了解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他妻子谭芳激动地说:参战认定弄到后,从2021年5月起每月领取参战补贴700元,2022年上调到每月750元,从2023年起,每月又增加到800元。而且,从2021年起,高魅龙和我享受的低保也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每人每月365元。关键是,由于参战身份的确认,更受到村、镇领导重视,过去高魁龙讲自己参过战,打过仗,村组有些人觉得那是‘疯人说疯话’,身份确认后,神经有问题的高魁龙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我们家的房子因基础不牢有点下沉,政府知道后还及时派人进行了加固。今年春节前,政府还专门派人上门慰问,乡亲们对我们更友好了。由于党和政府如此关心,高魁龙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也明显好转,家的生活比过去好多了,我们从内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由此可见,我们中国的老百姓,对生存诉求的要求并不高,也是知道感恩的。因此,我希望各级政府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一定要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做好参战和因病、因残退役人员的政策落实工作,应该是主动为不知道政策的人去落实政策,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给他们。应当明白,解决这些退役人员的实际问题,其实就是激励更多的现役军人为保卫祖国、守卫边疆、献身国防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一:高魁龙认定参战身份的申请
关于认定参战身份的申请
巴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
我叫高魁龙,男,中共党员,退伍军人,现年63岁,巴东县茶店子镇向家湾村8组村民。
本人响应党的号召,于1977年1月为保卫祖国去当兵。分配在陆军43军129师385团2营4连,即33762部队51分队。由于政治表现和军事技术较好,于1978年入党,先后担任副班长、班长。于1980年12月因病退伍。
我所在的部队于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当时我的连长是王婵鹏,排长张登文,我担任火箭筒炮排班长。
我们连队的任务是执行穿插,为大部队攻打越南七溪县开辟通路。我们班的任务是摧毁越军地堡和装甲车辆。自2月17日战争打响到3月16日战争结束,我带领全班战士冒着枪淋弹雨,严格执行作战命令,认真听从上级指挥,先后摧毁了越军多个目标,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
参加这次保卫祖国的对越作战,是我一生永远不会忘记的。然而,在我的档案中却没有参战记载。退伍整整41年了,到目前,没有享受到参战人员的任何待遇。因此,特申请退伍军人事务局报着对一位参战老兵负责的态度,认真调查核实,认定我的参战人员身份,落实并补发我应享受的参战人员待遇。
申请人:高魁龙(电话:13477281XXX)
2021年1月 10日
附件二:老连长王婵鹏关于高魁龙参战的证明
关于高魁龙同志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证明
尊敬的湖北省巴东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
我叫王婵鹏,男,现年71岁,中共党员,退休干部。在1979年我国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当时是你县参战人员高魁龙的连长。现对高魁龙同志当时参战情况证实如下:
高魁龙于1977年1月应征入伍,在陆军43军129师385团2营4连服役。129师的代号为33760部队。385团的代号为33762部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改为53315部队。高魁龙服役期间,积极要求进步,1978年入党。历任战士、班长。能认真学习,刻苦训练,不断提高学习文化知识和军事技术水评,成债优秀,多次受到嘉奖。
该同志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返击作战时担任我连火箭筒炮排一班班长。不怕苦,不怕累,战前带领全班刻苦训练,作战时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不怕牺牲,带领全班出色地完成各项战斗任务。
我们团担任师的主攻任务,在广西龙州县下冻公社区域集结,向越南的靠茅山、七溪县方向之敌发起进攻。我连于2月13日先攻占靠茅山右侧的658高地,牵制对面越南的驻军,掩护大部队进入进攻出发阵地,2月17日6时40分总攻开始,我连向越南驻军之敌发起进攻,歼灭对面之敌,向纵深扩大攻势。在向班江、那邦、安劝、巴米东侧无名高地之敌进攻时,我们连队受到越军炮火袭击阻止,多人受伤,三人牺牲,高魁龙当时被震晕。3月16日战争结束后,高魁龙精神有所异常,组织上将其送部队医院治疗,因神精受损严重,导致留下后遗症。1980年12月退役回乡。
特此证明
证明人:王婵鹏(电话:13676125XXX)
住址:广东汕头市龙湖区珠池街道金砂东路资华园XX栋XX号 2021年1月12日
附件三:高魁龙应征入伍及退伍登记表档案资料
▲高魁龙档案资料(1—1)
▲高魁龙档案资料(1—2)
▲高魁龙档案资料(1—3)
▲ 参战前战友合影。后排左一:高魁龙,前排左一:本文作者。
▲ 高魁龙家改造前的老屋。
▲参战时高魁龙所在4连连长王婵鹏。
▲ 2021年春节,在广东打工的高魁龙之子高星(左)前往汕头市给其父的老连长王婵鹏(右)拜年。
▲ 2019年是参战40周年,战友田德安(右)专程从宜昌赶往巴东看望高魁龙(左),并赠送纪念品合影。
▲ 2022年7月7日,本文作者侯绍军(左)专程前往高魁龙家看望慰问高魁龙(右)。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