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旅游市场蓬勃复苏的浪潮中,导游胡玲以其“五星服务”的专业素养,成为连接城市游客与乡村沃土的重要纽带。她深耕国内乡村旅游线路,用脚步丈量田间地头,用真诚架起城乡桥梁,不仅让游客体验到乡村的独特魅力,更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成为拉动内需的生动注脚。
深耕乡土,定制“有温度”的乡村体验
胡玲的“五星服务”,始于对乡村资源的深度挖掘。不同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游览,她花了三年时间走遍省内200多个行政村,手绘出包含古村落建筑、非遗手艺、特色农产、民俗活动的“乡村宝藏地图”。带团时,她总能根据游客需求定制专属路线:为亲子家庭安排“稻田插秧+非遗扎染”体验,让孩子们在劳作中感受农耕文化;为摄影爱好者设计“晨雾梯田+古村暮色”行程,用镜头捕捉乡村诗意;为银发群体规划“慢步古街+中医理疗”之旅,在悠闲中体验乡土康养。
一次带团前往山区古村,她发现当地老人的手绣鞋垫做工精美却滞销。胡玲当即在行程中加入“手绣工坊探访”环节,邀请老人现场教学,还特意准备了包装礼盒,鼓励游客将这份“指尖温情”带回家。如今,这个原本冷清的小山村,因她的推荐成了网红打卡地,月均接待游客量增长300%,村民人均月收入增加近2000元。
精准对接,搭建“助农销”的消费桥梁
“导游不仅是讲解员,更应是乡村振兴的宣传员。”这是胡玲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深知,游客的每一次消费都是对乡村发展的直接助力。为此,她主动对接各村合作社,建立“优质农产数据库”,将村民的土蜂蜜、高山茶、手工辣酱等产品纳入“旅游消费清单”。
在带团过程中,她从不生硬推销,而是通过故事打动游客:讲解蜂蜜时,她会讲述养蜂人凌晨追花夺蜜的辛劳;介绍茶叶时,她会带着游客走进茶园,看茶农如何手工采摘、古法炒制。有游客担心携带不便,她便联系快递网点提供“旅游特产直达服务”,仅去年就帮助村民销售农产超80万元。她还牵头组织“乡村好物进社区”活动,邀请村民带着产品走进城市,让旅游消费从“一次性购买”变成“长期复购”。
赋能乡村,激活“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胡玲的服务不止于带团本身,更着眼于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她发现部分村庄因服务能力不足留不住游客,便利用休息时间为村民开展培训:教民宿老板如何提升客房服务,帮农家乐厨师设计“在地化菜单”,指导年轻人用短视频宣传家乡。
在她的带动下,许多村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古村的木匠开始为游客演示传统榫卯工艺,山歌传承人办起了“山间歌会”,就连留守儿童也组成了“小小讲解员”队伍。“游客来了有看头、有玩头、有买头,村民有钱赚、有奔头、有劲头,这样的乡村旅游才能走得远。”胡玲说。
如今,胡玲带过的乡村线路,游客复游率达45%,带动周边30多个村庄发展起特色产业。她用“五星服务”的标准,让乡村旅游从“流量”变成“留量”,从“观光”变成“消费”,不仅让更多人爱上中国乡村,更让乡村振兴的种子在游客的脚步与消费中生根发芽,成为拉动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鲜活样本。
采编:李德斌
责任编辑:万星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