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省国动办工作队深耕驻点帮扶的生动实践

今日湖北

2025-10-18 22:30:40

干净整洁的硬化路、波光粼粼的当家塘、宽敞明亮的便民服务中心……深秋时节的罗田县匡河镇安仁山村,处处展现出安静祥和的美丽乡村景象。近年来,省国防动员办公室驻村工作队以“钉钉子”精神扎根安仁山村,围绕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核心任务精准发力,推动这个白莲河水库库区移民村实现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幅产业兴、乡村美、村民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筑牢红色堡垒,凝聚党群同心力

安仁山村三面环水、依山而建,土地多为沙石地与灌木丛,曾因产业基础薄弱、青壮年外流等问题制约发展。工作队驻村后,首抓党的建设,以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破局。通过常态化开展“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邀请第一书记上党课、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最新理论、上级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不仅提升了党员的政治素养与服务意识,更发展了4名入党积极分子充实后备力量。针对村民饮水难题,工作队、村两委主动协调资源,为6组20余户村民打深水井1口、铺设饮水管路300余米,彻底解决“吃水愁”;同时规范村民代表大会、村务监督委员会运行,依托村务公开栏、微信群及时公开村务信息,让村民真正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中,凝聚起“众人拾柴”的乡村治理合力。

聚焦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新路径

巩固脱贫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底线。工作队创新建立“部门预警+入户走访+发动群众”的防返贫监测模式,联合村干部、村民代表组建监测小组,对全村916户农户动态跟踪,确保突发困难群众“早发现、早帮扶”,截至目前全村未出现返贫现象。产业帮扶上,工作队经实地调研与科学论证,选定油茶种植作为特色产业,成立村集体合作社,采用“乡村振兴经费+农户土地入股+合作社管理”模式,建成1200亩高标准油茶基地,累计投入资金757.1万元。该基地不仅解决了土地抛荒问题,还为村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已带动约2万人次务工,发放劳务费265万元,实现村民人均增收2038元,更辐射周边文家坊村、碧水湾村等十余个村形成油茶产业带。

就业是民生之本。工作队紧扣省国动办与罗田县政府签订的《省直单位定点帮扶计划书》,结合党员代表大会、湾组会等载体,开展多场次就业技能培训;依托油茶基地设置多个就业岗位,优先吸纳脱贫户、监测户就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

建设和美乡村,打造宜居好家园

美丽乡村建设既要面子”也要“”。工作队通过向上争取资金与村集体自筹相结合,筹集307.16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升级与和美乡村建设:硬化全村“三户集中居住户”及部分“两户集中居住户”道路1757米,解决村民“出行难”;新建便民服务中心1座、200平方米生态停车场,修建排水沟227米、整治池塘3口、安装安全围栏420米,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维修无害化卫生厕所3个,聘请公益岗位人员定期维护;在27个村民小组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配备垃圾清运车,开展环保宣传,实现垃圾处理率100%,村民居住环境舒适度显著提升。

为营造平安和谐的乡村环境,工作队多措并举加强社会治理:打造50余米科普长廊,宣传村规民约、森林防火等知识;邀请省国动办法规处、匡河镇法庭专家开展2场法治讲座,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通过案例分析、法律咨询提升村民法治意识;完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增添多媒体设备、图书馆,评选“文明家庭”“好邻居”,以文明乡风涵养乡村正气。

曾经道路“晴天灰雨天泥”、产业“零支柱”到如今村容整洁、油茶成林,省国动办驻村工作队用实干与担当,为安仁山村注入了乡村振兴的强劲动能,也让库区移民村的未来充满希望。

来源:黄冈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杨帆 通讯员 金慎

责编:万星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