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我出生到处开满野花、结满果实的山村——利川市福宝山双河口土溪河。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溪一河,都留下了我的成长足迹。那一条连接山里山外的弯曲小路,我也不知走过了多少次,但这一次,却是在组织的关怀和安排下,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以一名共产党的身份回到自己的家乡。
5月6日下午,乘汽车从恩施到利川汪营下高速,100分钟,20分钟的一级旅游公路就到了福宝山。这一段路程,在五十年以前,需要2天时间;在十年以前,需要1天时间;在五年以前,需要8个小时的时间;如今,2个小时基本搞定。交通的便捷一下子拉近了时空的距离。
双河口村支部官书记已经等在机关党总支办公室,他老家在谋道镇,在福宝山工作已经20多年,却依然显得非常年轻,这可能与常年呼吸福宝山清新的空气、置身优美的风景、饮用清澈的泉水有关吧。虽然已经是下午快到7点,新调来的王启美、朱启学两位副主任和党总支书记周继武却都还在处理公务,没有回家。我介绍了此行来意后,就全国两学一做、省主题党日、州不忘初心等重点活动的主要精神和州科技局党总支的安排与他们进行了交流。他们说:“没想到你们州里行动这么快。我们也是准备下周抽时间回老家去回访呢,市里的会议已经动员了。”看来,他们也很期待回到自己的老家。
谈话间,我又才想起匆忙中应该带的资料落在了来时的车上。不过,我只用了10分钟的时间就在他们的电脑上将州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协调小组办公室编写的《现行强农惠农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手册现行强农惠农精准扶贫政策宣传手册》的电子版进行了下载打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一直以来通讯都不太方便,无线信号极其微弱,在山里行走,即使带着“全球通”的手机,也常常与外界“失联”。官书记说,村今年接通互联网,还建立了一个“双河口村工作交流”微信群,群成员有四、五十人呢!出门真的就可以不带纸笔,不带U盘,随时可以收发通知,沟通情况,干部办公,群众办事都特别方便。
走在回家的水泥路上,路两边的山岭种满了黄莲。黄莲是中药草本植物,一般从幼苗移栽到收获需要五年时间。在福宝山成规模种植时间已经超过50年,这里出产的“鸡爪黄莲”全国有名。黄莲全身是宝,其根茎叶须均可入药,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有明显疗效。母亲对我说,“这条乡村路还跟你同龄呢。那年你刚刚出生,全队的人都来挖路。我们把你用棉袄裹好,装在背兜里,放工地上一放就是一天。有一天晚上下着雪,你哭个不停,我们就背着你假装回去,你就一点不作声了。我们走很远绕一个大圈子,悄悄折身回工地的时候,你又哇哇大哭起来。我们就稀奇:有瓮裙盖到的,你又看不到外面,啷个就晓得我们在往工地上走呢。”母亲一席话使我回想起儿时生活的艰辛。直到我读高中时,我还经常跟着我母亲,自己带饭去几十里开外的黄莲场打工,任务是起黄莲,一块钱一丈,负责将生长五年以上的黄莲拔起来,剪掉根须和黄莲叶,用背篓运回收购处,就这样,一天可以挣几块钱,半夜三更才收工,再打着火把穿越树林和沟壑回家,也很少走这一条所谓的“公路”。其实,这条路自跟我一块“出生”以来就是坑坑洼洼毫不平坦的,也从来就没有通行过客车。只记得不时有高大的重型卡车开着空车进来,又拉着一车一车的木材和药材出去,粗糙的路基毛坯常常被压出一个个可以埋一个人的大坑。有经验的司机上来都带着工具,走不动了,在附近找石头、砍木棒,填好坑才能继续走。我参加工作后,每次回乡,都只得徒步。我虽然在五年以前就曾以提案的形式多次向州、市交通部门写过打通清江源至福宝山循环旅游公路的提案,却因为福宝山管理体制等原因,一直到去年,这条公路才确实地被纳入村通的计划,到春节水泥路才修到了双河口村。
5月的福宝山,多雨而温和,一粒种子落在石头上,也能生根开花。对山里人来说,这个季节最重要的农活就是扯不完的黄莲草。一块近一亩的黄莲地,如果一个人扯,那他一个月就别想从这个黄莲篷里出来。往往最后一行草扯完,第一行草又已经长了出来,必须又从头扯起。这个活不能用机械化的工具代替。我回去以后,就提出吃完饭后还是去下地扯草,但是邻居向叔说,现在他们在移载黄莲之前,提前在地里打了农达,草没有以前那么多了。“现在没有草扯,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加上今天又下大雨,就在屋里耍,探一哈家常算了。”我就问:“这个农达,其实就是一种化学产品——除草醚,这个打在土壤里,会不会影响今后黄莲的存活和品质,导致黄莲成品农残超标呢?”向叔告诉我说,“反正肉眼也看不出来。不打,草那么凶,哪有那多时间去扯草呀。”我说,长此以往,可能会毁掉福宝山黄莲的名声与品牌,也会污染山上的土壤和水体呀。他们就默不作声了。
原来教过我的小学老师汪青山因为轻微中风已经提前内休,搬到汪营集镇上去了。这次拜见到的是去年刚刚从汪营中学调来的谭登洲老师。他所在的福宝山小学目前共有在校学生11个,其中7个男生,4个女生。开设有小学语文、数学、科学、思品等课程,无外语。设有三、五、六三个年(班)级。11个学生中7个是留守儿童,有1个父母双方都不在身边。生源主要来自于月琴坝村和双河口村。还有一个学生来自忠路镇的永兴村,每天走读往返近10公里。全校有老师5个,全是男性,平均年龄50岁。谭老师说,福宝山的居民越来越少,稍微有点哈数的都为了孩子搬迁到汪营集镇甚至凉务乡、利川城区去定居了。部分还在山上种有黄莲。整个开发区现仅月琴坝村有1个村卫生室,执业医师1人。双河口有一个小药店,1名服务人员,无执业资格。村里也还没有基本的文体设施。
年过四旬的林姐是我儿时好友,她比我大几岁,当年是我们村有名的刺玫瑰,不仅长得漂亮,还十分的泼辣,许多男孩子只能暗暗地喜欢她。最终赢得她的芳心的是一个躺在病床上的小伙子,他被高热烧晕了头脑,竟不自觉地在迷糊中反复念她的名字,这事传到女孩的耳朵,最终一场疾病促成一段姻缘。如今,林姐家已是四世同堂。为了今后不耽误孙子上学,几年前她们全家就在汪营镇郊买了一块农田,自己修了私房在那里定居。如今的她依然是家中的顶梁柱,丈夫患痛风长期需要照顾,二媳妇不久又要临产,她现在白天上福宝山种地,晚上从山下收工后回到汪营集镇,下山照顾家人,整天两地奔波,往返地跑。她说:“二儿子去年从部队复员后,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正规的职业。准备外面去打工。现在水泥路已经连到了老家门口,但是公交车还没有通到村,儿子的摩托车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夏天还好说,冬天、雨天就不方便了。希望政府能够考虑村里通班车,不说每天一趟,至少逢场(赶集时)时安排一趟到双河口村的往返班车,这样才更加方便。”
(来源:恩施州科技局黄明畅)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