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汀泗桥有个文化圈

咸宁新闻网

2018-01-21 10:50:39

在咸宁市咸安区,古镇汀泗桥文化底蕴深厚,近代的北伐汀泗桥战役更是让这座千年古镇烙上了“红色旅游”的印记。但撑起汀泗桥文化脊梁的,除了广为人知的红色文化以外,更有撷取精华的非遗文化、坚守传承的传统民俗、见证变迁的时代文艺,这些,都被汀泗桥镇融汇贯通,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古镇“文化圈”。

不能丢的精髓 ——非遗文化

大到竹花轿、小到十二生肖、孔雀、龙凤等,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竹雕作品,摆放在汀泗桥镇竹雕艺人余宏明的工作室内。传承竹雕手艺四十余载的他,至今依然坚守着竹雕这门古老的手艺。他的作品《腾龙》,曾在2006年第五届中国竹文化节中国竹产业博览会上被评为“国家金奖”产品。

“十里茶担十里歌,一声嘹亮出古田”,汀泗桥镇古田村曾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江西挑夫在喝茶休憩时笑唱的山歌,被后人称为“古田茶歌”。在汀泗境内传唱了数百年后,2009年开始先后在中央、省、市电视台多次专题播放,并作为咸宁市和咸安区的首部魅力精品文化剧目录制成光碟对社会发放。古田茶歌还多次在全国、全省相关现场会上被作为表演曲目演唱。

余秋春是汀泗地方剪纸艺术传人,她的剪纸风格源于汀泗传统村落古朴风貌,其作品主要为窗花,品种繁多,如《丹凤朝阳》、《龙凤呈祥》、《比翼双飞》等传统婚庆对称剪纸图案。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同时,她也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材作品,如《花好月圆》、《晨曲》、《春耕》等。

近年来,该镇文化工作者不断深入偏远山区,积极寻访年老艺人,搜集和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原始文化材料。经过整理、申报与审批,一批汀泗特色文化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古田茶歌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汀泗竹雕被确定为咸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大保护项目,汀泗剪纸被初步列为市、区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这些非遗文化是汀泗地方传统文化的精髓,绝不能丢!”汀泗桥镇党委书记、镇长张绪华对记者说此话时,神色凝重。

不间断的传承 ——民俗文化

汀泗桥镇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文化活动也各具特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该镇便活跃着一批乡土艺人,他们或自发、或受邀,在村头巷尾以演唱地花戏、玩采莲船、玩龙灯、打泉塘腰鼓等形式进行民俗文艺表演。大到逢年过节,小到红白喜事,总能看到这些民间传统文化活跃的“身影”。

“结婚办酒,不请村里的文体活动队来闹一闹,感觉都没有气氛。”大桥村村民老周笑着说道。

民俗文化能悄无声息的融入百姓生活,有因可循。最重要的因素是民俗文化本从民间土壤而生,这就决定了它最终要反哺民间。虽然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推进使不少传统民俗日趋凋零,但近年来随着民俗文化复兴热潮的兴起,民间文艺逐渐受到重视。一批批专家、记者陆续深入汀泗桥镇,寻访、报道民间艺人,搜集、挖掘地花戏、采莲船等民俗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政府部门的重视,文化工程的实施,加上大量资金的投入,传统民俗文化更加火热。

2014年,汀泗桥镇借“一五一十”文化工程的契机,积极筹措资金,在各村新建文化广场和文化墙,并陆续成立文体活动队。队伍由村级出资筹建,镇文化站邀请老师编排节目。硬件的完善,队伍的完备,为民俗文化的传播打下坚实基础。不少村民在结婚、做寿、乔迁时,邀请这些队伍前去助兴,目前该镇已有多支文体活动队实现商业运作。

古田农民艺术团团长周正武已经60多岁,团员们的平均年龄也超过40岁。《古田茶歌》便是由该艺术团体收编,除此之外,他们还能表演《打硪歌》、拉二胡、说相声等20多个民俗节目。他说:“能将茶歌、踩莲船、玩龙灯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继续传下去,我们很高兴,也很荣幸。”

唢呐、胡琴、龙灯,掌鼓、管锣、摇船,从乡土而来的民俗艺人们唱做念打,用绘声绘色的表演,吸引了农村群众的目光,赢得了男女老少的掌声,也在潜移默化中延续了民俗文化之根。

不停步的变迁 ——时代文化

夜幕降临,赤岗村委会门前的文化广场上聚集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接插头、搬音响、装视频、排队列,随着音乐的响起,年龄相仿、服装鲜艳的中年村妇们兴致昂扬的跳起舞来。

“跳舞可比打麻将好多了,既能够联络感情,也可以锻炼身体。”赤岗村女干部毛晓兰也时常参与到跳舞中去。在她的印象里,村民们能聚集在宽大整洁的文化广场前载歌载舞,这是以前不敢想像的。

不止赤岗村,该镇古塘、黄荆塘、长寿、程益桥、洪口等村,近几年也纷纷成立了村级文体活动队。队员们土生土长,一上妆、一换衣,个个扮相好看、精神抖擞,表演起来更是有模有样。表演的节目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踩莲船、玩龙灯等,而是更多的融入时代文化。从广场舞、斗牛舞到十星舞,从欢庆锣鼓到集体朗诵、从回顾革命事迹的红色舞蹈到歌颂党的政策的群口快板,紧接地气、形式多样的各类文艺演出让观众们直呼过瘾。

除了村级文体活动队为各村村民解决文化需求外,汀泗桥镇文化站还长年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且形成有类别的“点单”模式,群众点什么,就送什么,将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据了解,仅2015年,该镇便开展文化活动300余场,服务观众10万余人次。

“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会一直把文化事业坚持下去。”这是汀泗桥镇文化站站长余大厚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虽然早已达到退休年龄,但他依然长年累月的奔波在各个村组之间。一方面,是凭着对文化事业的热爱,但更多的,也最让他难以舍却的,是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咸宁日报特约记者 李旻媛 通讯员 陈文杰 董静)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