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赤脚医生”到退休坚守,鄂西侗乡村医覃兰琼永葆医者仁心

今日湖北

2025-08-05 12:22:14

今日湖北网(通讯员:陈万勤)从青春年少的“赤脚医生”,到病痛缠身仍步履不停的退休村医,她用沾满泥土的药箱、布满老茧的双手,在缺医少药的岁月里为乡亲驱散病痛,在平凡的日常中书写非凡的医者仁心。她就是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晓关侗族乡茅坡田村医覃兰琼。

(一)

一个盛夏的夜晚,宣恩县中医院的病房里,住着一位被毒蛇咬伤的老人。医生采用了利尿排毒的治疗方案。可这也带来了一个难题——老人频繁起夜,加上腿脚肿痛无法下床,只能在床上使用便盆。

医院的病房里没有独立卫生间,一位妇女拿着盆子,一次次帮老人接尿、倒尿,不厌其烦。她一边倒,一边还轻声安慰老人:“婆婆,没关系,这是正常的排毒,排干净了身体就好了。”

旁边病床上的一位病友好奇地问:“这是你女儿还是儿媳,这么孝顺?”老人摇了摇头,用饱含感激的眼神说道:“这是我们村的村医,覃兰琼。”

原来,六十多岁的留守老人王婆婆在菜园子里择菜时,被草丛里的毒蛇咬伤了脚踝,伤口周围瞬间肿胀起来,王婆婆看着伤口紧张得浑身发抖。

接到求助的覃兰琼背着药箱赶到时,王婆婆的脚踝已经肿得像个馒头。她立刻用随身携带的绷带在近心端扎紧,“不能让毒液回流!”她一边叮嘱围观的村民,一边用清水反复冲洗伤口。“婆婆,别怕,我们马上送你去医院。”

山路崎岖,覃兰琼一路扶着王婆婆,不停地安慰她。到了县中医院,医生诊断为毒蛇咬伤,需立刻注射抗蛇毒血清并进行排毒治疗。因王婆婆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覃兰琼二话不说,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

晚上,老人因为疼痛和不适难以入睡,覃兰琼就坐在床边,轻轻给她按摩未受伤的腿部,陪她聊天。“婆婆,你家闺女给我打电话了,说马上就回来,你放心吧。”其实,那通电话是覃兰琼自己打给老人女儿的,她怕老人担心,故意撒了个善意的谎言。

就这样,覃兰琼在医院贴心地服侍着王婆婆直到她女儿赶回来。她跑前忙后拿药、送检;晚上就睡在病房的折叠椅上,随时照顾老人。

1754367608265564.png

(图为覃兰琼在整理药品

王婆婆女儿赶回来,看到眼前这一幕,眼泪“唰”地一下流下来了,三番五次地想给覃医生钱,弥补她这几天的误工损失,覃兰琼却摆了摆手,疲惫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这都是我该做的,我该做的……”

从医院回来后,覃兰琼还隔三岔五地去王婆婆家看望,帮她换药、检查身体,直到老人完全康复。王婆婆逢人就说:“是覃医生救了我的命,她是我们全家的大恩人啊!”

(二)

覃兰琼的故事,围绕着晓关乡这个小小的地方渐渐传播开去,听者好奇,知者感动,不少人对她的过往也产生了好奇。

1962年,覃兰琼出生在晓关乡七将营(后更名为齐跃村)一个普通农家。17岁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她放弃了继续求学的机会,跟随老村医学习医术。“那时候学医,上午学理论,下午就跟着师傅为患病的乡亲们实践。”覃兰琼回忆道,“师傅教我打针,告诉我进针快、拔针快,病人就少遭罪。”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玻璃注射器是常用的工具。她跟着师傅走村串户,足迹遍布了村里的每一条小路。“那时候去给乡亲们看病,山高路远,没有餐馆。他们知道我们还没吃饭,都会很热情地招待我,心里特别感动。”

学成后,覃兰琼成为一名村医,在晓关乡的几个小山村里,一干就是近40年。她背着大药箱,里面装着血压计、体温计、常用药品和健康宣传资料,走家串户为乡亲们看病。

晓关乡的小山村地域广阔,村民居住分散。覃兰琼不会开车,最远的地方距离卫生室,需步行一个多小时。“村里八十几岁的老人需要量血压,得考虑他们腿脚不方便,我要主动跑到他们家里去。”覃兰琼说,“老人们的身体健康随时都被我了解着,再苦再累也值得。”

日积月累,覃兰琼膝盖开始疼痛难忍,去了医院一检查,被确诊为滑膜炎合并半月板积水,双腿痛得晚上睡不着觉,走路像针扎一样。回忆起那段日子,她的语气平静却难掩疲惫,“膝盖肿得像充了气的皮球,每走一步都要忍着钻心的疼。”

即便如此,她依旧放不下村里的乡亲。2020年的大年除夕夜,阖家团圆的日子里,覃兰琼的手机突然响起。电话那头,一位村民焦急地说家里老人突发疾病。她二话不说,忍着腿痛背起药箱就往外走。此时的双腿像碎玻璃在软组织里搅动一样,可她却咬牙坚持着,一步一步艰难地朝村民家走去。

2020年,刚做完脚部治疗的她,还没等伤口完全愈合,就不顾医生“至少静养三个月”的叮嘱,重新投入到工作中。那段时间,她需要走乡串户为乡亲们做体检、发药,最远的人家开车也要20分钟,步行则要一个多小时。脚痛得实在走不了路,她就让家人或相熟的村民开车送她。“坐在车上,脚稍微动一下都疼得直冒冷汗。”覃兰琼说,“但一想到还有那么多老人等着我,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

在村里出诊时,她常常需要在泥泞的小路上步行。有一次下过雨,道路湿滑难行,她一脚踩空摔倒在地,疼得半天爬不起来。路过的村民要送她回家,她拒绝了:“先去看病人,不能让人家等着。”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她又继续蹒跚着向前走。

(三)

2022年,覃兰琼到了退休年龄,但村里的乡亲们舍不得她走,联名写申请到乡卫生院请求她继续留在村里当医生。乡卫生院根据综合评估,在她也很愿意的情况下,决定让她留了下来,继续为乡亲们服务。

如今,覃兰琼的脚痛依然没有痊愈,但她每天仍然坚持为乡亲们看病、量血压、做健康宣传。“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就会一直干下去。”

2022年深秋的一个夜晚,覃兰琼接到孟幺妹老伴的电话,电话里传来老人带着哭腔的声音:“覃医生,你快来!老婆子肚子疼得在地上打滚……”赶到孟幺妹家时,只见她蜷缩成一团,脸色惨白如纸,额头汗珠直滚。覃兰琼初步判断是肾结石疼痛,必须立刻送县医院。

救护车呼啸着开往县城,孟幺妹始终紧攥着覃兰琼的手,指甲几乎掐进她的肉里。“莫怕,有我在。”覃兰琼用另一只手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像哄孩子似的重复着这句话。到了县医院急诊室,医生要做腹部CT,孟幺妹却突然抓住覃兰琼的白大褂不放,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恐惧:“我不去!你不跟着我,我怕……”

当时急诊室正忙得不可开交,护士试图搀扶孟幺妹去检查室,她却死死拽住覃兰琼的衣角,喉咙里发出呜呜的哽咽声。覃兰琼蹲下身,用纸巾擦去她额角的冷汗,贴着她耳朵说:“我陪你去,一步都不离开。”

确诊为输尿管结石并伴有肾水肿后,孟幺妹需要住院治疗。办理住院手续时,老人又开始焦躁不安,反复问:“覃医生,我害怕。”覃兰琼看着老人眼中的惶恐,轻声对她说:“别慌,我留下来陪你。”

那个夜晚,县医院住院部的走廊里,总能看到覃兰琼忙碌的身影。她先是帮孟幺妹接来热水泡脚,又帮她梳理凌乱的头发。凌晨一点,老人说想上厕所,覃兰琼就扶着她慢慢挪到卫生间,怕她腿软摔倒,便一直半蹲着用手臂环住她的腰。回到病床后,孟幺妹突然抓住她的手贴在自己脸上,含混地说:“我孩子在浙江打工,真是老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这次多亏了你……”

两天下来,覃兰琼没睡过一个囫囵觉。白天要帮老人取药、热饭,晚上就坐在床边的小马扎上,只要孟幺妹稍微翻身,她就立刻起身查看。同病房的病友家属感慨:“从没见过哪个医生这样伺候病人,比亲闺女还细致。”

孟幺妹的儿子从浙江赶回来后,看到母亲被照顾得干干净净,床头柜上还放着覃兰琼买来的新鲜水果。感动的话语无以言表,转身就要给覃兰琼下跪。覃兰琼连忙阻止,一直念叨着这是她应该做的。

她经常帮助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有位老人住院没人陪护,我就去帮他拍背、喂饭,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

(四)

2023年大年初一,覃兰琼在为全家准备新年晚饭时,手机突然响了。电话那头是村里一位癌症患者的儿子,声音带着哭腔:“覃医生,我爸疼得受不了了……”放下电话,覃兰琼抓起药箱就往外跑,身后传来老伴的喊声:“晚饭快开始了,你好歹吃口饭啊!”她头也不回:“他们等着呢。”

患者是村里的癌症晚期病人,儿女常年在外地打工。覃兰琼赶到时,老人正蜷缩在床铺上,眉头拧成一团,嘴里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她摸了摸老人的额头,又翻开眼皮看了看,低声对旁边的儿子说:“是癌痛发作,得打止痛针。”

覃兰琼根据老人在医院开具的止痛药品,一边给药,一边安慰老人:“老洪,忍一忍,马上就不痛了。”老人用药后的疼痛渐渐缓解,慢慢闭上眼睛休息。覃兰琼却没有离开,她搬来一把椅子坐在床边,每隔一会儿就伸手探探老人的鼻息,摸摸他的手心。老人的儿子过意不去:“覃医生,大过年的,你快回家吧,这里有我呢。”她摇摇头:“我再待一会儿,看他稳定了再走。”

客厅里的电视传来新年的笑声,覃兰琼却守在老人身边,看着他苍白的脸。凌晨一点多,老人突然醒了,看到覃兰琼还在,浑浊的眼睛里流下泪来:“大过年的,让你……”话没说完就被她打断:“别说话,好好休息。”她拿出纸巾帮老人擦去眼泪,又扶着他喝了几口水。在确认老人的情况稳定了,覃兰琼才起身离开。

接下来的日子里,覃兰琼每天都会去看望老人。给他量血压,教会家属卧床病人如何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更多的时候是坐在床边陪他说说话,给予心灵上的慰藉。老人的儿子要给她护理费,她坚决不要:“我是医生,照顾病人是应该的。”

老人去世前几天,已经说不出话来,但每次看到覃兰琼,他都会艰难地眨眨眼睛,眼角渗出泪水。覃兰琼知道,那是他在表达感谢。老人去世后,他的儿子专门到乡卫生室感谢覃兰琼对她父亲的照顾。

(五)

与其病后去求医,不如病前早预防。覃兰琼通过研究自己走访的数据,发现村里高龄老人慢性病越来越多,可很多人觉得“没痛没痒就不用管”。在村委会支持下,开展让大家乐意接受的健身方式。她通过短视频学习简单易学的健康操,带领大家一起跳。

1754367697902110.png

(图为覃兰琼带领村民们一起跳健康操)

从此,每晚七点村里的小广场就成了课堂。覃兰琼把手机架在音箱上,跟着短视频里的动作边学边教:“大家看屏幕,这个动作能活动肩颈,预防肩周炎。”她特意选了节奏舒缓、针对老年人的教程,像预防心梗的抬手操、降血压的踏步舞,还把动作拆解成方言口诀:“左拍拍,右拍拍,血管畅通不堵塞。”

起初只有几个老人围观,覃兰琼就拉着相熟的张大妈带头跳:“你看这动作不难,就跟平时走路似的。”她注意到李大娘血糖高,便单独教她“仰头望星”的动作:“大娘,每天抬抬头,健步走,能有效控制血糖。”三个月后,李大娘的血糖从9.6mmol/L降到6.2mmol/L,成了最积极的“学员”。

后来村里搭了雨棚,不管刮风下雨,覃兰琼都准时打开手机教学。有次在抖音里看到心脏专家杜医生发的预防心梗脑梗短视频,她连夜跟着学,第二天就带着老人们练:“手指这样抓一抓,脑子更灵活。”

如今,跳健康操成了茅坡田村的夜景。八十八岁的陈奶奶让孙子扶着来看,说“听着音乐就开心”。覃兰琼的手机里存满了健康操视频,最新的是《健康中国》系列:“现在政策好,我要让大家都动起来,少生病就是福。”

覃兰琼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她的双手既握得了听诊器、扎得了输液针,也端得起便盆、洗得了衣物。一位普通的村医,她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在山乡深处谱写了一曲医者仁心的赞歌。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