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国家战略 把握自身优势

未知

2018-01-21 10:40:37

编者按:

时不我待,江汉平原呼唤中心城市引领;荆门重任,如何责无旁贷充当发展先锋?市委、市政府有了顶层决策,市委书记别必雄指出,荆门要明确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为此,本报特在论坛版开辟“建设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大家谈”专题,希望集思广益、凝心聚力,共同扛起这面发展大旗。

1 城市定位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在当今时代,区域竞争主要体现为城市竞争,每个城市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城市营销和打造城市品牌。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身定位,就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优劣,进退取舍,就会迷失方向,丢掉特色,丧失竞争力,自然也就无法寻得最佳的发展突破口。换句话说,一个城市要走向光明的未来,要走向五彩缤纷的世界,要参与区域合作与竞争,就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科学的定位。当前,荆门市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蓝图,因而很有必要对荆门的城市性质、功能、产业、空间、特色、形象、文化等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科学的城市定位,可以明确目标,引领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正确地指导党委、政府活动,促进科学决策;可以推动区域又好又快发展,引导社会集体或居民的有序活动,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合理集聚,吸引外部资源和要素最大限度地归集;可以增强信心、凝心聚力,团结奋斗。

2 城市定位应遵循的原则

要使一个城市与众不同、脱颖而出,就要对这个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定位的关键在于找出最能代表这个城市的“亮点”或“名片”,就是要通过对城市自身以及周边城市有深入的了解,从而找出代表自己城市的个性特征,并用简洁、明白的语言表达出来。

城市定位包括许多方面,主要包括性质定位、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等。其中,城市性质定位最为重要。性质决定城市的功能。如,综合性城市:首都、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专业城市:经济中心城市、产业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科技中心城市、旅游中心城市等等。其次是功能定位。城市功能是一个城市在国家和区域中所扮演的角色。功能的定位引领产业和城市发展方向,并决定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产业是必须的,但不能左右城市发展,各地的经验、教训都是很多的。

⑴独特性原则。独特性就是特色、个性、差异性,独具一格。城市定位必须有鲜明的个性,要尽可能与其他城市区别开来。个性是不可接近、难以模仿和超越的。城市定位的个性可以从历史文脉、名胜古迹、革命传统、自然资源、地理区位、交通状况、产业结构,以及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建筑风格等诸多方面去发掘培育,讲究的就是创意和标新立异。从各地定位实践来看,主要有三种,一是以地理特征定位,二是以产业特征、经济特征定位,三是以文化特征定位。(以地理特征命名:武汉——江城,重庆——山城、雾都,济南——泉城,拉萨——日光城,昆明——春城,哈尔滨——冰城;以工业产品、著名物产命名:宜兴——陶都,景德镇——瓷都,石狮——服装城,鞍山——钢都,自贡——盐都,十堰、长春——车城,大庆东营——油城;以文化特征命名:曲阜——圣城,广州——羊城,潍坊——风筝城,南京——石头城。)北京是首都,经历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目标是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过程。丽江定位为“香格里拉大旅游圈的门户,世界精品体验旅游名城——东方体验之都”。即充分利用了个性化的定位原则,塑造了自己的独特定位。

⑵美誉性原则。城市定位的美誉性、生动性越强,就越易吸引人们的眼球,越能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桂林独有的城市品牌定位语,既突出了桂林的城市特色,又增强了城市的美誉度。其他如张家口“大好河山”,苏州、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武汉“九省通衢”,襄阳“襄阳好风日”(王维),荆门“荆楚门户”、“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现在有许多城市都定位为中心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都想“借东风”,以自己为中心,突出自己,辐射周边,提高自己的重要性、定位或竞争力。

⑶战略性原则。城市基于历史、现实发展基础上,对未来趋向和格局进行判定,以适应社会发展总趋势。因为某些因素不可预料,所以要给城市发展留有足够的弹性空间。

⑷比较优势原则。城市要把与周边城市、竞争城市的比较优势和自己城市的发展潜力等结合起来,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功能定位。

⑸连续性原则。城市品牌及美誉性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城市定位一旦确定下来,就必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并坚定不移地去贯彻、宣传和实施。城市管理者要耐得住寂寞,要敢于不受外界的干扰长期坚持下去,不能因为城市管理者、城市管理体制的变化而中断。如果经常摇摆不定,就会影响城市营销战略,会使城市营销人员无所适从,会使宣传媒体无所适从,最终也会使城市潜在顾客迷惑不解。也就是说,城市定位摇摆不定,表明这个城市没有真正找到自己的灵魂和核心价值,没有把握住自身的本质特征,所以其定位没有生命力。

荆门的城市定位,长期以来没有做好。过去提出一些口号,一是空洞,无荆门个性特色;二是无延续性,没有很好地坚持;三是无实践印证,缺乏规划配套。因而大多属说说而已,时间一长,大家也就忘了。

3 荆门城市定位的建议

(一)城市性质定位——江汉平原中心城市

(1)目标:区域性中心城市、宜居宜业之都、工业重镇、生态养生名城。

(2)条件分析:

①从地理因素看,荆门地处秦岭大巴山余脉荆山、大洪山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东、北三面高,中南部低,南向江汉平原敞开,自北而南依次包括鄂西山地、鄂中丘陵岗地、江汉平原。荆门地形地貌多样,自然生态优越,堪称“大地博物馆”。汉江和江汉平原是我们城市的地理基础,是一体两面,都应加以充分利用。

荆门地处汉江中下游之交地区,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纵贯荆门,境内河道全长154公里,占汉江全长十分之一,流域面积占荆门全域76%,包括钟祥、屈家岭全域,京山、东宝、掇刀大部分,沙洋一部分。另外24%地域属长江支流沮漳河、府河流域。从流域看,属长江流域、汉江流域,从地理板块看,属鄂西山地、鄂中丘陵岗地、江汉平原。

荆门位于江汉平原西北,国土面积约五分之二属江汉平原。江汉平原是我国较为著名的地理板块之一,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是著名的水乡、鱼米之乡,国家著名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沙洋、钟祥、京山的南部及屈家岭大部属于江汉平原。沙洋、钟祥地处汉江之滨,属江汉平原。荆门市区属汉江支流竹皮河流域,地处江汉平原向鄂西山地过渡地区。鄂中丘陵、岗地属地理过渡地带,本身并无明显个性和特色地理标志。鄂西山地都属山系余脉,主体荆山、大洪山主峰都不在荆门境内,都不能为我所用。另外,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综合实力较强,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贸易总额分别占全省的42.7%、48.2%、26%。常住人口2236.28万人,占全省的38.6%,城镇化率达到54.5%。

荆门进行区域定位,应该依托地理基础——汉江、江汉平原立意。

②从区位因素看,荆门居于湖北省中部,是名副其实的“鄂中”。荆门周边,包括武汉、荆州、宜昌、襄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武汉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正在申报国家中心城市,是湖北省的“一主”,武汉城市圈是省级战略,但是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内核。宜昌、襄阳是“二副”,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还在打造三峡城市群,襄阳,不满足于打造省级“襄十随”城市群,规划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都试图以自己为中心。省级战略中,规划荆州、宜昌、荆门打造“宜荆荆”城市群,但目前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荆门居武汉、荆州、宜昌、襄阳之中,做好了,得中独厚,得中独优,充分吸纳有利要素,为我所用;做不好,就会中部塌陷,被四邻掏空。从荆门的历程看,荆门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主要是靠武汉方向。荆门向武汉看齐,对接武汉城市圈,对接长江中游城市群,对荆门有利无害。

江汉平原属传统的“大荆州”范围,民俗相同,交通相连,环境及自然相类,产业相近,具有合作的先天优势。从文化历史习俗看,荆门一般都以“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西北”介绍荆门。荆门与荆州具有天然的合作基础,国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叫“荆州片区”,国家南方大遗址保护区叫“荆州片区”。也就是说,国家在很多情况下,是将江汉平原作一体化考虑的。与荆州联合发展,推进“宜荆荆”城市群建设,对荆门也是有利的选择。

因此,依托江汉平原、汉江,荆门可以对接武汉及武汉城市圈,可以密切与荆州、宜昌的联系,建立起武汉—荆门—荆州这一江汉平原“金三角”,托起长江经济带的龙身,当好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支点。

所以,荆门城市的区域定位,应依托江汉平原立意,打造“江汉平原中心城市”。

③从区域发展战略看,国家战略有长江经济带,其中包括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一带一路”范畴,是国家重大战略。湖北省区域发展战略,涉及的有湖北长江经济带战略、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属“两圈两带”范畴,是湖北省重点战略。汉江与湘江、赣江一样,串联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支撑。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已经初步获得河南、陕西的认同,预计也会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陕西的大秦岭经济区,包括河南、湖北)。

当今时代,区域合作、经济一体化是时代潮流。荆门城小名弱、辐射力不够,抱团发展,巧借东风,为我所用,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包括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在内的长江流域正在成为国家开发建设的重点区域。只有面向长江,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好支点,荆门才会有更大、更广阔的作为。

荆门区域发展定位,首先就要与省、国家战略对接。因荆门不濒临长江靠汉江,以长江立意,只能作为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而汉江是荆门区域的主体,下串联武汉城市圈,对接大武汉,上又与襄阳及“襄十随”城市群合作,扛起汉江生态经济带的脊梁。

所以,荆门区域定位,应该依托汉江立意,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汉江流域明星城市”。但这与襄阳、老河口定位重叠,与国家打造长江经济带战略相远,定位有差距。

因此,定位为江汉平原中心城市,打造江汉平原城市群,当好中心,辐射周边,对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可以左右逢源,上下借力,对荆门的发展有利,我们要善加利用。

(二)城市功能与产业定位

①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100万人口),打造人口聚集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旅游目的地,增强辐射力。

②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新型化工基地,加快发展食品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及生物技术产业,形成“7+2”支柱产业格局。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打造新型战略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及生物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档次,提高产业竞争力。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及“群艺文化创意产业园”。

③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高铁:对接武汉(国家现在高铁中心),联系襄阳、宜昌,对接随州、荆州,紧盯郑州(国家规划高铁中心)。公路高速公路:打通荆门出口通道,打通中心城区附近景区的旅游通道,打通与襄阳、宜昌、荆州、随州景区的通道。

④彰显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文化荆门,打造特色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美誉度。复建代表性人文建筑,重点打造“两山(象山、东山)一河(竹皮河)”,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⑤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宜居城市,打造生态荆门。争取三峡—漳河—汉江的新引江济汉工程纳入国家南水北调补给项目,解决荆门城市、汉西农村水源问题。人口来源,向产业要人,向新型城镇化要人,向城市形象要人,向发展环境要人。重点发展杨竹流域新型城镇化。

(三)城市空间布局定位

①优化中心城区布局,完善城市战略空间。杜绝“链条”城市、“国道”城市问题。原则:西扩东进,稳定老城区,完善南城区。重点是东进。支持钟祥向西、沙洋向北发展。中心城区人口定位100万。

②构建多中心、分散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结构。稳定老城区,完善南城区,提升各组团,加快建设漳河风情小镇、爱飞客镇、麻城镇、子陵铺镇、团林铺镇等组团。

③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增强中心城区发展后劲。打造临港工业集中区,对接汉江、长江大合唱。打造在国内外有地位的化工园区。打造石牌—沙洋马良(水运)、冷水(空运)、杨家桥(公路)现代物流区。

(四)城市形象定位

农耕文明摇篮、书院文化圣地、通用航空首港、养生长寿之乡。

1.农耕文明摇篮

条件:①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内容丰富。

②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文明的重要源头。

③马家垸、城河、屈家岭古城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④农业是国家的命脉,农业产业是荆门的支柱产业,优势明显。“中国农谷”是荆门响亮的城市品牌。

路径:①中国农谷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高新区,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谷战略是省级战略,是省委省政府赋予荆门人民的神圣使命,可望成为国家战略。“中国农谷”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荆门极其难得的城市品牌,要倍加重视、充分利用,发展壮大。

②建设中国农谷,打造系列“示范区”“试验区”,推广“彭墩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和食品产业,发展互联网+农产品,发展乡村游、农业游。

③创新体制机制。

2.书院文化圣地

条件:①有龙泉书院。荆门历史上有许多书院。荆门素来有读书尚文的传统。

②有世界上最早的教材和原装书——郭店楚简。荆门有“中国楚简之乡”“中国竹书之乡”的美誉。

③是孔子向老莱子问道求学的地方。

④是东晋著名僧人慧远传道的地方,有讲经台遗址。

⑤东山书院是中国最早的书院之一,出了“三孙二朱”等著名人才,孙何是宋代第一个连中三元的状元。

⑥是湖湘文化的源头之一。(“四胡”荆门——湖南)

⑦是陆九渊讲学的地方。陆九渊是“陆王心学”创始人,中国唯心主义哲学代表人物之一。

⑧龙泉中学是湖北名校,是著名开国将军陈士榘上将的母校,新时期培养了许多优秀学子。

路径:①坚定不移地走文化强市之路。加快编制高水平的荆门文化发展战略规划及子规划(文化事业规划、文化产业规划)。

②发展公共文化事业。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文化产业园区。打造荆门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创意、创业之都。

④加大投入,充分挖掘荆门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弘扬荆门优秀文化,提高城市市民素质和城市档次,提升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3.道家文化故里。条件:①荆门出土了郭店楚简《老子》,最接近于老子元典思想,是道家第一经典,享有“世界上最早的原装书”“神州第一书”美誉。

②《郭店楚简》十三篇全部入选国家首批《珍贵典籍名录》,列号001—0013。

③是老莱子隐居地。老莱子是孔子在楚国的老师。名列古代二十四孝。

④道学是楚国的国学,荆门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核心区。

⑤道文化在荆门有深厚的积淀、巨大的影响。

路径:①扩大道文化品牌,举办道文化节,或郭店楚简文化节、老莱子文化节。

②建设楚文化标志性建筑。建好郭店楚简文化园、老莱子文化园。

③建设影视基地,宣传老莱子、莫愁女等名人,树立城市品牌、城市形象。

④体现楚文化建筑特色、格调,打造鲜明城市个性。

4.通用航空首港

条件:①国家开放低空领域和发展先进制造业、航空产业的战略契机。

②荆门具有发展航空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基础条件。科研研发、试飞、制造及技术工人等,条件得天独厚。

③航空产业融高科技、先进制造业于一体,前景广泛,对航空产业、制造业的带动性强,产业链长。

④创意好,抢占了先机。第一个爱飞客镇,最早的飞行大会。

路径:①立足航空,打造支柱产业,发展航空产业全产业链。

②发展多市场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中外合作步伐。

③打造产业、产品品牌,形成比较优势。

④做好爱飞客飞行大会品牌,做好节庆文化,拉动荆门旅游。

⑤发展大产业,打造通用航空产业作为荆门产业、大产业的形象代表。

5.养生长寿之乡

条件:①荆门生态环境优越,地域宽广,物产丰富。水域大,漳河水库水质优良。森林覆盖率达40%。

②荆门是国家确定的重点发展地区,环境禀赋好。

③荆门农林水畜禽产品量大质优,竞争力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④钟祥是中国长寿之乡。京山是“鄂中绿宝石”“鄂中生态走廊”,以生态立县,在国内影响大。

路径:①发挥优势,坚持走生态立市的路子。

②建设生态城市,调整与升级产业结构。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示范市。

③发展生态产业。发展乡村游、生态游、农业游潜力大。

④打造和谐、宜居的居住、创业环境,建设“美丽荆门”。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