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安红色文化资源出发:探寻教育强国时代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的着力点

今日湖北

2025-03-11 10:29:48

从红安红色文化资源出发:探寻教育强国时代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的着力点

胡春森

在大力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成为关键一环。思政教育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其理论创新不仅关乎教育质量的提升,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红安县,被誉为 “第一将军县”,拥有独特而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政教育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坚实的实践基础。深入挖掘红安红色文化资源,探寻其中的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着力点,对于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安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

红安县,作为著名的“黄麻起义”发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红安县先后有14万英雄儿女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诞生了两百多位将军,其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这里的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都是红安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作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安葬着2万多名革命烈士的忠骨,是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神圣之地。七里坪长胜街,这条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街之一,曾是鄂豫皖苏区早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保存着大量的革命旧址,如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等,它们见证了红安县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辉煌与壮烈。红安县的红色故事更是不胜枚举,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教育强国时代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的紧迫性

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政教育理论和方法已难以满足新时代青年学生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深刻变革,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创新思政教育理论,能够更好地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今天,青年学生面临着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容易产生迷茫和困惑。通过创新思政教育理论,将红色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能够帮助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抵御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创新思政教育理论,有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理论创新,探索更加生动、有趣、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以红安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探寻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的着力点

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时代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红安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丰富历史故事、革命精神和英雄事迹,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大量生动鲜活的素材。建议湖北省内高校应将红安红色文化纳入思政教育课程体系,编写专门的教学资料,将红安红色文化的精髓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打造思政教育湖北特色,湖北体育职业学院在这方面已经开始了相关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资料,讲述红安的革命故事,分析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例如,在讲解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以 “黄麻起义” 中红安人民的英勇事迹为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价值;在讲解理想信念教育时,可以以红安籍将军韩先楚的成长经历为例,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通过将红安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体系,能够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共鸣。

以红安红色文化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法

传统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了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建议湖北省省高校应结合红安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法。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亲身走进红安县,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陵园等,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在研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访谈调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感悟红色文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例如,与企业联合开发红安红色文化主题的在线课程、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等,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学习红安红色文化。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使思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以红安红色文化营造思政教育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议湖北省内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将红安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彰显思政教育湖北特色。可以在校园内建设红安红色文化主题景观,如红安革命英雄雕像、红色文化长廊等,让学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高校还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如红安红色文化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演出抖音短视频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红安红色文化,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既能够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又可以强化湖北特色思政品牌。

以红安红色文化提升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素质

教师是思政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思政教育的质量。高校应加强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到红安县开展红色文化培训活动,让教师深入了解红安县的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提高教师的红色文化知识水平。高校还可以鼓励教师开展红安红色文化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此外,高校还可以邀请红安县的革命后代、党史专家等走进校园,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和报告,分享红安红色文化的故事和精神内涵,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结语

红安红色文化资源是一座蕴含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宝库,为教育强国时代思政教育理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着力点。通过深入挖掘红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体系,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营造思政教育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素质,能够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保障。在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红安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不断探索思政教育理论创新的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胡春森,湖北体育职业学院教授,公共与思政课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负责人。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