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贾国红 周杰)记者获悉,汉川市司法局退休干部叶志红约见记者,称其外公祁国轩是“七七事变”发生时,卢沟桥的守桥排长。
据叶志红介绍,外公祁国轩于1913年出生于原汉川县祁家大湾(现汉川市韩集乡祁阳村),自幼饱读诗书,1932年,新婚不久的外公抛家舍业踏上了军旅之路。1949年,外公随国民党去了台湾,在台湾重新结婚,生育了两儿两女,后从上校团长任上退休,1992年去世。
叶志红说,母亲祁长英出生于1933年,是外公在大陆唯一的孩子。外公与母亲仅见过一面,那是在1942年,外公在负伤疗养期间,捎信让家人带着母亲去见面,外公叮嘱自己的大哥:“大哥!我女儿就托付给你了,她是我戎马半生唯一的血脉,一定要让她读书。”随后,外公给了母亲一枚铜锁、两对金耳环和四块银元。
“在上世纪90年代,我父母联系上了台湾的亲人,我的二舅母来信说:公公在生前经常告诫我们,你们在大陆有一姊,你们一定要找到她。后来,因我家中出现一些变故,就中断了联系。2024年5月份,台湾的二舅主动加我微信,才又恢复联系,我才知道我外公是一位抗日英雄。”
记者检索相关史料发现,1977年7月,在七七事变四十周年前夕,台北举行过一场特别的聚会,张群、顾祝同、黄杰、徐焕升、冷欣、陶希圣等国民党军政大员参加,祁国轩作为卢沟桥守桥排长被特邀参加,在聚会上回顾了“七七事变”发生时的情况。
1937年7月7日夜10时左右,祁国轩正准备就寝时,突然听到枪响,他立刻通知全排战士做好战斗准备。桥头警戒班班长赵德标报告,桥对面的日军有侵袭意图,祁国轩即令全排战士到各自射击位置就位。
夜色当中,两名日军前来,要求搜索失踪日军,祁国轩立时拒绝,要求明天再说,一名日军竟拔出刀,另一名日军则端枪作射击状,祁国轩倒退匍匐,并开枪示警,要求日军后退。
在随后的战斗中,日军大举进犯,祁国轩排首当其冲,四十名官兵当中,仅有五六人幸存,祁国轩本人腰腿也身中数枪。伤愈以后,祁国轩继续随军转战南北。
对于祁国轩当年开枪示警的“一枪”,相关人士曾就“七七事变,哪方先开的第一枪?”展开讨论。
责任编辑:万星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