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寻根路 银发映初心 ——省社保中心退休老同志红色教育活动纪实

今日湖北

2025-10-25 16:21:12

深秋细雨润荆楚,革命薪火代代传。10月20日至21日,湖北省社保中心20余位退休老同志驱车两个多小时,从武汉奔赴红色热土大冶,开展了一场深刻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

南山头:回望红旗漫卷时

雨幕中的殷祖镇南山头革命纪念馆更显庄重。在这里,老同志们聆听讲解员讲述1930年彭德怀率领红五军在此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峥嵘岁月。馆内陈列的武器、生活用品和历史照片,无声诉说着红三军团在鄂东南的艰苦斗争。一件件革命遗物,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刘仁八镇:见证铁血铸军魂

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老同志们来到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成立旧址——刘仁八镇红三军团建军纪念馆。这座由开国上将王平题写馆名、占地7000平方米的纪念馆,静静矗立在雨中,向世人展示着那段辉煌历史。

1930年6月16日,就是在这里,彭德怀主持红五军、红八军军委扩大会议,宣告红三军团成立。老同志们仔细观看馆内9个展室的80余件革命文物:老式医疗器具记录着战地救护的艰辛,武器弹药见证着烽火硝烟,1930年军委扩大会议原始文件弥足珍贵,泛黄的红军袖章依然鲜艳。通过现代声像技术和浮雕展示,彭德怀、滕代远等将领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仿佛穿越时空,重回那个热血沸腾的历史时刻。

2005年6月12日,中共大治市委員会、大治市人民政府在红三军团建军纪念馆一楼醒目处石碑上用469个字写下了:血染旌旗别祥红钢铁的部队“红三軍团事略”十二日幕阜山高,长江水长,铁血雄师,万代景仰。

七十五年前;红三军国诞生于刘仁八。彭德怀、滕代远、何长工等共举大计,连取大冶通山十余县,革命烽火燃遍鄂东南。嗣后挥师湘北,首克岳阳,攻陷长沙;灭敌五个整旅;反“围剿”屡出奇兵,活捉敌酋,长征血战界首,掩护军委渡江;一路斩关夺隘,纵横云貴川陕;继则平型关大战,荣任主攻;辽沈平津之役,均为主力;赴朝参战,美军闻风丧胆……

这支战功卓著,威震中外的劲旅;书写了军史五个“第一”:首开红军攻克省城战例,首创红军后方医院,首建红军战场救护队,承其血脉的38军为我军阅兵第一支受检阅部队,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数十年浴血奋战,红三军团将领士殒身不恤,包括军团参谋长邓萍在内,数千人壮烈牺牲;历经血火淬砺, 一名元帅和一百八十多位将年崛起行伍,成为开国元勋和卫国干城。

前辈以身许国,横刀立马,出生入死,解民倒悬,志行风节,高山仰止。为缅怀英烈,激励后人,故特修缮遗筑,增其旧制,谨布史展。来者瞻焉感焉,兴踵武之志,是所深望也。

中共大治市委員会

大治市人民政府

二00五年六月十二日

夜晚座谈:银发丹心话传承

20日晚的座谈会上,老同志们畅谈参观体会,气氛热烈。今年82岁、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退役飞行员季端杰激动地说:“参观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虽然我们已经老了,但要教育子孙后代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担当起保卫和建设祖国的重任!”这位曾驾驶战机翱翔蓝天二十余年的老兵,道出了所有老同志的心声。

历史记忆:连接往昔与今朝

在刘仁八镇龙凤山庄的《历史记忆收藏馆》,老同志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时代记忆。馆内展示的1966-1976年间的历史文献、票证、宣传画等藏品,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宣传品、“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等时期的物品,让老同志们倍感亲切。“这些就是我们年轻时亲历的时代!”大家不时发出这样的感慨,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走进田间:感受老区新气象

此次活动不仅安排了红色教育,还特别组织老同志们走访村民,参观田间地头的蔬菜种植、果园柑橘、鸡鸭养殖以及大豆制作豆腐加工作坊等。老同志们与村民亲切交流,详细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亲身感受革命老区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21日下午,满载着收获与感动,这次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圆满结束。老同志们表示,要将这次活动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继续发挥余热的实际行动,永远跟党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银发力量。

雨过天晴,革命老区的天空格外明净。老同志们带着坚定的信念踏上归途,那颗为党为民的赤诚之心,在经过红色洗礼后愈发炽热。

(作者侯绍军系湖北省人社厅退休干部)

责编:万星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