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当为天下知 ——从琴台绝响到文明和鸣的当代创新

今日湖北

2025-10-22 16:32:45


站在古琴台景区的大门前,晨雾中的汉阳树木蓊郁,似乎仍回荡着两千年前伯牙与子期的那段千古绝响。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个发生在武汉土地上的美丽传说,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故事层面,凝结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理解、尊重与心灵相通的永恒意象。今天的知音文化研究,不应只是书斋里的学术考据,而是应该成为一场跨越时空的创造性对话——以策划思维激活古老智慧,让“知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入当代生活,走向世界舞台,为天下所知。

在我看来,知音文化的创新,应从“三维四重”的路径展开。即以主体维度、关系维度、空间维度为横轴,以产品转化、教育涵化、旅游感通、文明对话四重境界为纵轴,构建一个立体、动态、生生不息的知音文化生态系统。这一过程本质上是文化的“生命化”过程,让古老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全新生命力。

主体之维:从文化原型到沉浸体验的产品转化

当下知音文化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深耕“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一文化原型,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其打造成可观、可闻、可知、可感、可售的沉浸式文旅产品。

打造“知音+”沉浸式产品矩阵。将知音文化注入多元载体,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如在音乐领域,创作知音组曲,既要有交响乐的宏大叙事,也要融入编钟等荆楚文化元素,在武汉各大景区打造“山水实景知音音乐会”;在戏剧方面,升级知音舞台剧,引入全息投影、沉浸式剧场技术,让观众成为伯牙子期相遇的见证者;在影视层面,策划制作动画电影《琴台密码》,结合楚文化符号,以青少年喜爱的方式传播知音文化;在文创开发中,设计高山流水茶具等系列产品,让文化符号融入日常生活;在景区建设上,将汉阳古琴台片区或蔡甸九真山景区打造为知音文化体验区,重现历史场景,设置互动游戏,让游客在参与中感悟知音真谛。

构建“知音元宇宙”数字体验空间。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在线上构建虚拟古琴台,让全球网民随时随地“云游”知音故地,参与线上古琴雅集、知音文化交流会,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实现知音文化的全球化传播与体验。

这一维度的工作,是将知音文化从文本转化为体验的关键一步。需要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实施机制,既保持文化内核的纯粹,又实现表现形式的创新。

关系之维:从人际理解到城市文明的教育涵化

知音文化的深层内涵,根植于儒家“仁者爱人”的伦理观与道家“得意忘言”的哲学智慧,揭示了人与人交往的最高境界——那种超越身份、地位、背景的深度理解、相互尊重与彼此成就。这种精神是治疗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疏离、沟通隔阂的一剂良方。

构建“知音教育”全龄段体系。对中小学生,开发知音启蒙课程,与德育教育相结合,通过绘本、游戏、情景剧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与交往智慧;对大学生,开设知音文化与沟通艺术通识课,纳入综合素质教育体系,探讨知音哲学与现代人际关系的构建;对成年人,推出婚姻知音、职场知音等系列工作坊,将知音智慧应用于亲密关系、朋友关系、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的改善中。

塑造“知音城市”文明标志。武汉可将知音精神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核心符号,开展城市知音评选活动,表彰那些跨越阶层、年龄、职业界限建立深厚情谊的市民;设立知音社区标准,鼓励邻里间的互助与理解;打造知音驿站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深度交流的场所。当觅知音、做知音、敬知音成为城市风尚,武汉便真正成为了知音精神活态传承的现代样板。

这一维度的实践,是将知音文化从故事提升为伦理的过程。它让古老的知音精神成为滋养现代人心灵、改善人际关系的源头活水。

空间之维:从城景往来到文明互鉴的感通对话

知音文化的感通逻辑,完全可以超越个体层面,应用于更广阔的空间关系——城与城的对话、景与景的呼应、人与远方的相遇。

“旅游即知音”的湖北实践。湖北文旅将“知音”作为最高符号,正是深刻把握了旅游的本质——在探索未知风景的过程中,与不同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建立深刻的理解与共鸣。我们可以设计知音旅游线路,将省内有文化关联的景点串联起来,如诗人知音之旅、茶道知音之旅等;举办知音文化旅游节,邀请国内外友好城市共聚武汉,以文会友,以旅结缘。

“山河共知音”的城际交响。推动武汉与国内外其他音乐之城、文化之都建立知音城市联盟,可先与随州、哈尔滨、厦门等国内音乐文化特色城市试点结盟,定期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武汉的古琴台与维也纳的金色大厅对话,伯牙子期的故事与贝多芬的经历共鸣,知音文化便获得了跨越疆界的回响。

这一维度的拓展,是将知音文化从人际情感延伸至地域情感,让城市和风景都成为可以对话、能够共鸣的主体。

三维融合,四重交响: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知音文明

把知音文化的境界进一步提升,便会发现它最终指向的是国与国、族与族之间的互相理解和尊重。知音文化的精髓在于“和而不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二者技能不同,却能心灵相通。这种在差异中达成理解的智慧,正是处理不同文明关系的金科玉律。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今天,知音文化提供了一种温和而有力的替代方案。我们可以将知音文化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软性载体,通过国际知音文化论坛、世界青年知音夏令营等形式,讲述更多当代知音故事,让知音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

从伯牙子期的琴台绝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强音,知音文化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创造性转化。这场转化沿着三维度展开——在主体维度,我们让知音文化“活起来”,成为可感知的体验;在关系维度,我们让知音文化“深下去”,成为人际和谐的智慧;在空间维度,我们让知音文化“走出去”,成为文明对话的桥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武汉作为知音文化的故乡,有责任也有能力成为这场文化创新的引领者。若有一朝,世界各地的游客在古琴台感悟知音真谛,武汉的学子在课堂上学习交往智慧,不同国家的城市因知音文化而结缘,文明间的对话因知音精神而更加和谐——那一刻,我们便知道,伯牙与子期那穿越千年的琴声,依然在为我们这个时代而鸣,为人类的未来而奏。

作者:苏良雄

责编:万星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