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里攻书文,昼夜难眠。大比年,我有心上京科考,攀丹桂,跳龙门,改换门庭。”来自湖北省蕲春县宏兴黄梅戏剧团在大田村伍氏宗祠上演。
9月15日,阳新县王英镇大田村锣鼓喧天,鞭炮连连。大田村正在进行一场独属于伍氏家族的盛事。每年秋天,大田村伍氏宗祠都会有一场大典——伍氏秋祭。“伍氏秋祭”与富池“三月三”,太子“接大王”一样,成为阳新县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品牌。
秋祭的由来
伍子胥,春秋楚国人、楚国大夫、吴国将军、大夫相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军事家。楚平王七年,受奸臣所害,只身避难逃亡,计过昭关,渡江乞食。伍子胥受官兵追捕,伍子胥逃亡路遇浣纱女指路,恐其泄密,浣纱女为证清白,毅然抱石投江,以死明志。伍子胥深深跪拜作揖而走,后因因缘际会帮助阖闾夺得王位,整军经武,富国强兵。伍子胥教导伍氏后人永远感恩浣纱女。两千五百多年来,伍子胥成为家喻户晓的一位历史英雄人物。后人立祠立庙供奉祭祀,大田村伍氏后人为供奉祭祀先人遂建伍氏宗祠,于每年秋天在伍氏祠堂祭祀先祖。
伍氏祠堂
阳新县伍氏宗祠位于王英镇大田村,清顺治十年(公园一六五四年),先祖意宠,组织十二户首人始建。伍氏宗祠虽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伍氏后人竭力保护和不断维修,风采依然。2008年5月2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立碑,伍氏宗祠为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每次伍氏秋祭,周边的伍氏家族都会齐聚大田村,先祭浣纱女,再祭伍子胥,300多年来从未中断。
伍子胥其事迹与精神跨越千年,始终如一座巍峨的丰碑,垂范后世,深深烙印在伍氏族人的心中,成为他们引以为傲的精神支柱与前行灯塔。在今年伍氏宗祠那庄重而盛大的“秋祭”活动现场,弥漫着浓郁的家族温情与文化气息。活动伊始,宗亲们怀着对先祖的崇敬与对家族未来的期许,在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拉开帷幕之前,精心组织并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捐资助学活动。82余人慷慨解囊6万余元,助力42名一本以上优秀学子逐梦前行。其中一位叫伍晓君的族人,每年捐赠两万元助力优秀学子他表示会继续下去,这是传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具体表现。
大田村党支部书记冯厚铜说:“伍氏宗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精神内涵,其意义体现在家族、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伍氏秋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传承和创新,可以增强家族成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文化认同有助于增强基层自治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基层自治的可持续发展。
冯厚铜表示:“大田村后续将宗祠文化融入基层治理体系,借鉴宗祠“族规民约”中的优秀传统,制定现代社区公约,倡导文明新风尚。发挥宗祠在矛盾调解中的作用,成立“家族调解委员会”,配合基层司法机构化解邻里纠纷。利用宗祠的公共空间,举办村民议事会、政策宣讲会,增强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用宗祠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与社区发展,将宗祠文化与乡村旅游结合,开发文化体验线路,带动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
通讯员:冯月美、卫贝
责编:万星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