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神造湖记:仙岛湖的前世今生》

今日湖北

2025-07-01 14:26:57

神许五愿:渔父听梦 盛世可湖

相传今仙岛湖之地,古称神堂桃林保,山水幽绝,花木蓊郁,传为晋人渔父误入之桃花源。世变星移,源地久湮,然其气脉未断。

昔有五神行于人间,巡此地之山川林壑,见其钟灵毓秀,遂各许一愿,曰:待人世五愿皆应,当许斯地筑坝成湖,泽被众生。

五神之愿,分别托付于五位乡人,不拘族姓,不限世代,皆应于不同时空之地。代有传人,善行不绝,终使神诺圆满,湖山得开。


土愿初应:万二垒基

南宋末,有乡人万二,居丫髻山下牛场岭,地近急水滩。一夜梦神语:“山口之地,后世将为湖坝,汝当为之垒石千日。”

万二即起,搬石运土,于今仙岛湖大坝之基址,日日垒石,夜夜加固。村人见其夜砌晨起,汗湿衣襟,石尘满面,莫不讥其妄劳,然其志坚如磐。基垒既成,万二亦终老于斯。草木苍苍,遗迹无言,惟有土神默记其诚,是为愿初应。


火愿乃应:宗信赈仓

数百年后,明弘治年间,太平塘镇久旱连岁,饥民遍地。时有乡人宗信,家储余粟,不忍邻里饥殍,倾其所蓄,捐谷千担,开仓赈乡。

初时众人疑其沽名,及见仓开米出,饥民携幼争趋,得食而泣,方始传为美谈。乡人感其义行,于镇口立碑铭德。火神观其心热如焰,赈济如火照人,曰:“此人以火德济世,吾愿得应。”


水愿再应:友万修桥

宗信之子友万,幼承家训,常翻旧谱,感先人未竟之愿。时河水频暴,桥断路阻,行旅维艰。友万自筹资粮,于太平塘古城郊外修筑石木桥,人称“牙儿桥”。桥成之日,水患减除,行人便往。

又因寻祖旧迹,偶于林中得残碑一方,铭曰“以洁之墓”。友万敬立其侧,号曰吾主畈,田园聚落,耕读为业,血脉咸安。水神感其桥通人意、水通血脉,曰:“吾愿得应。”


木愿复应:东波守林

明正德年间,有乡人东波,自幼喜草木,游学归乡,梦神启示,知桃花源旧址在神堂桃林。遂携眷返居老屋垅地,披荆斩棘,春种秋祭,年年不辍。

久之,山林复翠,桃李繁茂,飞鸟来栖,香火复燃。村人称其为“守源人”。木神观其心恒如树,根植于源,曰:“林有人守,气脉可续,吾愿得应。”


金愿终应:鸿润定势

清末年间,有乡人鸿润,幼而聪慧,识文讲理,己丑岁登武科入泮,列籍为秀才。志不仕进,惟愿修身育人。工书擅策,笔力遒劲,性静言谨,尤精堪舆地理,乡人敬称“识山人”。

年壮之际,独骑西行,远赴秦陇,寻访失联宗支。初言官话,不获接纳;乃返乡携谱再往,始得认宗归脉。归后设塾讲学,训人以礼,言行相承,桃李盈门。

其尤喜循山察势,识脉辨气,为宗族择地安坟,既安在先之魂,亦佑后嗣之昌。金神观其文德并济、地势可传,曰:“斯人为山立骨,为文铸心,势定气生,吾愿得应。”


五愿圆满,湖愿得开

至此,五愿皆应。神语再现,曰:“今世盛安,山水可开,斯地可筑坝成湖矣。”

时至一九七〇年,政府应民愿,于万二所垒旧基之地倡工筑坝。官主其事,民共其功,水引山合,工程克成。湖成之日,千岛浮现,烟波浩渺,化此地为世间仙境,号曰仙岛湖。


泽流后世,梦续桃源

今日泛舟湖上,望千岛如画,松风盈耳。桥石虽沉,旧庄已没,乡人迁居高岸,依湖而居。老林复翠,薪火未息;讲堂虽沉,文脉犹存,新声自远山而起。

然知此湖,非一朝一夕之成,乃五愿积德、乡人积善、盛世同兴之果也。今朝登湖者,或未识前梦,但一桨轻摇,已踏桃源之门。

此湖不独为景,更为愿;不独为水,更为心。愿后之人,共守此境,续桃花源旧梦,共筑人间仙岛湖。

作者:尹传学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