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博物馆新馆为何展出5件盘龙城文物

长江日报

2024-03-04 10:43:17

1709520116844598.jpg

陶鬲 1979年盘龙城遗址王家嘴47探方7层出土。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新馆日前正式开馆,近4000件套商文化文物与公众见面,沉睡3000多年的商文明集中亮相,一时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远在500公里外的盘龙城遗址,竟也有5件出土文物选送至殷墟博物馆新馆展陈,长江日报记者为此采访中国社科院和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专家,探寻处于商代早中期的盘龙城和商代晚期的商都殷墟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神秘关联。


■ 盘龙城文物特征


在殷墟文物上也有体现


1709520125927936.jpg

陶鬲 1979年盘龙城遗址王家嘴T47探方7层出土。

3月2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安阳工作站副站长何毓灵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殷墟博物馆新馆除了常设展览主要展陈殷墟遗址出土文物,还有不少展厅展示对整个商文明探索的成果,其中包括“王畿与四方”专题展,它集中展示了湖北、山东、安徽、湖南、四川、河北等多个省份的商文化遗址出土的商代文物。


何毓灵说,盘龙城是商代早中期的军事重镇,在盘龙城遗址出土的文物能反映商文化在南方的面貌,这些文物的特征,在晚商的殷墟遗址出土的一些文物身上也有体现。“王畿与四方”专题展策展期间,他带队到盘龙城遗址“借调”文物,挑选了2014年盘龙城遗址杨家湾17号墓出土的铜斝(jiǎ),20世纪90年代盘龙城遗址杨家湾采集到的铜觚(gū),2015年盘龙城遗址小王家嘴1号墓出土的铜爵(jué),1979年盘龙城遗址王家嘴47探方7层出土的陶鬲(gé)和2001年盘龙城遗址采集到的玉戈(gē)。


以铜斝为例,铜斝是夏商周时期用来温酒、盛酒的小型铜容器。《诗经·大雅·行苇》描写主人与客人互相敬酒的场景,“或献或酢(zuò),洗爵奠斝”。铜斝作为当时上层社会的饮酒用具,常与铜爵、铜觚等配套使用。这件铜斝和杨家湾17号墓中一同出土的铜爵,与中原地区商代早中期的同类器物,在形制、纹饰上都极为相似,这表明盘龙城与中原地区的商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


1709520134429152.jpg

玉戈 2001年盘龙城遗址采集,通长49厘米、宽7.6厘米。

铜爵是夏商周时期用来饮酒的青铜器具,相当于现在的酒杯。商代的人们嗜酒成风,当时表示身份、等级、地位的主要器物就是铜觚、斝、爵这类的酒器。铜爵是象征贵族身份的礼器,后来引申演化的词语有“爵位”“爵号”“加官晋爵”等。展陈于殷墟新馆的这件盘龙城铜爵,在整个商文化中都有代表性。


玉戈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夏商周时期的玉质礼仪兵器,主要用于仪仗或军事舞蹈,以此显示权贵的地位。在商代早期及以前的玉戈尺寸普遍较大,一般长度在30厘米以上;到了商代晚期及以后,玉戈长度变小,一般在20厘米以下。此次选送到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出的盘龙城遗址玉戈长度为49厘米,是典型的商代早期长玉戈。


■ 盘龙城是早商文化的典型代表


殷墟遗址是晚商文化的典型代表


“盘龙城是商王朝南部边陲重要的军事重镇,也是商时期江汉地区规格最高的城邑。它管控商王朝南土大片区域,是这片区域军事、政治中心。”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保管陈列部主任付海龙3月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入解读了盘龙城与殷墟的内在关联。他介绍,盘龙城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既便于获取鄂东南的铜锡资源,又便于管理长江中游地区的铜锡运输。盘龙城的青铜铸接工艺、器物造型、艺术审美乃至精神信仰,对商周青铜铸造工艺影响深远。盘龙城铸铆式后铸法的铸接工艺传入中原,推动了晚商殷墟青铜器的繁荣发展。


1709520158822680.jpg

铜斝 2014年盘龙城杨家湾17号墓出土。

盘龙城人在墓葬中随葬青铜器、玉器等贵重物品,腰坑、角坑、殉人、殉狗、碎器葬等葬俗,均体现了人们对死后世界的重视。以腰坑葬俗为例,除盘龙城外,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与殷墟遗址也可见到。盘龙城出土了不少觚、爵酒器,殷墟时期中原地区青铜礼器的重心仍然是以觚、爵为核心的酒器。在盘龙城、殷墟墓葬中,都常见陶饼用于随葬,并且只有随葬青铜器的贵族墓才能使用它。


晚商时期,商王朝的势力由盛转衰,商文化在西、南两方面大范围收缩,盘龙城逐渐衰落,南方青铜冶铸中心迁往中原。伴随着武丁中兴,殷墟成为商王朝中心,盘龙城逐渐被历史尘埃掩盖,给后世留下种种难解的谜团。


1709520166203738.jpg

铜爵 2015年盘龙城遗址小王家嘴1号墓出土。

殷墟不仅与南方的盘龙城有关联,它对湖北地区新石器文化器物也有承袭。此次亮相的“子何人哉——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特展”,涉及商王王后妇好,而恰是在殷墟出土的妇好墓中,发现了湖北屈家岭文化的玉凤,这一点也说明了殷墟与长江中游湖北地区的密切关联。


“盘龙城遗址和殷墟遗址都同属于商文化,盘龙城遗址是早商文化的典型代表,殷墟遗址则是晚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盘龙城是长江流域早期青铜文明中心,殷墟代表的是我国青铜文明发展的巅峰。二者一南一北,印证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拥有同样灿烂的青铜文化,展现了长江流域与中原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历史进程。”付海龙说。


采写/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1709520175468716.jpg

殷墟博物馆新馆展厅内的观众。

■ 殷墟博物馆新馆全方位展示商文化


记者了解到,在有文献典籍记录的3000多年中国历史中,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1928年,中国考古学者在安阳洹河沿岸铲起第一锹土,之后陆续发掘出大批刻有甲骨文的龟甲、司母戊大方鼎(现名“商后母戊鼎”)、中国早期马车……90多年过去,经过几代考古人持续不断地发掘研究,殷墟已成为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


作为一座考古博物馆,殷墟博物馆新馆展陈不再是单个文物的展示,更多的是成组器物的全方位呈现。无论是妇好墓的铜爵,还是从亚址墓、马危墓等出土的器物,都是成组地与观众见面,让人更好地感受殷商文明的全貌。此次建成开放的殷墟博物馆新馆,矗立在安阳河之畔,和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馆体上方“大邑商”三个甲骨文字清晰醒目。新馆建筑规模5.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陈聚焦商文明主题,设有“探索商文明”“伟大的商文明”“世界的商文明”3个基本陈列,4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其展陈文物数量之庞大、类型之齐全,均为商代文物展览之最。


本组图片由付海龙供图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