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今
在各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舞台上
都有武汉的一席之地
5月18日
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
当饱经风云变幻的历史文物
遇上现代科技AI绘画
武汉这十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带你走进一个“百馆之城”!
武汉博物馆
《江汉揽胜图》
文物有话说:
“我可是馆藏一级文物,我的身高有107厘米,宽有171厘米,采用的是绢本设色。
我以天马行空的思维,跨时代的鸟瞰视角将武汉三镇的美景尽收眼底。所以我看上去不仅气势磅礴,而且景物繁而不乱:长江与汉水三分城镇,江上百舸争流,商贸往来繁盛。
我的传世,为世人留存了四百多年前武汉三镇相对真实的图像记忆,也为大家回首江城武汉的历史变迁传递了重要信息。”
武汉革命博物馆
《农民运动讲习所规约》
文物有话说:
“我也是馆藏一级文物。作为纸质文本,我是一个长方形,纵19厘米,横13.5厘米,厚0.1厘米,32开本,共8页。
我的封面正中印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规约’字样,左下侧则印有‘打倒封建思想’‘绝对服从纪律’字样,所印文字均为竖排印刷体。
我的诞生是由武昌农讲所全校师生讨论制订出来的,我也有幸成为了1927年毛泽东在武昌创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的重要历史物证。”
辛亥革命博物院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
文物有话说:
“我可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过去,我原本是清政府1910年9月建成的湖北省谘议局。我的主体为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红砖红瓦,被武汉人称为‘红楼’。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并一举成功。第二天,湖北革命党人就在我这里成立了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政府。1961年,国务院公布我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你的历史书上,我们可能早就已经见过面了呢!”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
中山舰
文物有话说:
“我不仅是馆藏一级文物,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可移动文物。我全身长62米,宽9米,排水量780吨,是一艘钢木结构的浅水型炮舰。
我的原名叫永丰舰,是1910年清政府从日本长崎三菱造船所买来的,1913年完工归国我被编入北洋政府海军第一舰队。1915年,我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先后参加了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东征平叛等重大历史事件,孙中山逝世后,我更名为中山舰。1938年,我又参加了武汉保卫战,不幸的是,我在与6架日机喋血奋战中被击沉了。我这满身的创伤,那可都是历史的见证和保家卫国的荣誉勋章呢!”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绿松石镶金饰件
文物有话说:
“我的头部长13厘米、体宽32厘米。我可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金玉镶嵌饰件。在我的身上,由金片构成的兽面的眉毛、眼睛、牙齿、额饰、眉间饰都十分清晰,我的身子则是由绿松石片组成。
在我被考古发掘时,我身上的金片和绿松石片是散落分布的,而且有明显人为打磨的痕迹且加工方式相近,专家推测我可能是一件祭祀时使用的礼器。对于研究早期金器和金玉镶嵌工艺来说,我可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呢。”
江汉关博物馆
江汉关大楼
文物有话说:
“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近代武汉城市象征的标志性建筑,我矗立在汉口已有99个年头了,每年元旦跨年,我可是刷屏的网红打卡地呢!
我的外观造型为希腊古典式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我的东、西、北三面墙均有‘科林斯’花岗石廊柱,北面的八根大柱高达10米,直径1.5米,要二人才能合抱过来。
在我的主楼之上就是江汉关的钟楼,是典型的英伦风格。最初修建钟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方便市民指示时间,而主要是出于海关自身的业务需要。塔钟从1924年1月18日开始运行,每日按时敲钟奏乐。
2001年,国务院公布我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
中共中央机关旧址
文物有话说:
“我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位于汉口四民街61、62号,由一幢红墙赤瓦、坐西朝东的砖瓦房及其副楼构成。我的占地面积约有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40余平方米。
1927年初,中共中央机关在武汉期间租用了我,这里就是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开会和秘书厅办公的地方。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毛泽东等数十位党的重要领导人在此居住或从事革命活动。大革命时期,我成了中共中央指挥全国革命斗争的中心,见证了早期共产党人探索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是弥足珍贵的红色革命文物。
2013年,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
邓小平题“八七会议会址”
文物有话说:
“我是馆藏一级文物,长58.7cm,宽34.4cm,纸质的我,是1980年5月20日邓小平在北京题写的‘八七会议会址’馆名。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俄租界三教街41号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邓小平作为中央秘书在这里工作了6天,这是他参加的第一次中央级别的重要会议,也是他革命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先后七次回忆八七会议的情况,会址的确定和布置就是以他的回忆为依据的。
2011年,纪念馆根据1980年邓小平的题字,将我制成红底镏金馆标,悬挂在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门楣正中。”
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
董必武的毛背心
文物有话说:
“我看起来只是一件普通的毛背心,长55厘米,宽53厘米。
虽然看起来普通,但我可是董必武在武汉穿过的,最初是董必武夫人何莲芝为其编织的一条墨绿色毛裤,毛线是1938年董必武在武汉从事革命斗争时购买的。毛裤经多次拆洗,部分毛线无法使用了,何莲芝便添些新线,将我织成一件带袖的毛衣;毛衣又被穿破了,她最后添加一些棕线,将其改织成了我现在的这个样子。我一直伴随着董必武直到他逝世前,亲眼见证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1979年何莲芝将我赠予武汉八办纪念馆。”
(晴川阁)武汉大禹文化博物馆
禹稷行宫
文物有话说:
“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出生于南宋绍兴年间,至今已经有800多岁了,原名叫禹王庙,是祭祀‘平水土、定九州’的治水英雄大禹的地方。
明朝天启年间,我被改为‘禹稷行宫’,在原祭祀大禹的基础上,又加祀后稷、八元及八恺等18位先贤遗像。清同治二年,再次将我重建。修葺一新的我,是一座具有浓厚地方风格和体现精湛民间工艺的砖木结构建筑。我的屋面盖小青瓦,檐头屋脊饰装沟头、滳水、脊吻、座兽等。
2013年,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