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菜切到手、吃坏肚子、搬东西扭到腰、智齿发炎……这些情景有什么共同点?“唉呀,痛死宝宝了!”
疼痛,肯定是我们每个人都 熟悉的一种感觉。然而,我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了解疼痛。跟冷暖、触压等感觉一样,疼痛属于浅感觉的一种。我们的神经感受器感应到伤害,再转化为电信号,经 过脊髓丘脑束传递到大脑,再翻译成疼痛的感觉。你联想到了什么?没错,我们看到的电视节目也是这样的原理。
疼痛会让人感到不快,严重的疼痛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疼痛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
前面说过,疼痛是我们对伤害的反应,所以这其实是机体对我们提的一个警告:注意,你正在受伤。所以,手疼我们会马上缩手、肚子疼我们会找药吃、腰疼我们会躺下休息、牙疼我们会去拔牙……这样我们就保护了自己不会更受伤。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疼痛程度太剧烈、时间太长,或者说我们一时半刻没办法去除病因,适当的镇痛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不然我们的生活质量将会大打折扣。可是,平时我总是看到或者听到身边各种关于“止痛”不靠谱的认识,如果照单全收,可能会让你更痛。
1. 所有止痛药物副作用都很大?
我们常用的止痛药主要分为非甾体解热镇痛类(NSAIDS)、弱阿片类和强阿片类。
NSAIDS看着很有些不明觉厉,说白了其实就是我们用的最多的——退烧药。阿司匹林、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NSAIDS,它们除了退热,还有镇痛的作用。想想从小到大你吃过多少次退烧药了,觉得它们副作用大吗?NSAIDS可是非处方药哦。
不过NSAIDS也不是可以随便吃的。这个我们按下再表。
阿片类药物适用于中、重度的疼痛,是严格管制的处方类药物,一般情况也不会用到。
2. 疼痛忍忍就好了,剧烈到忍不住才用止痛药?
上面说过,我们平常用的NSAIDS类止痛药副作用很小,对大部分疼痛都有作用,如果疼痛比较明显,完全可以使用此类药物止痛,不要难为自己忍耐。
但是,疼痛是伤害的警报,所以有了疼痛我们优先要做的还是找出疼痛的原因,而不是先想着止痛或者忍着。
3. 一种止痛药能消灭所有疼痛?
理论上,如果阿片类止痛药的用量够大、作用够强,是足以缓解99.9%疼痛的。对,阿片类药物就是这么霸道。
但是实际上,我们大部分情况用不上阿片类,另外,一味加大药物用量也必须考虑到副作用的问题。
就像人各有所长,各种药物也有它们各自擅长的疼痛类型。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疼痛,使用合适类型的止痛药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骨痛、痛风使用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等NSAIDS效果不错;肌肉疼痛局部涂外用的NSAIDS(比如扶他林);普瑞巴林、卡马西平对神经性疼痛比较 有针对性;偏头痛可以用氟桂利嗪;内脏性疼痛应该加用匹维溴铵等解痉药物;与精神因素相关的疼痛加用抗抑郁药物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上面提到的只是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么复杂的东西你觉得自己查查百度就去买药吃能搞定吗?
4. 疼的时候揉一揉或是自己贴个膏药就好了?
这些一般是说腰颈疼痛的时候。现代人由于长期坐在电脑桌前工作,腰颈痛的问题十分常见。很多朋友懒得去医院,痛起来可能就会这样处理。
当然了,引起腰颈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外伤、慢性劳损、炎症、关节病变、神经根痛、肾脏疾病等等……但我们最常见的应该是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肌肉劳损、肩周炎等等这些。对于它们,按摩、贴膏药有用吗?
应该说,如果使用得当,按摩、贴膏药对于缓解疼痛是有作用的。对于劳损性肌肉软组织炎症,推拿按摩后,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肌紧张痉挛。腰椎小关节紊乱综合征,通过按摩会将卡压的滑膜复位,腰痛会立即缓解,效果可谓神奇。
但是对于椎间盘突出,按摩一般没有办法将突出的椎间盘推回原位的,如果操作不当,甚至可能有加重病情的可能。
一般我们买到的膏药很多都含有NSAIDS类药物,本身就有止痛作用,对于肌肉疼痛作用尤其明显。但需要注意局部皮肤过敏、皮疹等情况。
5. NSAIDS可以随便用?
虽然说NSAIDS是非常安全的非处方药,但是使用上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NSAIDS是有“天花板效应”的,即用量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加量也不能提高止痛作用了,具体请参照说明书上的最大用量。
其次,NSAIDS可以引起消化道溃疡,这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尤其是以往有溃疡病的朋友更加需要注意。另外,肝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也不能忽视。
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用于儿童患者可能会引起“赖氏综合征”,一般不推荐。此外,也不能用于急性痛风发作的疼痛。
还有个别患者对NSAIDS会产生强烈的过敏反应,必须留意,如果以前有这种情况看病时必须跟医生交待清楚。
一个男孩可能要走过很多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但是看了这篇文章,你不需要经历很多的痛苦就可以学会正确的镇痛。最后再提醒一句,在找出疼痛原因之前不要盲目镇痛,以免掩盖身体给我们发出的警告。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