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物流引擎驱动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日湖北

2025-07-06 18:29:26


本网讯(记者可夫、通讯员郑秉顺、王翰文)长江北岸,武汉新洲林四房港区,起重机巨臂挥舞,万吨货轮有序停靠。中交二航局武汉航科物流有限公司运营的中交二航局双柳港,开港年来,吞吐量持续攀升,创下历史新高。依托央企资源与创新引擎,该港在长江经济带腹地书写了服务国家战略、带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动篇章。

1751797668586658.png

港口升级:央企资源打造黄金水道枢纽

中交二航局双柳港的崛起轨迹,印证了央企基础建设能力的厚积薄发。该码头坐拥575米长江黄金水道岸线,配备4个10000吨级深水泊位,区域内独有的350吨重件装卸能力,使其成为武汉新洲区承载能力最强的专业重件码头。

港区负责人庞利宝介绍,运营团队以技术创新提升效率,自主研发的OWB管理信息系统,优化了车、货、设备的协同运作;通过变革作业模式(如优化装卸流程),显著缩短货物滞留时间,充分释放码头潜能。

从最初主要服务内部项目,成功转型为以社会化运营为主,吞吐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年均增长率远超内河同类型港,跃升为区域重要物流枢纽。

1751797683158708.png

产业导入:创新模式激活区域经济链

当湖北一企业刚完工的巨型钢护筒被直接吊装到双柳港货轮时,人们深刻体会到了“产业导入”带来的变革。该企业搬迁至双柳港后方园区后,公司钢护筒生产实现了“车间-港口”无缝衔接,每吨成本直降70余元。

航科物流探索的“港口+产业导入”模式成效斐然。公司副总经理代永该表示,通过主动对接长江沿线产业链企业,将建筑产业链上下游生产环节直接引入港口后方园区。湖北某企业巨型钢护筒实现“车间-港口”无缝吊装,物流成本显著降低;湖北黄泽实业的钢卷加工厂设在距码头仅几百米处,省去中转环节;湖南湘钢洪盛集团华中分库落地园区,首船3500吨钢板成功卸货……

这种模式实现了企业降本、港口增量、地方增收的三重效益。园区新增就业岗位近百个,带动物流、商贸、加工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形成钢构件生产、建材贸易等企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1751797701306309.png

战略定位:国家级产业园的规划蓝图

在中交二航局双柳港规划图上,“一平台、基地、板块”的发展战略清晰可见。目标直指打造华中示范、全国一流的桥梁产业与供应链集成型港口产业园,核心聚焦建设绿色建材和金属材料两大供应链基地。目前已成功吸引厦门建发、浙江中拓等龙头贸易商以及湖南湘钢等头部企业入驻或建立区域分库。

航科物流公司党委书记洪永旺强调,公司依托央企优势,不断推进港区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优化,以物流引擎驱动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1751797716860653.png

国计民生:重大工程保供的央企担当

2023年,在武汉双柳长江大桥和湖北燕矶长江大桥的建设工地上,超过30万吨钢板及钢结构材料通过航科物流公司高效供应。这只是公司服务国家战略工程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国交建旗下专业物流企业,航科物流公司的供应链能力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命脉:参与港珠澳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等超级工程物资供应;支撑中马友谊大桥、沙特海尔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等海外项目推动“全流程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深化跃升,充分展现了中国供应链的硬实力。

在民生保障领域,双柳港在关键时期承担了武汉市新洲区水运煤接卸重任,有效保障电厂库存和电力稳定供应;重庆新生港成功拓展了面粉转运、储备粮仓储及砂石料、建材等多元化民生业务。国际业务也取得突破,成功开辟新市场并推动服务模式向“全流程供应链一体化”深化。

1751797732820829.png

区域联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引擎

在航科物流的战略版图上,中交二航局双柳港只是关键一子。公司在全国25个中心城市设立事业部,形成覆盖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粤港澳等国家战略区域的物流网络。

公司推行极限扁平化组织架构、矩阵式职能架构,市场化运营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良性竞争和协同创业的氛围。对内优先为二航局项目保供,对外积极开拓优质客户创效,服务中交、中建、中化、中能建等遍布全国各地客户300余家。

伴随湖南湘钢的首批钢板在中交二航局双柳港稳稳落地,不远处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的火箭模型直指苍穹。从服务企业内部的配套码头,到驱动区域发展的综合物流枢纽,航科物流深耕地方沃土。一个以物流驱动产业、以港口联动世界的经济生态圈正在长江之滨蓬勃生长,生动诠释着央企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鄂ICP备2020021375号-2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备案号:42010602003527

今日湖北网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湖北报网新闻传媒有限公司

举报电话:027-88568010

运维监督:13307199555